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廣運
TP、LDH檢測在鑒別胸腔積液性質(zhì)的應(yīng)用與分析
閆廣運
目的 分析生化檢測在胸腔積液鑒別診斷的意義。方法 檢測胸腔積液和血清TP、LDH及其比值,根據(jù)Light's標準判斷積液性質(zhì)。結(jié)果 本組胸腔積液38例,其中18例為漏出液,20例為滲出液。結(jié)合臨床修正診斷4例。結(jié)論 檢測積液/血清總蛋白,積液/血清LDH及其比值,可以提高胸腔積液正確診斷率。
胸腔積液;生化檢測;總蛋白;乳酸脫氫酶
胸腔積液是臨床常見癥狀之一。肺、胸膜和肺外疾病均可引起胸腔積液[1]。正確鑒別積液性質(zhì)是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們對38例胸腔積液患者進行積液/血清總蛋白(TP)和乳酸脫氫酶(LDH)等檢測,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齡36~78歲,平均56.8歲;疾病種類:充血性心力衰竭4例,肝硬化6例,腎病綜合征4例,肺癌5例,乳癌3例,食管癌6例,結(jié)核性胸膜炎7例,細菌性肺炎3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xué)、細胞學(xué)、CT、B超、細菌學(xué)等確診。臨床診斷漏出液14例,滲出液24例。
1.2 方法
1.2.1 使用儀器與試劑 日本日立公司生產(chǎn)的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選用北京利德曼生化有限公司(TP),上海申能德賽診斷技術(shù)有限公司(LDH)。
1.2.2 檢測項目及方法 對胸腔積液標本除檢測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脫落細胞抗酸染色和細菌培養(yǎng),必要時行胸膜活檢外,同時取當日清晨空腹血清,重點檢測積液和血清 TP和LDH。
1.2.3 Light標準[1,2]胸腔積液蛋白和血清蛋白之比大于0.5;積液和血清LDH之比大于0.6;積液中的LDH大于正常血清LDH的2/3上線。凡符合上述3項中的1項,即可診斷為滲出液,否則為漏出液。
2.1 胸腔積液檢測值 TP<25 g/L17例,TP>30 g/L17例,TP25~30 g/L4例,LDH:<200U/L15例,>200U/L23例,其中16例>500U/L。
2.2 血清檢測值 TP<50 g/L18例,TP>60 g/L13例,TP50~60 g/L7例;LDH:<200U/L19例,>200U/L19例,其中12例 >500U/L。
2.3 積液/血清 TP比值 16例<0.5,22例 >0.5;積液/血清LDH比值:15<0.6,23例>0.6;
2.4 本組胸腔積液38例,其中18例為漏出液,20例為滲出液。結(jié)合臨床修正診斷4例。
3.1 胸腔積液的發(fā)病機制 胸膜毛細血管靜水壓增高,胸膜通透性增加,胸膜毛細血管內(nèi)滲透壓降低,壁層胸膜淋巴引流障礙等均會打破胸膜腔內(nèi)液體的濾出與吸收平衡,最終形成積液。如心衰,肝硬化,腎病綜合征,惡性腫瘤及肺結(jié)核,肺炎等。胸腔積液分為漏出液和滲出液兩類。前者是因微血管壓力增高或滲透壓減低引起,后者是因胸膜炎癥引起胸膜表面對蛋白性液體的透性增加引起。臨床上在確診良、惡性積液的基礎(chǔ)上,區(qū)分積液是漏出液還是滲出液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3.2 檢測TP、LDH的意義 TP是鑒別滲出液和漏出液較有價值的試驗。漏出液蛋白總量常小于25 g/L,而滲出液蛋白總量常在30 g/L以上[3]。LDH測定也是鑒別胸腔積液的主要項目,化膿性積液LDH活性顯著升高可達正常血清的30倍。癌性積液中度升高,結(jié)核性積液略高于正常。在傳統(tǒng)檢測中,積液的比重和蛋白量測定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分類標準,但近年來研究表明,應(yīng)用積液/血清總蛋白比值,積液/血清LDH的比值和LDH三項檢測,可以做出100%正確的積液分類[3]。另據(jù)報道[4],漏出液 LDH 與血清接近。當積液中LDH>200 U/L且積液LD/血清LD>0.6為滲出液,>1.0時為惡性積液,由于惡性腫瘤細胞大量分泌所致?;撔苑e液的LDH與感染的程度呈正相關(guān)。
3.3 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測相結(jié)合提高診斷率 胸腔積液是由多種疾病原因引起的。一般情況下,各種原因引起的低蛋白血癥,如肝硬化、腎病綜合征、營養(yǎng)不良及部分惡性腫瘤等,所致的胸腔積液是漏出液。本組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14例臨床初診為漏出液,其他24例為惡性腫瘤、結(jié)核及肺炎等診為滲出液。本組通過實驗室相關(guān)蛋白和酶學(xué)檢測,確診18例為漏出液,修正診斷4例,原因是因惡性腫瘤伴有縱膈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壓迫胸導(dǎo)管、腔靜脈致淋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胸腔積液。所以,對于胸腔積液的診斷,必須將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檢測相結(jié)合,才能提高診斷正確率,為治療提供可靠資料,避免誤診。
[1] 葉任高,陸再英.內(nèi)科學(xué).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05-108.
[2] 朱鈺鈺,吳教仁,邱練灼,等.胸腔積液性質(zhì)的不同鑒別標準比較. 廣東醫(yī)學(xué),2005,26(9):1265-1266.
[3] 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xué).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40.
[4] 陶華林,曾付蘭,蔡美珠,等.滲出液和漏出液鑒別方法的探討.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xué)雜志,2003,6(11):1029-1030.
453731河南省新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