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理超 葉定祥
(江西省吉水縣白水小學)
運用電教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張理超 葉定祥
(江西省吉水縣白水小學)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多媒體教學的需求性和實用性越來越明顯。闡述了如何運用電教媒體來提高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 激趣 促思 共鳴 擴容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電教手段越來越得到廣泛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發(fā)揮電教媒體的作用,恰當使用多媒體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的時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在多媒體資源的推動下,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努力探索。因此,教師應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設計好燈片,采用直觀形象,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1.形象導入,激情引趣。上課開始,就給學生展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觀察欣賞,會讓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興趣,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觀,從而激發(fā)熱愛之情。如教學《桂林山水》,先播放一段漓江兩岸迷人風光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桂林之山“奇、秀、險”,漓江之水“凈、清、綠”,親身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奇特,從而不得不由內心發(fā)出贊嘆:“桂林山水甲天下”,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加之課文的生動描寫,學生讀背課文,積累語言的愿望也加強了。
2.設置疑問,引人入勝。設置疑問,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探究之情。如教學《黃山奇石》,我問:“同學們,你們游過黃山嗎?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游一游。”接著就讓學生觀看黃山視頻,隨著視頻提示學生主要景觀,最后告知學生:黃山景觀很多,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其中“奇松、怪石、溫泉、云海”是聞名世界的四大景觀,稱為黃山四絕。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黃山奇石》講的就是其中一處景觀。黃山“奇”石,它奇在哪呢?請看課文。
1.在燈片中根據(jù)課文內容,設置一系列問題,能引導學生更加自主學習,盡快抓住重點詞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同時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探索發(fā)現(xiàn),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學《萬年牢》,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課文圍繞著“萬年牢”寫了父親的哪三件事?(2)這三件事有什么聯(lián)系?(3)學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嗎?這樣,帶者問題學課文,推動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理解,比教師直接講授效果好多了,省時又省力。
2.化抽象為具體,化無行為有行,花靜為動,突破教學難點。如教學《爬山虎》一課,學生沒有見過爬山虎,缺少感性認識,特別對爬山虎的腳以及爬墻時的一系列動作,更是一無所知。這時及時出示爬山虎的視頻資料,學生很快就認識了爬山虎,了解了爬山虎的腳的形狀,欣賞了滿墻綠葉在風中吹動時泛起層層漣漪的動態(tài)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更是將爬山虎的腳在“爬”時的形狀及動作的變化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出來,一段視頻,勝似千言萬語的解說。
人的認識和行動刺激著人的情感。學生融入情境,與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同,產(chǎn)生共鳴,才能真正使教學成為學生的需求,達到讀懂課文,養(yǎng)成能力,升華情感的目的。例如,實習教師俞紅在教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在學生明確主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之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哪些人幫助過你,為你作出過貢獻,他是怎樣幫助你的?你準備怎樣回報別人,回報社會?在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之后。教師小節(jié),播放音樂《感恩的心》,學生陶醉在音樂聲中,沉浸在感恩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情感得到升華,終生難忘。
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板書和口語說明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教學內容不得不一減再減,學生思考練習的時間也相對少了許多,況且方法單一,就像總吃一道菜,乏味,降低了教學效果。而多媒體則大大節(jié)省了時間,還可以讓學生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許多信息,擴大了知識面,豐富了情感。
總之,運用電教,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