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靜
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護理
阮靜
出診護士;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護理
現(xiàn)代醫(yī)學進展的一個顯著標志是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率的提高,而院前急救處理是緊急醫(yī)療救援的前沿陣地,危急、危重病發(fā)生后的“黃金一小時”內(nèi),特別是頭10 min被稱為“白金10 min”是決定性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如果得到正確有效迅速的急救措施,往往可以轉危為安,為后面的救治贏得時間,相反,如采取錯誤的處理方法,則加重病情、甚至死亡[1]。出診護士是院前急救中的主力軍,在轉運患者的過程中她們即是接診護士又是搶救護士還是觀察者,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報告醫(yī)生,快速準確執(zhí)行遺囑。現(xiàn)將本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診的458例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458例危重患者,年齡14~96歲,其中休克35例、中毒78例、心肌梗死68例、心衰58例、窒息16例、電擊傷32例、大出血14例、昏迷23例、腦出血79例、腦梗死49例、動脈夾層8例。
2.1 轉運的準備工作
2.1.1 轉運設備 救護車、急救箱、搶救藥、心電監(jiān)護、除顫儀、氣管插管箱、吸痰器、簡易呼吸機、夾板、頸托、開胸包、開腹包等。
2.1.2 轉運方式 接到指令,進行應急準備工作,迅速奔赴現(xiàn)場,對患者病情判斷,立即給予現(xiàn)場急救,待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wěn),電話聯(lián)系院內(nèi)接收科室做好搶救患者的準備,由出診護士及醫(yī)生和患者家屬一起護送患者至病房。
2.2.2 轉運前的處理
2.2.1 對接診的危重患者進行初步搶救后,做好監(jiān)管和穩(wěn)定病情工作。這有助于提高院內(nèi)搶救的成功率,降低傷殘率。主要是測量生命體征,建立靜脈通路,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出現(xiàn)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狀況要立即采取搶救措施。
2.2.2 出診護士要對患者的病情,所用藥物及患者目前的情況充分的了解,測量生命體征并初步穩(wěn)定患者及告知家屬轉運潛在的風險并取得理解同意才能轉運。出診護士出對轉運途中病情有正確的估計及途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足夠認識及采取急救預防性措施。保證患者呼吸暢通,血壓穩(wěn)定,給予情感支持,安全轉運患者。
2.3 轉運途中的監(jiān)護與救治 轉運途中的監(jiān)護與救治對于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阻止病情惡化起著重要作用,轉運出發(fā)前,應檢查理順所有醫(yī)療管線,保持輸液、通氣、引流等各種管路通暢,做好相應的固定。
2.3.1 保持適當安全的體位:擔架搬運,給予必要的安全約束,防止震蕩損傷。護士站在患者頭端,患者腳朝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心衰和呼吸困難的患者取半臥位;腦出血及心肌梗死,動脈夾層轉運途中應制動,防止因顛簸導致病情惡化。
2.3.2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采取急救措施;轉運途中注意管吃患者的面色和口唇顏色可以綜合反映呼吸、心搏和周圍循環(huán)狀況,同時注意患者的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檢查氧氣管和輸液管是否通暢,嚴密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如果發(fā)現(xiàn)面色或監(jiān)護指標異常,應立即檢查分析原因報告隨診醫(yī)生,遇有心肺驟?;蚝粑щy,就地搶救。
2.3.2.1 心肺驟停 立即給予心肺復蘇,簡易氣囊輔助呼吸,100%氧氣在開放氣道情況下通氣,注意觀察呼吸狀態(tài),面色,監(jiān)護心率等,當患者出現(xiàn)心率驟降或心律失常時,靜脈給予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應用復蘇過程中特別注意監(jiān)護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呼吸狀態(tài),心血管狀態(tài),采取相應措施,抓緊時間盡快轉運[2]。
2.3.2.2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者隨時有可能導致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停頓,轉運時必須注意觀察氧飽和度及呼吸狀態(tài),如節(jié)律、頻率、深度等,根據(jù)具體情況做相應處理,如:保持呼吸道通暢、隨時吸引等。自主呼吸微弱,潮式呼吸或嘆息樣呼吸時,提示可能出現(xiàn)呼吸驟停,可應用面罩加壓給氧,或使用機械通氣。如患者呼吸停止或自主呼吸無效,應在轉運前或途中迅速給患者行氣管插管并固定牢固。
2.3.3 認真做好交接班 到達醫(yī)院后,與當班護士認真交接,詳細介紹患者病情及急救用藥情況,與接班護士一起檢查患者病情,固定好各種管道,將患者安置妥當后方可離開。
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一年間,由院前急救轉入急診科EICU病房的危重患者共計458例,危重患者平均住院天數(shù)8.6 d,治愈325例(70.9%),轉科112例(24.4%),放棄4例(0.8%),死亡17例(3.7%)其中轉運途中死亡2人。
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減少傷殘,轉運的過程絕不是簡單的患者運輸過程,轉運中的救護能力也反映了一個醫(yī)院的技術水平[3]。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過程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并發(fā)癥,甚至生命體征的重大改變等。因此,要求轉運的醫(yī)護人員準確評估患者轉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計意外,組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家屬的工作,取得家屬的理解和配合,與接收科室聯(lián)系好,備齊途中所需物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是確保危重患者院前轉運的重要措施。
[1] 何忠杰.白金10 min-論現(xiàn)代搶救時間新觀念與臨床研究.中國急救醫(yī)學雜志,2004,10:745.
[2] 黃愛珍.心肺腦復蘇新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2:35.
[3] 劉均娥.急診護理學,2002,2:8-17.
471000 河南省洛陽市中心醫(y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