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偉
(昆明市祿勸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昆明 650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病變引起的出血,胃空腸吻合術(shù)后的空腸病變出血亦屬這一范圍。其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嘔血和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診內(nèi)科常見重癥,以胃、十二指腸潰瘍和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出血最為常見,大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處理不當會危及生命。臨床上最多見的病因是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粘膜損傷和胃癌。該病起病急、進展快,如不能及時止血,可危及患者生命。我們應(yīng)用生長抑素(商品名:善得定)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04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我院在2006年8月至2011年6月之間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4例,其中男55例,女29例,年齡36~71歲,平均42.45歲,其中消化性潰瘍52例,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26例,急性胃粘膜損傷6例。出血量<1000mL59例,1000~2000mL22例,>2000mL3例。把84例患者作為治療組,以同期應(yīng)用綜合治療的4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對照組。2組在性別、年齡、出血量等方面具有可比較性。
治療組給予善得定0.1 m g加10%GS20mL緩慢靜推后,再以0.3mg加入5%GS500mL維持靜滴12h,療程至出血停止后3d;對照組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根據(jù)原發(fā)病應(yīng)用立止血、雷尼替丁、垂體后葉素、止血環(huán)酸、凝血酶原等藥物治療。
顯效:使用生長抑素后36h內(nèi)無嘔血及便血,生命體征平穩(wěn),腸鳴音正常,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回升;有效:用藥后36~72h內(nèi)嘔血、黑便停止,心率血壓穩(wěn)定;無效:用藥后72h仍有嘔血、黑便存在,心率、血壓仍有波動[1]。
比較分析2組治療效果、止血時間等情況。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治療組顯效38例,顯效率45.2%,總有效79例,總有效率94.04%,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P<0.01),2組共有14例藥物止血無效而實行外科手術(shù)治療,無1例死亡;治療組平均止血時間(38.24±4.26)h,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急癥之一,死亡率高,大量資料證明早期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死亡率的關(guān)鍵。生長抑素作用機理包括:(1)對內(nèi)臟血管的收縮更具選擇行,可明顯減少內(nèi)臟血流量,進而降低門脈壓,用于治療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2)還可抑制胃酸分泌,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從而減少酸性胃內(nèi)容物反流,保護食管內(nèi)凝血塊[3]。(3)生長抑素能抑制胃泌素和胃酸以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刺激黏液的分泌,從而減輕了攻擊因子對胃粘膜的損傷,增強粘膜屏障作用,維持細胞膜的穩(wěn)定,降低毒素對粘膜的影響,使出血及時停止,粘膜很快修復。(4)生長抑素通過抑制具有血管活性作用的胃腸肽,如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腸肽、降鈣素基因相關(guān)肽、p物質(zhì)和一氧化氮等,間接地使內(nèi)臟血管收縮,肝血流量減少,使門脈壓降低[4]。(5)促進血小板凝集和血塊的收縮。我們應(yīng)用善得定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具有良好效果,總有效率達94.04%,顯著高于對照(P<0.01),平均止血時間(38.24±4.26)h,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生長抑素對胃腸道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可治療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具有作用迅速、明顯、使用方便、療效可靠安全、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是治療消化道出血的最佳藥物,應(yīng)廣泛應(yīng)用。
[1] 宋小地,閔芳莉.泮妥拉唑鈉、血凝酶聯(lián)合生長抑素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7,36(7):900.
[2] 張達榮,蕭樹東,李繼強,等.奧曲肽和垂體后葉素對門脈高壓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消化雜志,1995,15(2):85.
[3] 李瑜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J].新醫(yī)學,1997,28(10):512.
[4] 任明,胡品津,林麗莉,等.善得定對肝硬化病人門脈血液動力學的影響及血漿胰高糖素水平的關(guān)系[J].中華醫(yī)學會第五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shù)會議匯編,19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