閆子玲
手術顯微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 35例臨床分析
閆子玲
目的 探討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的療效。方法 對 35例慢性淚囊炎(35眼)均在手術顯微鏡下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結(jié)果 術后隨診 3年,全部治愈,無溢淚,淚道沖洗通暢。結(jié)論 治療慢性淚囊炎的首選方法,是采用在手術顯微鏡下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組織結(jié)構(gòu)清晰,操作準確,手術時間短,可提高療效,治愈率較高。
淚囊鼻腔吻合術;手術顯微鏡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一種常見病,其直接原因是鼻淚管阻塞,手術方法有多種。近年來,激光、顯微手術應用于臨床,經(jīng)臨床實踐觀察,其療效不如淚囊鼻腔吻合術確切可靠,淚囊鼻腔吻合術仍是治療慢性淚囊炎的首選術式。我院于 2007年6月至 2009年 6月在手術顯微鏡下行鼻腔淚囊吻合術 35例(35眼)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5例35眼均為慢性淚囊炎,男 7例 7眼;女28例 28眼。年齡 21~62,病程最短 1年,最長 15年。臨床表現(xiàn):溢淚,壓迫淚囊區(qū)見黏膿性分泌物溢出,淚道沖洗不通。
1.2 手術方法 術前術眼同側(cè)鼻腔填塞1%地卡因加1%麻黃素紗條,采用局部浸潤麻醉。由內(nèi)眥向內(nèi) 3mm,內(nèi)眥韌帶上方 3mm,沿前淚脊向下向外作皮膚切口 15mm,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分離肌層,暴露內(nèi)眥韌帶不斷離,自淚前嵴前 2mm切開骨膜,連同骨膜將淚囊向外側(cè)剝離,顯露淚囊窩及淚頜縫.用小彎止血鉗自淚頜縫處頂破骨壁,并擴大骨孔,再用咬骨鉗擴大骨孔至12mm~15mm,充分暴露中鼻道黏膜.淚囊與鼻黏膜上切一“I”字型切口,分別縫合鼻黏膜與淚囊黏膜后唇及前唇,放置橡皮引流條,前瓣吻合時應固定于皮下組織及骨膜上,再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術后用止血藥及抗生素3~5 d,術后第二天沖洗淚道,隔一日一次,術后5 d拔除引流條,7 d拆除皮膚縫線。
本組病例第 2天、第 4天、第 6天沖洗淚道全部通暢,溢膿、溢淚癥狀消失。術后隨診 3月 ~3年平均 1.6年,全部治愈無復發(fā)。
現(xiàn)代眼科手術采用顯微鏡下淚囊鼻腔吻合術,組織結(jié)構(gòu)清晰,操作準確,手術時間短,可提高療效,治愈率明顯提高。是目前治療慢性淚囊炎的首選方法。淚囊鼻腔吻合術的目的是把淚囊和鼻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淚液由淚道直達中鼻道[1]。淚囊鼻腔吻合術是傳統(tǒng)的治療慢性淚囊炎的方法之一,其手術方法是在淚囊壁與鼻黏膜上切一“I”字型切口,使淚囊壁與鼻黏膜各呈一相應的前后唇,然后對端各縫 2針[2]。前瓣吻合時應固定于皮下組織及骨膜上防止吻合口塌陷。術中吻合口處填塞支撐物目的是維持孔道敞開及壓迫止血。我科采用油紗條。術前應排除鼻腔疾病,如鼻黏膜萎縮等以免影響療效[3]。至于術中出血多是由于損傷內(nèi)眥韌帶靜脈、骨孔及骨黏膜,可采用結(jié)扎止血,0.9%氯化鈉注射液紗布加壓止血及 0.1%腎上腺素棉片壓迫止血等。本組病例35眼均未斷內(nèi)眥韌帶,不斷內(nèi)眥韌帶符合生理功能,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面及手術時間,預后效果良好,使手術的成功率提高[4]。以上 35例(35眼)均在手術顯微鏡下行淚囊鼻腔吻合術,組織結(jié)構(gòu)清晰,操作準確,因此手術均獲得成功。
[1] 雷方.淚囊鼻腔吻合術的體會-Toti手術百年紀念.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4,26(7):450-451.
[2] 宋琛.手術學全集.眼科卷.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45-247.
[3] 吳振中,蔣幼芹.眼科手術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528-529.
[4] 劉鴻飛,呂杰,蔣樂文.淚囊鼻腔吻合術斷與不斷內(nèi)眥韌帶的療效觀察.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8,30(6):494.
012000烏蘭察布市中心醫(yī)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