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奕雄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八,峨眉山飛來殿人山人海,附近的男女老少都到這里趕廟會,焚香化紙,祈求延年長壽國泰民安。
飛來殿全稱大廟飛來殿,座落于峨眉山市城區(qū)西北2.5公里的龍鼻山上。相傳是一夜雷雨,突從天外飛來,故名。有碑記曰:“廟址,神所自擇,嘗一夕,有風(fēng)雷之變,遲明,小殿巍然。自是民無疾病,年谷豐登?!边@自然是神話。龍鼻山因有此殿而被稱作飛來岡。《四川通志》載:“飛來殿,宋淳化中重建,元大德中再建,明萬歷中重修?!泵鞒绲澃四辏?635年)嘉定知州郭衛(wèi)宸題寫的“飛來殿”匾額一直懸掛至今。1984年維修時,發(fā)現(xiàn)角梁一鐵昂栓刻有“元大德戊戌年”(1298年)等字樣。
本來飛來殿是道教奉祀泰山東岳神的,所以最初名東岳廟,殿內(nèi)的《東岳廟記》、《重修東岳廟記》等完好的碑刻,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傳說東岳為天帝之孫,掌管人間生死,故香火頗旺,廟宇不斷擴建。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增修了香殿,明末崇禎五年(1632年)又建九蟒殿。至清代,道教衰落,羽士星散,殿為僧人所占,增修了毗盧殿、普賢殿、觀音殿、星主殿(今為山門)等,但仍保留大廟飛來殿的名稱,反映了峨眉山佛道的融合。而今這六座元明清三代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會聚一堂,成為研究四川建筑史難得的珍貴實物資料。1988年被國務(wù)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中最為宏敞的飛來殿,系四川現(xiàn)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元代木結(jié)構(gòu)殿堂。殿為單檐歇山頂,構(gòu)造奇特,五間九架,高14米,面闊18米,進深13.3米。前面廊柱共四梁,楠木巨柱22根,高4.36米,直徑0.8米。中敞堂柱上泥塑貼金二蟠龍,張牙舞爪,生動矯健。最具特色的是斗拱疊架為16個高1米的蓮巢形,其特點為重拱七鋪作,雙杪雙下昂,昂嘴上卷,刻龍鳳形象,飾以藻進井云雷等圖案,富麗華貴。斗拱足材14.5×29.5厘米,單材14.5×20.5厘米,是四川最大的斗拱用材。
廟內(nèi)多楹聯(lián)。九蟒殿門上“九蟒騰空驚日月,一殿飛來鎮(zhèn)乾坤”,氣勢雄渾,依神話傳說詮釋了廟名。靈霄殿上的“天皇真人論道之地,楚狂接輿隱逸之鄉(xiāng)“,是宋太宗趙匡義頌峨眉山的兩句話,上句是說軒轅黃帝到峨眉山向天皇真人(太上老君)問道的神話;下句講的是春秋楚國高士陸通(字接輿)不滿朝政倍佯狂不仕,隱逸于峨眉山的故事。山門的門柱上刻有“寶殿自天外飛來,軒昂屋宇,神奇巧構(gòu),堪稱蜀都之冠;峨峰從地下堆起,磅礴霄漢,秀逸無比,咸夸華夏第一。”上聯(lián)以夸張的詞語,盛贊飛來殿的雄偉氣勢和巧妙結(jié)構(gòu),頗為恰切。而香殿上的一聯(lián)“非佛非道卻傳千年香火,無神無像且有萬人來朝”,對大廟飛來殿早已沒有任何道佛偶像,唯余空蕩殿堂,而每次廟會依然萬眾齊集的盛況,不勝感慨。意趣最濃的要數(shù)普賢殿上的“神矣仙矣佛矣,皆由人心所造;妙哉異哉奇哉,漫道天外飛來?!彼坪跽没卮鹆讼愕盥?lián)語中的疑問,融注哲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