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興
閱讀能力是一切學習能力的基礎,是理解分析邏輯能力的統(tǒng)一體,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閱讀效果的好壞。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讓學生學會閱讀,那么如何利用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新課程理念要求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質(zhì)是要求把握好課堂教學中“放”與“收”的度。具體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j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但是由于教材每個單元的教學要求比較籠統(tǒng),容易導致閱讀教學步入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 過分強調(diào)“授之以漁”的作用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授之以“漁”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這里的“漁”指的是閱讀方法,但過分強調(diào)“漁”的作用,就會出現(xiàn)滿堂灌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忙于宣傳各種文章的閱讀方法或結合具體情況告訴學生這類問題該如何思考,如何抽取信息;那類問題該如何理解,如何分析。可實際上學生的閱讀效率依然很低。為什么?原因在于教師把閱讀教學變成單純的閱讀方法的輸灌,而忽視了閱讀實踐。其實教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懂課文,要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這中間就包括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離開實踐,閱讀教學只能是紙上談兵,學生即使知道得不少,但能用的卻不多。
誤區(qū)之(二) 把閱讀教學變?yōu)橹R講座
新大綱強調(diào):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提高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使他們具有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如果把閱讀教學純粹變?yōu)樽衷~句的分析或把文章的背景、結構作為重點講授內(nèi)容,而對文章內(nèi)容的鑒賞卻一筆帶過,這樣就與新大綱的要求相違背,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淡而無味。
誤區(qū)之(三) 把課內(nèi)自主閱讀課變?yōu)樽杂烧n或講讀課
如果說教讀課是給學生一個閱讀模仿借鑒的示例的話,那么自讀課是學生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自主閱讀的場所,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為目標的實踐課。課內(nèi)自主閱讀是學生從學會過渡到會學的嘗試性行為,如果將其變?yōu)樽杂烧n,則一方面學生可能會因為輕視而放棄練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可能會因為抓不住重點而感到無所適從。如果將自讀課變成講讀課,教師則有越俎代庖之嫌,學生容易因此滋長依賴的性緒。凡事都有“度”,閱讀亦如此。那么怎樣才能把握自主閱讀的“度”呢?正如蔡澄清老師所說:學生自主閱讀好比放羊,要想羊長得肥,就該將它們放到有水草的地方去讓它們自己去吃。這里的水草實際上是教師為學生設定的自主閱讀步驟,可歸納為六步,即:引——讀——議——導——結——練?!耙敝敢l(fā)學生興趣;“讀”是學生自主閱讀;“議”是學生通過讀,提出問題,學生共同討論完成;“導”即是針對學生無法解決的疑難,教師引導;“結”是學生就該文閱讀情況進行總結;“練”即是學生設定課后練習。
走出以上三個閱讀誤區(qū),讓學生學得其所,學得心安,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以往的閱讀教學是教師怎樣安排學生就怎樣學,課本上安排什么內(nèi)容,學生就學什么內(nèi)容,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在學生看來,課本所選的閱讀材料與生活相差太遠,而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與否在短時間內(nèi)難以顯露,再加上學生認為高考又少考課本內(nèi)容,因此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這種情況下的閱讀,其閱讀效果肯定不好。要想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消除學生心中的情緒,讓學生清楚知道閱讀材料反映的就是生活,好的作品是沒有時代界限的。其次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自由,在大綱范圍內(nèi)學生有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的權力。同時我們還可以把課本內(nèi)容與讀本某些相關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學,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要讓學生清楚高考雖少考課本內(nèi)容,但高考大部分內(nèi)容是課本延伸而來的,所謂離本不離綱就是這個道理。況且,我們學課本內(nèi)容也不僅僅是為了應付高考,更重要的要通過閱讀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閱讀教學需要一個輕松而又緊張的閱讀氛圍。這關系看上去似乎有點矛盾,其實不然,這里的輕松是教學環(huán)境的輕松愉快,而整個教學過程則是緊張的。心理學表明,輕松愉快的氣氛能夠影響人的情緒,能使人的大腦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tài),使人精力充沛,能充分發(fā)揮機體的潛能。閱讀教學作為一種邏輯性、綜合性、遷移性較強的教學,更應該注意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給學生加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以最佳的心態(tài)來解決閱讀讀過程中的問題,往往會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我們營造輕松環(huán)境的最終目的。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雖然教師會指引、提示學生去思考,但這也要求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前后聯(lián)系,篩選信息,組成答案,同時學生還要在教師的“導”中去領會閱讀鑒賞的方法,感受材料的質(zhì)美所在。如果學生的精神不高度集中,是沒有辦法達到預定的效果的。
目標教學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對于目標教學法的優(yōu)劣也是眾說紛蕓。很多人認為閱讀教學設定目標容易禁錮學生的思想,本人卻不敢茍同。新教學大綱對閱讀教學作了一些要求: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揣摩句子含義,感受作品形象,品味語言,初步賞文學作品,誦讀古詩、文言文,閱讀文學名著等。從教學控制論來看,新大綱實際上給高中閱讀教學提出了一個總目標,要完成這個總目標,就該有具體的施行方案,就需要對總目標進行分解,使之具體化。而且從目前中學生的整體水平看,很少閱讀材料是學生完全不懂的,但也很少有閱讀材料是學生完全看懂的,究其原因,是學生閱讀目標不明確,閱讀時把握不住重點。有了教學目標,所有的情況就會有所改觀。教學目標是教師根據(jù)大綱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定出來的,它包括三種:
A.大目標:針對整體內(nèi)容而定的總目標,包括學習目的、學習重點、思想意義等。
B.小目標:針對具體內(nèi)容而定的具體目標,包括理解作者的思想個性、作者的觀點,文章的內(nèi)容、結構及難點、重點句子的含義等。
C.外遷目標:主要是針對知識外遷,把知識由課內(nèi)引向課外,以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最終目的而設計的。比如能對文章的某一方面進行賞析,能模仿某個內(nèi)容說一段話,能比較內(nèi)容相似的文章的異同點等。
第一種目標有助于我們整體上把握內(nèi)容、主旨,小目標幫助我們吃透閱讀內(nèi)容,第三種目標給學生發(fā)揮余地。三種目標相得益彰,教學時一定要落實。
課前三說:說內(nèi)容、主旨,說重點、難點,說感受、收獲。這三說放在課前有他的優(yōu)點: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認真預習;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分析、綜合能力;第三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評價能力;第四,從學生說的情況,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從而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計劃。
課后三寫:寫評論、仿寫、改寫。這里的“評”指的是學生對文中思想內(nèi)容或?qū)懽骷记蛇M行評說。這之前要求教師鼓勵學生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借此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及評說質(zhì)量。而仿寫、改寫則是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之后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有創(chuàng)造的仿或改。這三者都需要學生對文章作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完成的,是理解的升華。通過三寫,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力。
課中三論指針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或?qū)W生討論教師歸納完成,或?qū)W生自主探究完成。這三論可以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悟教學重、難點。
現(xiàn)在考試制度雖已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但其形式仍然很單一,這于閱讀教學不利,因此,要是平時的考試能改變一下評價的方式,從聽、說、讀等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測試,或許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