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愛國一書生——紀念陳訓慈先生誕辰110周年

        2011-08-15 00:46:17吳忠良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文瀾史學浙江省

        吳忠良

        (浙江工商大學,浙江 杭州 310018)

        今年是我國著名文史學家、圖書館事業(yè)家陳訓慈先生誕辰110周年,我們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陳訓慈先生愛國的一生。

        陳訓慈(1901-1991)字叔諒,浙江慈溪人,陳布雷胞弟。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4年1月獲東南大學文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先后任職于上海商務(wù)印書館編譯所、寧波效實中學、浙江省立第四中學、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江蘇省立南京中學、國立中央大學、浙江省立圖書館、國立浙江大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侍從室第二處、國民政府教育部史地教育委員會、清理戰(zhàn)時文物損失委員會、考試院考選委員會、浙江省文物事業(yè)管理委員會、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1991年5月13日,陳訓慈終因勞累過度病逝于杭州。

        陳訓慈先生是個經(jīng)世致用的書生,也是一個愛國的書生,其一生都在踐行浙東經(jīng)世之精神,其一生之學行完美詮釋了“書生何以報國?”本文略述陳訓慈先生的愛國情懷和學術(shù)事業(yè),以為陳訓慈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逝世20周年之紀念。

        一、愛中國

        陳訓慈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1918年在寧波效實中學讀書的時候,聞悉北洋政府同日本秘密簽訂了《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xié)定》,馬上參與發(fā)起全校師生大會,邀請留日回國學生到會講演漢奸賣國罪狀,編印宣傳文告,聯(lián)絡(luò)寧波各中學成立學生團,開展拒約反日斗爭。

        1925年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后,陳訓慈撰《宣戰(zhàn)與亡國》,喊出了“武力反抗,對英宣戰(zhàn)”的口號,指出中國應(yīng)“對侵略吾國最早最烈而為今次殺人之正兇之英國宣戰(zhàn)”。[1]在“五卅”慘案一月之時,陳訓慈撰文“對無數(shù)殉難之烈士,(五卅及五卅以后上海及他埠)表其最沉痛切摯之哀悼”。據(jù)邱孟潔回憶,1925年發(fā)生的“五卅”反帝愛國運動,陳訓慈以教師身份領(lǐng)導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辦《愛國青年》刊物以團結(jié)青年,集中力量,以內(nèi)除軍閥,外抗強敵為目標。后因“國勢日削,革命斗爭日益激烈,單純的愛國行動,不足以有所建樹,乃放棄《愛國青年》的主編工作,而從事于學術(shù)的探討,一方聯(lián)絡(luò)在外有識之士,組織四明學會,編輯《明鐸》學術(shù)性刊物;一方籌設(shè)四明圖書館,以振興寧波文化教育,欲以實際行動,提高人民素質(zhì),為團結(jié)奮斗而努力。”[2](p22)

        1928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開始第二次“北伐”。1928年5月3日,日軍在濟南城內(nèi)進行野蠻屠殺,當晚闖入國民黨政府山東交涉使署,將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及其隨員殘忍殺害。其后日軍繼續(xù)擴大事態(tài),在濟南城內(nèi)搶劫財物,焚毀建筑,強奸婦女,槍殺戰(zhàn)俘,屠戮百姓,罪行令人發(fā)指。史稱“濟南慘案”,因發(fā)端于5月3日,故又稱“五·三”慘案。消息傳到寧波,陳訓慈怒不可遏,當即登上慈湖小學附近的戲臺作抗日愛國的演說,以激勵民心[2](p94)。

