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盛榮
4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術后骨不連原因分析及治療體會
吳盛榮
目的 探討肱骨干骨折骨不連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45例肱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患者,采用骨折端切新,鋼板螺釘內固定以及自體骨植骨治療。結果 所有患者均達到骨性愈合,愈合率為100%,愈合時間2.5~12個月,平均愈合時間6.2個月,隨訪3~24個月,所有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結論 肱骨骨折骨不連的主要原因為所受創(chuàng)傷過重、治療措施不當及功能康復訓練不當等。鋼板螺釘內固定以及自體骨植骨治療是有效治療方法。
骨不連;肱骨干;植骨;內固定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間骨科住院部收治肱骨干骨折骨不連45例患者,采用骨折端切新,鋼板螺釘內固定以及自體骨植骨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間骨科住院部收治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18~69歲,平均39歲。骨折原因:車禍傷28例,跌傷9例,重物砸傷6例,機器絞傷2例;部位:肱骨上1/3段7例,中1/3段18例,下1/3段20例;類型:粉碎骨折25例,斜形骨折6例,橫形骨折5例,螺旋骨折9例,其中閉合性骨折29例,開放性骨折16例;合并尺骨鷹嘴骨折8例,合并尺橈骨折7例,肱骨干骨折合并脛腓骨骨折2例,合并橈神經損傷12例;32例行切開復位,其中9例髓內釘固定,15例鋼板固定,3例螺釘及克氏針固定,5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3例行手法復位,其中7例石膏固定,6例夾板固定;X線片示28例骨折端硬化,13例萎縮疏松,6例骨折端硬化合并形成假關節(jié),45例出現骨折端髓腔封閉。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實行二次手術治療:應用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后從原切口入路,游離并保護橈神經,取出原內固定物。術中對骨端疏松萎縮者,盡量咬除至正常骨質,骨端硬化者鑿去骨折端的硬化骨,骨折端的骨膜盡量不剝離或少剝離,暢通骨髓腔,修整骨折端使其吻合良好,縱向加壓,充分對合,上段加壓鋼板內固定,中段髓內釘固定,下段骨折加壓鋼板內固定。內固定后肥大性骨不連酌情考慮取自體髂骨移植,萎縮性骨不連則常規(guī)行自體髂骨移植。術后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術后三角巾懸吊制動2周左右,避免負重,術后3 d醫(yī)師指導下即予主動或被動功能訓練,拆外固定后(約10周后)指導患者行肘、肩關節(jié)旋轉功能及屈伸功能鍛煉,并配合中藥外用內服。
本組骨折經二次手術后所有患者均達到骨性愈合,愈合時間2.5~12個月,平均愈合時間6.2個月,隨訪3~24個月,所有患者傷口均一期愈合。橈神經損傷2例,經康復訓練6個月恢復正常;1例術后再次不愈合,槽滑鋼板植骨治療后愈合。
3.1 肱骨干骨折骨不連的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導致肱骨干骨折骨不連原因有以下三點:①解剖:肱骨的主要供血動脈只有1~2根,多由自肱動脈發(fā)出經肱骨中段或中下1/3段前內側進入骨內,此處也是肱骨干骨折多發(fā)位,因此容易損傷供血動脈致使骨折遠端血供中斷引發(fā)骨不連,骨折后手術也可進一步加劇供血不良;外力作用過強,高能量損傷致使肱骨干粉碎性骨折,供血動脈、神經和局部軟組織嚴重受損,也是骨不連解剖因素。②治療方法不當:骨不連存在與否,與手術醫(yī)師的內固定技術、手術熟練的程度、內固定物的選材(包括螺絲釘的材料及鋼板長度、強度)及適當的外固定有密切關系[1]。本組有6例患者內固定技術不當及因鋼板的選擇失誤,鋼板長度/骨折部位的管徑<4倍[2],鋼板未能對骨折端有效支持,因此不能獲得穩(wěn)定的內部力學條件,未能達到解剖復位。有8例患者因骨膜剝離過多,影響血供,導致骨不連。有2例患者內固定后其骨折端間隙超過2 mm,難以維持骨折端穩(wěn)定性,不利骨愈合。有4例患者骨折復位后存在明顯骨缺損而未植骨,對于高能量損傷所致骨折性粉碎,血供破壞明顯,骨質缺損者如沒有植骨,骨結構完整性沒有恢復,即使有較好的內固定也不利于骨折愈合。本組3例嚴重粉碎性骨折患者因術后沒有可靠的外固定保護,活動過早鍛煉,導致內固定松動,骨折端移位。③康復訓練不當: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以促進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3],本組有8例患者沒有遵循或者缺乏醫(yī)生正確功能鍛煉指導,盲目鍛煉,導致內固定松動失效。
3.2 骨不連的治療 我們的經驗是通過手術盡量使骨折部位恢復正常軸線,達到解剖復位,內外固定器材必需牢固堅實,同時在手術中盡量減少操作創(chuàng)傷,盡可能保護碎塊骨折部殘留的血供,徹底清除瘢痕纖維組織及硬化骨,打通髓腔。鋼板螺釘固定被大多數國內外專家所認可,是目前治療肱骨骨愈合的金標準之一[4]。本組患者均以此治療方法為主,此法最大益處在于能夠有效完成肱骨骨干旋轉、成角和長度,復位效果較佳,且避免影響肩肘關節(jié)的活動。另外,我們認為植骨也是重要的治療手段。本組患者中除了骨質無缺損者及肥大型骨不連,其余病例均采用植骨。采用自體松質骨進行植骨[5],不但可以填補缺損骨部位,有利于骨誘導和骨傳導,同時起到穩(wěn)定內固定作用,促進骨愈合,且沒有排斥反應,我們使用髓腔內外植骨方法,且讓所植入骨塊與受骨部位密切相接,能更充分修復骨缺損。
[1] 王榮詩,黃富國,岑世強,等.肱骨干骨折內固定失效與骨折不愈合的相關分析及對策.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4:292.
[2] Mark R,Brinker,Daniel P,et al.Exchange nailing of ununited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Am),2007,89:177-188.
[3] 吳雪暉,李起鴻,許建中,等.骨外固定技術不植骨治療復雜性骨不連與骨缺損.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7,23:407-411.
[4] 王秋根,高堪達,高偉,等.下肢髓內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的對策:內植骨結合阻擋釘技術.中華矯形外科雜志,2008,16 (14):1045-1047.
[5] TadeuszN,Jaroslaw B,Lukasz N.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union disturbanceswith intramedullary nailing:treatment failure.Ortopedia Traumatologia Rehabilitacja,2007,6:377-383.
515100廣東省汕頭市潮南民生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