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紅 俞敏華 胡新亞
(江蘇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肝科 江蘇無錫 214005)
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AIDS)常見的機會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見死亡原因,近年隨著艾滋病患者的增加,隱球菌腦膜炎的發(fā)病率也在上升,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間共收治18例艾滋病合并隱球菌腦膜炎的患者,現(xiàn)對其臨床表現(xiàn)以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本組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齡37~56歲,平均43歲。性傳播13例、輸血史6例,有吸毒史者10例,體重下降者16例,所有患者中合并肺結核8例,胸腔積液2例,肺炎5例,卡氏肺孢菌肺炎2例,口腔真菌感染6例,HCV感染7例,HBV感染2例。
本組18例病人中,發(fā)熱、頭痛18例,占100%;惡心嘔吐12例,占66.7%;視物模糊5例,占27.8%;言語不清2例占11.1%;嗜睡3例,占16.7%;貧血8例,占44.4%;抽搐2例,占11.1%;頸淋巴結腫大9例,占50%;克氏征、布氏征11例,占61.1%;錐體束征3例,占16.7%。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極易合并各種感染,故住院應實施保護性隔離,避免過多的人員探望,使病室環(huán)境整潔、安靜、舒適。病室內空氣用紫外線消毒1次/d,地面、床頭柜、床單元等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拭2次/d。進行任何醫(yī)療、護理操作均要穿隔離衣、戴口罩手套,注意手衛(wèi)生,患者用過的衣褲、被服、床單等先按規(guī)定消毒再清洗。使用過的針頭等銳器應放入專用利器盒,并標注日期,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污染過的物品,應進行集中消毒燒毀,患者用物應專人專用。
艾滋病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不可治愈的傳染病,具有特殊的傳播途徑,且病死率極高,當被確診艾滋病時,患者往往不敢面對疾病,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煩躁和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1]?;颊卟粌H受疾病折磨,還受到社會多方面的歧視、排斥,有的無法擺脫這些壓力而拒絕治療,甚至自殺。針對這種情況,護士要多與患者溝通交談,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采用解釋性、鼓勵性以及勸導性語言溝通技巧,使患者產生溫暖、親切感,消除他們的不良情緒[2]。并注意尊重患者的人格,以平常心對待患者,注意保密,消除緊張、敵對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本組病人經(jīng)加強心理護理,所有患者均能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隱球菌腦膜炎的患者均需行腰椎穿刺,有的因合并胸腹水,需要進行腹腔穿刺術以及胸腔穿刺術,所有這些操作前均應向患者說明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項。在各種穿刺操作前都應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各種穿刺包以及物品的準備,術中應注意觀察患者面色、心率并及時詢問有無不適主訴。術后讓患者臥床休息,腰椎穿刺患者術后應去枕平臥4~6h。進行腹腔穿刺術以及胸腔穿刺術過程中應注意觀察的胸、腹膜反應,以及時遵醫(yī)囑進行處理。術后要細心整理手術器械、用物,避免發(fā)生職業(yè)暴露,做好標記,通知供應室,作相應處理。
2.4.1 頭痛、嘔吐的護理 患者因顱內壓增高出現(xiàn)劇烈頭痛嘔吐,注意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尤其要注意觀察兩側瞳孔大小的變化以及有無煩躁等精神癥狀,準確執(zhí)行醫(yī)囑,在使用甘露醇脫水治療時要注意靜脈血管的保護,防止藥物外滲?;颊邍I吐時,護士應協(xié)助其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同時注意觀察并記錄嘔吐的頻率,嘔吐物性質和量,有無噴射性嘔吐,及時清理嘔吐物及污染的被服,避免不良刺激。
2.4.2 發(fā)熱的護理 艾滋病合并隱球菌感染常伴有高熱,體溫為38~41℃,應每4小時測量1次體溫,必要時隨時測量,體溫高于38.5℃以上者給予溫水擦浴、頭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溫或根據(jù)醫(yī)囑使用解熱鎮(zhèn)痛劑,并觀察效果詳細記錄,出汗較多者應及時更換汗?jié)竦囊路瑖诨颊叨囡嬎?,保持病人皮膚清潔干燥,給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飲食。
2.4.3 口腔護理 可用2%~3%碳酸氫鈉溶液做口腔護理每天2次,然后在口腔白斑處涂抹制霉菌素,指導患者注意口腔衛(wèi)生,進食后要及時漱口。保持口腔清潔,促進潰瘍愈合,防止口臭,增進食欲。
2.4.4 使用兩性霉素B的護理 觀察電解質變化,注意血鉀的變化,觀察有無低鉀血癥的臨床表現(xiàn),如:腹脹、四肢無力、惡心嘔吐、心率失常等癥狀。使用藥物的整個過程要注意避光,在使用中要注意靜脈的保護,避免藥物外滲,注意觀察穿刺處局部有無紅、腫、熱、痛,沿靜脈走向有無條索狀紅線。一旦發(fā)生藥物上述癥狀應抬高患肢并制動,局部用硫酸鎂濕熱敷。另應注意監(jiān)測肝腎功能的變化。
本組18例患者經(jīng)過我們的精心護理,患者的精神狀況得到改善,能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在住院期間未發(fā)生護理并發(fā)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也促進了患者疾病的康復。
[1] 顏道金.艾滋病患者的臨床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0):913~914.
[2] 丁美娜,黃美芳,顏霞婷,等.50例AIDS患者的護理[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6,12(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