        在中央大學史學系講授中國近代史與西洋近代史兩門課程時,上課經(jīng)??谥v指畫,滔滔不絕。他的中國近代史課,“從明武宗(正德)朝講起,講到清朝為止。發(fā)有講義,講義內(nèi)容很豐富。他講至朝政腐敗,權(quán)奸誤國之處,莫不慷慨激昂,聆聽同學,隨亦為之動容。對當時時局也有所批評,堪稱之為愛國之士”[2](p38)。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局勢極度惡化,但陳訓慈依舊對國家前途充滿了信心。他滿懷愛國熱情,聯(lián)絡(luò)浙江大學、浙江博物館等單位,創(chuàng)辦了《抗敵導報》,呼吁全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陳訓慈在創(chuàng)刊時寫了一篇《我們愿是全國總動員中的一員》代發(fā)刊詞,鮮明提出要求全國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在《抗敵導報》上,他還發(fā)表了《國際觀與自救之道》、《后方對不起前方》、《光榮抗戰(zhàn)一月了》、《善用廣大的國際同情》、《注視全局與摧破悲觀》、《南北戰(zhàn)局的好轉(zhuǎn)》等文章,宣傳抗日救國道理,在抗戰(zhàn)初期的東南救亡運動中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1938年元旦,陳訓慈深感“自辛亥建國,誕生廿六年矣。客歲受外侮乃最深而最廣。愿昨日之陰雨象征昨年之暗淡,今日之晨曦兆今歲之剝極而復;上下共奮,卒得昭蘇,應(yīng)于此日卜之。雖曰難期,敢不默祝。父母沉疴,尚且期復健康,則吾人對祖國尤應(yīng)不作消極之想;矧軍事雖失利,后方潛力無限。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人力物力,蘊蓄何量?導而揚之,以制敵復國,大人之責,小民亦焉得自外耶?”在對抗戰(zhàn)勝利充滿信心同時,陳訓慈也努力為前線將士募捐。如他曾在1938年1月23日拜訪浙江省抗敵后援會的李楚狂,將“以前在鄉(xiāng)時征募之棉背心余款面交,并以經(jīng)募件數(shù)面告。此事以余之‘夫人’名義受婦女會之托,而細侄、九妹出力尤多,且皆自制,工料俱精,計一百件?!盵3]

        1940年11月至解放前夕共九年,是陳訓慈的從政時期。當時他的主要工作是幫陳布雷搜集寫文告等所需的各種參考資料,協(xié)助處理圖書報刊及對文化教育界人員之聯(lián)絡(luò)與接待。在大陸解放前夕,陳訓慈沒有選擇離開大陸,并不是他不能,而是他對新中國充滿了向往和期待,也正是在這種憧憬中,他滿懷激情的投身于文管會各項基層工作中去,任勞任怨。對于祖國的巨大變化,他也經(jīng)常寫信讓自己在臺灣的女兒女婿和兒子兒媳他們能常回來看看。陳訓慈晚年很是思念在臺灣的親友,也欲“利用圖書交流,在促進與加強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方面積極發(fā)揮余熱作用。今年春節(jié),我(沈敏之)去他家聚餐,他對我說:‘待天氣暖和一些,你帶我到書店去,看看有沒有類似《浙江在臺人物錄》一類的書籍,我想盡可能多了解一些在臺灣的親友,和他們通通信,給他們寄一些圖書去。’”[4]

        二、表鄉(xiāng)賢

        陳訓慈對于境內(nèi)鄉(xiāng)賢一直以來都非常關(guān)注,上起黃宗羲,下至勞乃宣,皆在其表彰之列。陳訓慈在各種相關(guān)場合、論著中,高度弘揚黃宗羲、萬斯同等遺民氣節(jié)。如在論及浙東史學“經(jīng)世實用之精神”時,陳訓慈認為,“梨洲雖以宗社淪亡,隱居不仕,而其志量所寄,固在乎治平之業(yè)。季野秉承師教,治史尤措意于治亂。每與人議論史事,飆發(fā)云舉,凡古今之興衰消長,莫不抉其利弊,原其始終?!盵5](p89)對于保存文瀾閣四庫全書有功的藏書家丁丙,陳訓慈不僅舉辦“丁氏文物展覽會”,而且撰文《丁松生先生與浙江文獻》、《丁氏興復文瀾閣書紀》,表揚丁丙“不僅保存舊業(yè),而更抱發(fā)揚鄉(xiāng)邦學風之遠志”,“竺志文教,盡瘁鄉(xiāng)邦”[6]。在《桐鄉(xiāng)勞玉初先生小傳》中,陳訓慈表彰了勞乃宣在浙省教育事業(yè)上的貢獻,認為“吾浙得風氣之先,身為教育導率者,黟頤難數(shù),而一生樂育為懷,倡言文字改革,以宏教化之效者,一時尤推桐城勞先生?!盵7]至于姚海槎,陳訓慈更是認為其學問遠在章學誠之上,且“積緒厚而沾溉廣歟。然雖不知名于當時,信足矜式于百世”[8]。

