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保險法的歷史沿革
1935年8月14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社會保險法》,該法的實施有效緩解了當時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也奠定了美國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最初法律規(guī)定只是工作人員退休后受益,1939年的修正案在社會保障項目上做了一個基本修正,增加了兩類新的受益者:一個是相關受益,即退休人員的配偶和未成年的兒童,一個是生存者受益,即受社會保障的工作人員亡故后的家庭。這一改變使得社會保障項目從退休項目成為了家庭為基礎的經(jīng)濟保障項目。1954年的修正案增添了為殘疾人保險的項目,1956年進一步修正,為年齡在50—64歲的殘疾工作人員及其殘疾成年子女提供受益。1965年的社會保險法修正案為65歲以上的老者以及貧困家庭提供了醫(yī)療保險與醫(yī)療救助。1983年美國成立了國家社會保障改革委員會,負責解決財政短缺帶來的危機,對社會保障和醫(yī)療保險項目進行了多處修改,提高了社會保險收益稅收,并將社會保障的范圍覆蓋到聯(lián)邦雇員。1999年12月克林頓簽署了1999工作激勵改進法,2000年通過的老年公民自由工作法案,對1935年的社會保障退休項目作了歷史的改變,社會保障退休受益將付給仍然工作的超過退休年齡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