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書蘭
《逍遙游》的教學
閆書蘭
莊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本文以《逍遙游》為例,通過誦讀、默讀、心讀、美讀來走進文章,走近莊子。本文還從虛詞句式,梳理內容,把握主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論述。
導入 誦讀 句式 手法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文言文單元收錄了莊子的《逍遙游》,對教師來說這不是一篇新課文了,但對于初學的學生就另當別論了!當然,這也是學生沒有深入研究的結果,對于文章的汪洋捭闔,儀態(tài)萬方,有些把握不住。那么,怎樣才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讓學生豁然開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
曳尾涂中:由一個人,在濮河邊釣魚,楚國的兩位大夫奉了楚王之名請他前去做官。他們對這個人說:“楚王想將國內的食物勞累勞累您啊!”這個人拿著魚竿連頭也不回,淡淡的說:“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你們說,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兩個大夫說:“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边@個人就說:“請回吧,我也要在爛泥里搖尾巴!”表現這個人的什么思想?(體現了莊子淡泊名利,視前途為草芥,視富貴如糞土的隱士精神。)
莊子與惠子: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搜于國中。遠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子知之乎?夫,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烏鴉得腐鼠,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體現了莊子淡泊名利,自由自在的追求。)
認識這個人嗎?
有趣嗎,想了解嗎?
以莊子的話說,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間一番逍遙游,也就是說,看破內心重重地障礙,讓我們的內心無所拘囿,讓我們風發(fā)揚勵,成為理想中的自己。他真正看重的是人精神上的自由,而且是毫無拘束的絕對的自由!
后學評價莊子: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馬敘倫:勝義無疑第一禪,幾個曾解笑前賢。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
有意思嗎?下面我們走進《逍遙游》,走近莊子!
強調幾個字的讀音:坳堂 搶 榆枋 宿舂糧窮發(fā) 而征一國者 惡乎待哉
本課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很明顯,學生自己把握。教師重點幫助學生梳理文言虛詞“其”的17個例句,和17個特殊句式。在此基礎上,通文意。
其:(1)代詞,它的、他們的[1~12](2)代詞,指前文的水和風和前文情況[13~15](3)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16~17]
1.其名為鯤
2.其名為鵬
3.不知其幾千里也
4.不知其幾千里也
5.其翼若垂天之云
6.其視下也
7.其廣數千里
8.未有知其修者
9.其名為鯤
10.其名為鵬
11.其自視也
12.彼其于世
1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14.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15.奚以知其然也
16.其正色邪
17.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句式:判斷句:1.南冥者,天池也
2.《齊諧》者,志怪者也
3.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此小年也
5.此大年也
6.此亦飛之至也
7.此小大之辯也
狀語后置句:8.去以六月息者也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翱翔(于)蓬蒿之間
賓語前置:11.而莫之夭閼者
12.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13.之二蟲又何知
14.奚以知其然也
15.彼且奚適也
16.而彼且奚適也
17.彼且惡乎待哉
1.第一段:作者以夸張的筆法描寫鯤鵬之大,以奇崛的想象使意境開闊,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野馬,塵埃,雖然都是小物,但卻依賴“氣息”,仍是不自由不逍遙的;“天之蒼蒼”只能襯托鯤鵬飛的高遠,卻不能達到目的。深水負大船,淺水負小草,類比的方式,引出下文;然后通過蜩和學鳩論證大和小、高和低都是有所待的,不是真正的自由。
總結:世間萬物→有所待→不自由
2.第二段:第一句承上啟下,從不同角度對上述觀點進行擴展和深化;舉例論證物有所待的觀點,并辯證說理,指出無論短命的還是長壽的,大年還是小年,都受到時空的限制;然后通過棘回答湯的話,再次以斥绖無知和可笑強調大和小的區(qū)別,及它們的有所待、不逍遙,增強觀點的說服力。
總結:有所待→小大之辯→不能逍遙
3.第三段:作者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萬事萬物遞進到社會上的人,批判了因有所待而不逍遙的幾種目光短淺的人,只是肯定自我否定外物偏滯于內的宋榮子,雖然不求利不行路但還必須依賴于風的列子,在作者看來,只有“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才能做到逍遙游,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就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層層推進,得出結論。
總結:綜上所述→社會中的人→點明主旨
1.莊子的一貫寫法,借用寓言說理。
2.豐富的想象,開闊的意境。
3.運用比喻、夸張、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
河北省欒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