        在諸多鄉(xiāng)賢中,陳訓慈著力表彰的是萬斯同。從上世紀30年代的“萬季野與明史”、“萬氏考禮之學”到晚年的“萬斯同年譜”,對萬斯同的關(guān)注長達半個世紀。在《題萬季野先生與范筆山書后》中,陳訓慈認為,“先生之‘生平志事’,固在勒定明史,一如其致筆山先生書所云;而其所由欲有事于明史者,固猶蕺山之正命,梨洲之講學,舜水之遁跡,蒼水之死義;亦猶履安之督餉勤王,乃至上承‘萬氏四忠三節(jié)一義’忠勇為國之志,途轍雖殊,其為報國經(jīng)世則一也?!盵9]

        1935年8月8日,萬氏白云莊建成,當?shù)厥咳藳Q定奉黃宗羲及證人高弟十八人,萬氏先世四忠三節(jié)一義,及萬氏十哲之栗主入祀,并組建南雷社,陳訓慈參與了入祀大典,并撰文備紀其事,感慨良多。他認為,重建萬氏白云莊及追祀鄉(xiāng)賢,“將以梨洲拳拳民族之義,萬氏盡瘁報國之烈,示吾邦人以繼承恢宏,而拯我殄瘁之國家,維護之于不墜也?!薄敖褊次墨I會既集力以重修藏書舊家之天一閣,復以其余力規(guī)復萬氏遺跡,修建墓道,影響所至,不僅表揚鄉(xiāng)賢,抑將以黃萬之教提示后進,俾奉知以有用之學為國馳驅(qū),庶幾萬氏先代諸哲之神武,梨洲先生與諸弟子拳拳民族之大義,得以發(fā)皇光大于無窮也?!盵10]

        1936年5月,陳訓慈應(yīng)《越風》雜志編輯之邀,為“五月特輯”供稿,寫成《四明忠節(jié)話萬氏》一文。文章歷述萬斯同先祖為國殉難:十世祖萬斌“佐命建國殉朔漠”、九世祖萬鐘“御外靖內(nèi)昌世澤”、八世祖萬武、萬文“征交討倭并殉難”,七世祖萬全、六世祖萬禧、五世祖萬椿“三世相傳保令業(yè)”,四世祖萬表“文武并茂保杭州”,祖父萬邦孚“承先啟后念都督”,父親萬泰“殉國忠節(jié)啟多才”,兄萬斯大“負骨南屏表忠烈”相關(guān)史事,并專節(jié)討論萬斯同“專志國史待后起”,認為萬氏耿忠報國之民族氣節(jié)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陳訓慈聯(lián)想到當時中國內(nèi)憂外患的局勢,深感“今國家之為難極矣,吾浙海防重地,其形勢之艱險,尤非僅如明清之間對外之關(guān)系已也。而士習泄沓,氣節(jié)不振,縱使盡兩浙之庶民而盡武裝之,而無如諸萬耿耿孤忠之精神與信仰,亦如何能保國抗敵?”,主張發(fā)揚萬氏歷代之忠義精神,奉為典范,以備來日之大難[11]。這種見解在當時是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的,揆諸史實,這種見解也是經(jīng)得起歷史推敲的。

