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媛君
(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
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
——“以生為本”活動課引發(fā)的思考
宋媛君
(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呼聲越來越高,從有效變?yōu)楦咝?,更是目前普通高中英語教學中亟需加強的課題。筆者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點評”這一“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指導性教學模式,以語言習得的輸入——吸收——輸出理論為模式設計的主要依據(jù),認為課堂要“開放”,要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是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
有效教學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即時性評價 高效課堂
當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重視和倡導有效教學。我們的教學如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面對不同的教育對象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教學的有效性這一關鍵詞近些年來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那究竟什么是教學的有效性?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instruction)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使學生獲得最大的發(fā)展,通過采取恰當?shù)慕虒W方式,增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習興趣、領略成功的喜悅,在融洽的教學氛圍中,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任何一種形式的有效教學必定要促進學生的當前發(fā)展,同時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開展高中英語有效教學,通過設計和實施各種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合作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等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從根本意義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廣大英語教師如果能切實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功能,從用好教材中的素材做起,構建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動為中心(activity-centered)的新課堂,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對于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語言的輸入和輸出。語言學習需要輸入和輸出相結合,否則就達不到學會運用之目的,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課文教學的任務就不僅僅是閱讀課文,它還包含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而運用能力的訓練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言的輸出量。實現(xiàn)語言的輸入和輸出,就要多給時間學生自主學習,開課的五分鐘讓學生多讀、多聽寫或多講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就顯得很有價值。
《2011年全國統(tǒng)一高考考試大綱——英語》要求考生掌握并能運用英語語音、詞匯、語法基礎知識以及所學功能意念和話題,要求詞匯量為3500左右。這就要求學生每天記憶一定量的單詞。因此,每天上課要求學生讀單詞、課文,堅持聽寫20個左右單詞或短語,有時可以聽一小段English news,不斷地進行語言輸入(input)。其次,讓學生進行Free Talk或預先給定話題演講,如Self-introduction,My Best Friend,My Experience on Sunday,My Travel Plan,By bicycle or By car...等不同的主題,課前學生就會自主地查閱相關資料,積極準備。有時也可以根據(jù)每個Unit的topic讓學生來個brainstorm或Warming-up,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也可以請教老師給與幫助。在語言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能力,激發(fā)學生樂學興趣,思考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不斷地進行語言輸出(output),培養(yǎng)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讓即興型活動是貫穿在課堂教學始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此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組織學生欣賞英語歌曲、英文對白電影、情景對話,既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同時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聽說能力,理解英語口語和英語表達方式。通過一些日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何才能有效地組織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互動起來?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大面積興奮狀態(tài)下做到“活”而不亂?教師又如何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筆者根據(jù)教學實踐中的嘗試和感受,認為“合作教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昂献鹘虒W”(cooperative instruction)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的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它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活動小組為主體。在教學形式上,“合作教學”的活動大致可分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全員互動三種形式。
要展開這些活動的前提是導學案的設計要具有很強的探究性,難度上層層推進,學生必須在對課文有完整透徹的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回答這些問題。其次,問題設計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促使其在對文章進行感悟、釋義、質疑、評價以及與同伴交流過程中達到互動的目的,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語言輸出機會,充分考慮到與后繼課堂活動的整合,讓他們通過表述對課文的理解、評判、感想等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所以對于問題設計的導讀作用要很到位,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才能比較準確。此外,由于問題本身具有一定深度,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考空間,群體參與率較高,且因為學生的思維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很活躍,所以也容易發(fā)出質疑。探究課文的深層涵義,并形成自己的看法。這是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的。
作為現(xiàn)代型的教師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各種教學策略,優(yōu)化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探究、歸納等方法獲取學習經驗,而不應該把他們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識的容器,當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和鼓勵。在實際教學中,首先,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建設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靈魂。科學地把班級分成8-9個小組,每六人一組,分為AA、BB、CC三層,每組學習成績均衡,便于各小組公平競爭。合理搭配,讓不同智力水平、思維方式、情趣特長的學生成為小組成員,達到能力互補,性別互補,性格互補。
其次,我有意地將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要求去探究,同時要求每組學生認真細讀、討論,先一對一討論,再集體討論,得出結論并向全體同學匯報。此外,還注意安排學生組間交流觀察,以此培養(yǎng)組間的互相學習和合作解答相關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在各小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我要求相同小組互幫互助、相互配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并即時轉換角色,以促使小組內同學的相互合作,促使他們共同解決討論中所面臨的問題,也以此達到學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動手,個個有收獲”的目的。小組長搞好控制與管理,安排探究成果的記錄、整理,展示,確保高效且有深度。C層的同學由于學習水平和能力較弱,我們要多一份理解、寬容和鼓勵,讓他們在小組成員的幫助下慢慢理解討論的結果,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討論的時間要合理,即不能蜻蜓點水式又不能漫無邊際,做到收放自如。教師一定要即時參與到合作小組中去,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展示做準備。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很好地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互動的任務型教學和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學會分享與合作,通過兵教兵、官教兵,從而達到兵強兵、整體提升的目的。所謂水漲船高,學習力較差的學生得到了提高,又反過來促進了幫助者的提升,課堂既活又實,事半功倍。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策略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強調構建充滿生命的課堂教學體系,把課堂教學變得充滿生氣和樂趣,充滿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好奇心的刺激,對參與者具有個體生命價值的生命活動。合作探究后,一般由C層、B層展示小組討論的結果,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快樂。非展示同學要學會傾聽,學會整理,學會提問,敢于質疑。通過這些活動也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從而為高考聽說項目打下堅實的基礎,真正體現(xiàn)英語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科特點。讓學生自由提問,可以啟發(fā)其他學生迅速進入思維過程,積極主動思考,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至關重要。這種教學手段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學生提出尚存疑惑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調動各方智慧,使思路處于激活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能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只有這樣才能誘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不懂的問題,驗證學的效果如何。
接著讓A層的同學主動來進行難點的點評、拓展。教師并不需要刻意追求學生解說問題的準確率,而是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參與、思維以及學習方法的滲透等,認真傾聽,注意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充當小老師,提高他們的英語素質,促進英語教學向更高層次延伸拓展。當然,老師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詳細的補充,老師點評適時適度,深入淺出、含金量要高。教師還應注意為被提問者提供闡述觀點的機會的同時,能給他們提供評價,評價知識點,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評價小組的表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的即時性評價能促進每個學生的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促進小組競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保證這項課堂活動的參與率,最終促使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最后,先由小組總結,教師再作總結,并教給學生整體把握一節(jié)課內容的思路和方法。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牢記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原則,整合多元學習方式,勇于實踐,積極反思,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打造高效課堂。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管理、小組學習、合作探究、對知識點的歸納、互改互評、小組交叉點評,教師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這樣可以很好地激活課堂,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些課堂教學活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廣大英語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出發(fā)點,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策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加以貫徹落實,讓英語課堂教學真正得到高效。
[1]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
[3]昌樂二中高效課堂解讀資料[N].國家教育報.
[4]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山東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