        1937年4月1日,寧波當?shù)厝耸抗烙谌f斯同墓前,征文于陳訓慈。應(yīng)命之后,陳訓慈寫成《萬季野先生修墓建祠落成題壁》一文,于萬斯同治史之志多有闡述。如萬斯同之所以會以布衣身份致力明史,“發(fā)自忠孝至性,期以上報明室之世恩,下俟匡復于繼起者?!比f斯同也曾自述其為學凡三變:早歲治詩古文,既以為無益,乃功經(jīng)國有用之學,于古今制度無勿考索遺意,論其行不可行,終乃專志于有明一代之史?!巴葡壬?,豈不曰:士生必有自效于當世,茍不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要當治史通古今以俟國用;生不逢時,亦必相約一時俊彥,講求歷代典章理亂利病得失,待時而作,以經(jīng)國而救民哉?”最后,陳訓慈聯(lián)想到當時緊張的國內(nèi)、國際局勢,深感“時會遷轉(zhuǎn),學風澆駁,如先生所云酌古今之得失明經(jīng)國之大猷,能變流極之弊者,將何所求之乎?是則飾先生之祠墓,樹后人之矜式,固不僅在表其耿耿宗國之思,方當以先生所嘗為宣導于當世者大口宣舌以告天下有心之士,共起以奮志于國史經(jīng)世之大業(yè)也?!盵12]

        在為晚年與方祖猷合著的《萬斯同年譜》作序時,陳訓慈認為萬斯同不僅“博學強識,讀書如決海堤,六經(jīng)百氏之書,無不淹貫。于史學則對歷朝典章制度、兵刑、田賦諸大政,盡悉其詳?!倍摇捌渌纭秲烧阒伊x考》、《宋季忠義錄》等書,皆極盡表章宋明遺民忠義之能事,有激發(fā)其后民族思想之貢獻?!盵5](p203、204)

        可見,陳訓慈表彰鄉(xiāng)賢的目的是激起民眾的愛鄉(xiāng)、愛國之念,從而為國家的復興各盡其力。

        三、史學建樹

        陳訓慈的學術(shù)成就以歷史學最為豐碩,在史學理論、史學史、外國史、地方史等方面均有貢獻。他在譯介西方史學理論方面作出了較大貢獻,繼何炳松之后紹介了美國新史學派代表魯濱遜及其同事、學生等人的觀點和著作,并以新史學派的理論從事史學研究和歷史教學活動,主張將歷史研究的范圍擴大為“記述人類活動的總績”,即“昔時主于政治,今則政治、社會、經(jīng)濟、學術(shù)各方面之活動,咸將網(wǎng)羅靡遺”[13];陳訓慈對中學史地教學很是重視,曾對歷史教學的目的、教材、教法等提出過不少獨到見解,最后引起社會重視,起草的《初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草案》,富有較強的時代感,有論者認為這“在中國近代歷史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是一大進步”[14](p28)。

        陳訓慈似是近代第一個以“浙東史學”為名來研究浙東學派的學者。他在1925年就有《浙東史學》一文刊于寧波《四明日報》,1930年在中央大學《史學》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浙東史學管窺》,其后又在南京中國史學會主辦的《史學雜志》發(fā)表《清代浙東之史學》,對浙東史學的譜系、代表人物、浙東史學精神等作了具體闡述。晚年精心之作《萬斯同年譜》更是國內(nèi)第一部完整的萬斯同年譜,是陳訓慈對萬斯同長達半個世紀關(guān)注的學術(shù)結(jié)晶,對推進萬斯同研究以及浙東史學或浙東學派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臺灣史家宋晞“對該書內(nèi)容之充實,寫作態(tài)度之謹嚴,深表敬佩。”[5](p606)

        陳訓慈是浙江地方史研究的開拓者。他在 1935年發(fā)表的《浙江省史略》,論述了上古三代至清代的浙江歷史,是第一部有關(guān)浙江省的簡明通史。由于是論文形式,故而內(nèi)容較為簡略,當時《浙江青年》出單行本,凡40頁。因局勢動蕩,陳訓慈一直未能繼續(xù)從事這一方面研究,但此一缺憾后來為其學生倪士毅所彌補。倪著《浙江古代史》凡330頁,所論內(nèi)容從原始社會到鴉片戰(zhàn)爭前,于人地關(guān)系、思想文化諸方面皆有所見。所以,陳訓慈在為該書所寫序中,對倪著多有褒揚,并希望倪士毅能就浙江地方史做斷代或?qū)J返难芯?。此外,陳訓慈對于浙江地方文獻也很是重視,撰有《丁松生先生與浙江文獻》、《浙江之縣志與省志問題》、《晚近浙江文獻述概》、《浙省圖書館對于浙江文獻之搜集與整理》等文,并舉辦了民國史上規(guī)模宏大的浙江文獻展覽會,對鄉(xiāng)邦文獻來了次“總檢閱”。

        陳訓慈也很可能是近代第一個呼吁成立全國性史學會并有具體實踐的史學家。陳訓慈在《組織中國史學會問題》(《史地學報》1卷2期,1922年1月)一文中指出,中國學術(shù)不振興,專著出版沉寂,就是因為國中學者皆未曾致力于專門學會之建設(shè)。就史學會而言,組織中國史學會可以促進實學之研究,可以表白中國文化,可以增加與保存史料。一年以后,陳訓慈對史學會建設(shè)作了更為詳盡的闡述并提出了更為系統(tǒng)的主張:史學會不僅僅是一個聯(lián)絡(luò)學者情誼的團體,而且是一個集合同道共同交流,定期出版學術(shù)刊物,策劃并推動學術(shù)合作計劃的組織,實際上就是一個專門的學術(shù)研究機構(gòu)[15]。就此層面而言,陳訓慈的主張在當時是有知音的。在《組織中國史學會問題》一文發(fā)表后2月,朱光潛于1922年3月30至31日在上海的《時事新報》上發(fā)表了《怎樣改造學術(shù)界?》,希望將來各大學都能設(shè)立研究院,以便學者在國內(nèi)能有一研究之場所。翌年,洪式閭在《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上發(fā)表《東方學術(shù)之將來》,呼吁學界設(shè)立專門學術(shù)機構(gòu)。由此看來,學術(shù)的制度建設(shè)已經(jīng)進入部分學者視野,逐漸成為知識界的共同要求,而陳訓慈在呼吁的同時,還自己身體力行,孜孜追求全國性史學會的建立。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既反映了陳訓慈的睿見,也體現(xiàn)了陳訓慈的實干精神,這在他主政浙江省立圖書館時得到完美表現(xiàn)。

        四、圖書館事業(yè)

        在陳訓慈主持浙江省立圖書館期間,館內(nèi)經(jīng)費并不充裕,圖書館員隊伍也并不整齊,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浙江省立圖書館在全國圖書館界的地位和影響力得到很大提升,成為全國第一流圖書館,而這離不開陳訓慈的一系列創(chuàng)舉。

        全國第一家“通年日夜開放”的省級圖書館:1934年9月1日起,開放時間為上午9點至晚上9點(除特種紀念日外),并為讀者代辦膳食。此種不間斷對外開放的模式獲得圖書館界認可,江蘇、福建、安徽等地都有圖書館隨之實行“通年日夜開放”。

        全國館辦刊物最多的省級圖書館:浙江省立圖書館在此時期所辦刊物質(zhì)量都很高,計有《浙江省立圖書館月刊》(后改稱《館刊》)、《圖書展望》、《文瀾學報》。尤其是以研究中國學術(shù)、闡揚浙江文獻為宗旨的《文瀾學報》,撰稿人多為國內(nèi)各相關(guān)領(lǐng)域著名學者。影響所及,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了全部6冊《文瀾學報》。此外,陳訓慈還創(chuàng)辦了通俗性的《讀書周報》,以報紙副刊的形式發(fā)行,力圖導揚社會讀書風氣;抗戰(zhàn)爆發(fā)后,創(chuàng)辦了《抗敵導報》,向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國人宣傳抗日。陳訓慈在創(chuàng)辦刊物方面的專業(yè)化和通俗化,既擴大了浙江省立圖書館在圖書館界的影響,同時也擴大了在讀者中的影響力。

        近代圖書館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文獻展覽會——浙江文獻展覽會:籌備3年之久,6千余種、2萬余件珍貴文物,近8萬觀眾,浙籍學界、政界、文化界人士為主體的全國名人總動員,190多人的設(shè)計委員會,18天的展期,最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浙江省立圖書館的社會輻射力,而所有的這些在民國圖書館事業(yè)史上都是罕見的。流風所及,江蘇吳中和上海隨之相繼主辦了文獻展覽會。通過上述措施,“越來越多的讀者走進了浙圖大門,1934年到1936年的年均閱借人數(shù)比1933年猛增一點五倍,達到二十四、五萬人次,而此時的杭州市人口總共為三十六萬;同樣,這幾年中的年閱借冊次為五十五至五十九萬之間,而當時的館藏總量是二十七至三十一萬冊,這兩個數(shù)字在30年代的中國圖書館界同樣也找不到相應(yīng)的記錄?!盵5](p634)

        最為傳奇的護書行動——搶救文瀾閣四庫全書:日本軍隊對于文化典籍的搶劫是理性且故意的,眾多的文化典籍被劫奪而去,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對于浙江省的文化瑰寶——文瀾閣四庫全書,他們也志在必得,派出專人到杭州來尋訪文瀾閣四庫全書,最終悻悻而歸。原來,早在“八·一三”事變前,陳訓慈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認為杭州并不安全,先期將文瀾閣四庫全書等古籍善本運出杭州城,后來并輾轉(zhuǎn)各地,最終運至重慶青木關(guān)。為了能讓閣書安全返浙,陳訓慈等人成立了文瀾閣四庫全書保管委員會,一力促成閣書返浙。從閣書運出杭州到閣書回到杭州,歷經(jīng)9年之久,其中陳訓慈功勛卓著。親歷其事的毛春翔在文瀾閣四庫全書輾轉(zhuǎn)運回杭州后,曾有此感言:“清咸豐庚申之變,閣書散而復存,閣毀而復建,全賴錢塘先賢丁松生先生倡導之力。此次倭寇入侵,燒殺焚掠,遠酷于洪楊,閣書顛沛流離,奔徙數(shù)千里,其艱危亦遠甚于往昔,八載深錮邊陲,卒復完璧歸杭,是誰之力與?曰陳叔諒先生之力居多。凡人事安排,經(jīng)費請領(lǐng),防潮設(shè)備之改善,員工生活之維持,以及其他有關(guān)于閣書之安全者,皆賴先生主持維護于其間,前丁后陳,并垂不朽?!盵16]眾多館員在陳訓慈人格魅力感召下,為文瀾閣四庫全書的安全返浙作出了重大犧牲,有人舍棄家業(yè)與書共存亡,如毛春翔、夏定域,有人抱病工作而英年早逝,如王文萊。今天我們能在西子湖畔的浙江圖書館古籍部看到保存完好的文瀾閣四庫全書,我們應(yīng)該感謝他們,是他們給我們浙江省、給中華民族保存了文化瑰寶。

        出于對圖書文化事業(yè)的熱愛,陳訓慈在浙江省立圖書館館長任內(nèi)殫精竭慮,以致咯血之癥一直未能康復,但這換來的是浙江省立圖書館藏書數(shù)量的激增和聲譽的鵲起,一舉躋身全國一流圖書館行列。他在圖書館事業(yè)上的奉獻精神,完美體現(xiàn)了那一代圖書館人的精神。

        結(jié)語

        陳訓慈一生在學術(shù)與事功兩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摯友沙孟海曾撰有二挽聯(lián),意欲高度概括陳訓慈一生的主要貢獻:

        雙目難瞑,未及見家室團圓、宗邦統(tǒng)一;千秋佳話,主要是政協(xié)供稿、文瀾保書。

        浙東史學,蹤武萬全,載筆有新篇,難得在身提見證;

        兩岸人情,都求統(tǒng)一,崇朝驚怛化,料知毅魄未安恬。

        上述二聯(lián),很可能是受限于挽聯(lián)字數(shù)之故,雖未能完整概括陳訓慈光輝的一生,但也勾勒出了陳訓慈的愛國情懷,保護閣書的偉業(yè)以及在浙東史學上的貢獻等重要方面。

        綜觀陳訓慈的一生,他對浙江圖書館的貢獻,對文瀾閣四庫全書和天一閣藏書的搶救,對浙江大學的幫助,對浙江地方史的研究,對《慈溪縣志》的編撰意見,……無不體現(xiàn)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在經(jīng)世致用,情系桑梓同時,他的一生也是魂系史學的一生。盡管由于眾多因素,史學研究曾被多次打斷,但陳訓慈從未放棄過史學研究,即使未能形之于文,他也在繼續(xù)思考,在繼續(xù)搜集整理資料;晚年與方祖猷的合作,則完美敘寫了他的史學人生。

        陳訓慈的一生是愛國的一生,是情系桑梓,魂系史學的一生。

        注釋:

        [1]陳訓慈.宣戰(zhàn)與亡國[J].寧波愛國青年社.愛國青年,第3期.1925年6月.

        [2]浙江省博物館.陳訓慈先生紀念文集[Z],1996.

        [3]陳訓慈日記[Z].

        [4]沈敏之.挾著書籍與生命賽跑[N],杭州日報.1991年7月5日,第3版.

        [5]浙江圖書館.陳訓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6]陳訓慈.丁松生先生與浙江文獻[J].浙江省立圖書館月刊,第1卷第7、8期合刊.1932年10月.

        [7]陳訓慈.桐鄉(xiāng)勞玉初先生小傳[J].文瀾學報,第1集.1935年1月.

        [8]陳訓慈.山陰姚海槎先生小傳[J].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2卷第2期.1933年4月.

        [9]陳訓慈.題萬季野先生與范筆山書后[J].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4卷第5期.1935年10月.

        [10]陳訓慈.甬上重建萬氏白云莊及追祀鄉(xiāng)賢紀[J].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4卷第6期.1935年12月.

        [11]陳訓慈.四明忠節(jié)話萬氏[J].越風,第13期.1936年5月.

        [12]陳訓慈.萬季野先生修墓建祠落成題壁[J].史地雜志,第1卷第2期.1937年7月.

        [13]陳訓慈.史學蠡測[J],3卷第1、2合期,1924年4月.

        [14]馬衛(wèi)東.歷史比較教育[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

        [15]陳訓慈.中國之史學運動與地學運動[J],史地學報.2卷3期,1923年3月.

        [16]毛春翔.文瀾閣四庫全書戰(zhàn)時播遷紀略[J],圖書展望(復刊)第3期,1947年4月.

        猜你喜歡
        文瀾史學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
        Reflections on American Society
        “文瀾杯”全國詩詞大獎賽獲獎作品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2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競賽
        文瀾情
        史學漫畫館
        史學漫畫館
        李文瀾
        荊楚學刊(2014年6期)2014-02-02 02:43:01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天天综合色制服丝袜在线| 午夜无码亚|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av中文| 日韩精品在线一二三四区| 极品少妇hdxx麻豆hdxx|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无码一级视频在线|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免费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高朝久久久久9999 |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创|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91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性色欲情网站| 国产无遮挡a片又黄又爽| 天堂AV无码AV毛片毛| 久久色悠悠综合网亚洲| 成人av片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免国产免费|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 午夜精品人妻中字字幕| 色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国产喷水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人妖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爽视频| 欧美肥胖老妇做爰videos|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成人亚洲av网站在线看| 18禁止进入1000部高潮网站| 日本公妇在线观看中文版| 亚洲AV乱码毛片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国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