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凱 孫楠
河南省鄭州澍青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yī)學系,河南鄭州450064
淺談外科學總論多媒體教學在外科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徐凱 孫楠
河南省鄭州澍青醫(yī)學高等??茖W校臨床醫(yī)學系,河南鄭州450064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和普及,多媒體課件教學的應用逐漸普及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作為醫(yī)學院校的一名普通教師來說,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應用就必須做到游刃有余。通過對外科學課堂多媒體教學的研究和分析并結合自己多年來多媒體教學的體會,肯定了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闡述了多媒體教學應用的弊端,提出了多媒體教學的思考與對策。
多媒體教學;外科學總論;應用與實踐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以多媒體傳播媒體為手段,以人的感官為通道,以呈現(xiàn)模式的多樣化為特征的現(xiàn)代化的教學途徑和方式[1]。隨著醫(yī)學領域多媒體教學的推廣和應用,作為醫(yī)學高等學校在即將實習之前開設的一門重要課程--外科學,它的教學已滲透于老師的備課、授課和學生課堂及課外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這里筆者將通過近幾年的外科學總論多媒體教學的應用與實踐,以及在探討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并嘗試,總結經驗和教訓,現(xiàn)探討總結如下。
以精美的課件為主的多媒體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起到功不可滅的作用。傳統(tǒng)的外科學教學方法是以最為古老的板書為主。無論從方法上還是效果上,都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學習知識的需要。外科學的一些重要解剖層次和臨床表現(xiàn)等都無法展現(xiàn)出來;而多媒體教學在這些方面恰恰彌補了課堂中的缺陷,可以融多種手法于一體,學生在圖文并茂、視聽一體的渲染下,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將圖片、動畫以及臨床實例充分結合起來,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參與性。使他們在外科學實訓操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動手技巧和能力,以至于在將來的臨床職業(yè)生涯中前途無量。
多媒體課堂教學技術在藝術性、新穎性、多樣化、生動性、趣味性方面有獨特的吸引學生注意的特點,尤其是少見的多樣化的信息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系統(tǒng),使那些抽象難解的知識在學習上迎刃而解。
多媒體課件感官能動性較強,具有圖、文、聲、色、像并茂的特點,對于同一內容能夠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來闡釋外科學某一疾病的特點,從而使之在教學空間上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解剖層次是外科學各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解剖學屬于基礎課程,再次接觸時大多數(shù)時隔3~4年。當再次應用時,解剖層次相對比較抽象,不易理解和記憶。若通過語言文字分析,直觀性太差,印象不夠深刻,且理解上相對比較困難。如能在多媒體教學中適當?shù)募尤胍恍┙馄蕡D譜,清晰地展示出來,并加以解釋,就可以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從而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也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所學知識。
外科學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方法和臨床應用上結合起來,這樣在充實教學內容、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豐富課外知識、擴展知識面、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學生能夠準確靈活的接受課堂所學知識。另外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夠準確、靈活、精講,學生能夠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從而在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進入教學的適應期。
在外科學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充分接觸臨床醫(yī)學知識,并且能夠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同時老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不知任務,以便學生課后交流,鞏固關于該病的認識,加強課程的了解和提高對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和治療。
外科學的課堂教學的主要在于通過經典的臨床實例巧妙的激發(fā)學生的情趣,調動其的積極性,使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對于本次課的掌握和理解。但是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往往禁錮了教師的思路,阻礙了課堂師生的互動交流,使得老師寸步不離多媒體,鼠標在多媒體上來回晃動,而學生則眼不離屏幕,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無聲的交流和課堂上的“人氣”,使師生教學相對融洽的氣氛大減。久而久之就形成死的課堂氣憤,從而使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和實踐變得虛無縹緲。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課堂教學要從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甚至同一專業(yè)、同一層次綜合運用進行,而多媒體課件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其中一個方面。對于應變能力較差的,教師必須充分備課,熟知教材,必要時進行板書、作圖等。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教學方案,這是多媒體課件無法比擬的。
長期多媒體的播放對學生的視力影響很大,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照明度低,通風差和多媒體課件的字體和模板的設計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影響,這種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和做筆記、看書等。
我國心理學研究表明,通過視覺記憶,識記成效為70%;通過聽覺記憶,識記成效為60%;通過視聽覺結合記憶,識記成效為86.3%。在多媒體教學中,使學習者獲得視聽等多種感覺通道的信息,把圖像、文字、聲音的教學材料結合起來,促使多種通道編碼協(xié)同活動,能明顯提高教學的效果[3]。
外科學多媒體課件制作過程中必須圖片典型、文字簡潔、重點突出。切忌“圖片堆積,走馬觀花”。對于視頻播放盡可能使用超鏈接方式,以免打亂學生的思路,造成理解上的失誤。
在備課時必須胸有成竹,對于每一張幻燈片的深在涵義,包括臨床實例、設問、啟發(fā)、所用語言、手勢、表情等必須逐層進行剖析。且不可亂彈一氣,太隨機,更不可離題萬里。
上課前準備好所講的內容,對于本次課的授課內容注意其重點、難點,以便在授課過程中詳細的分析講解。
[1]林眾,馮瑞琴.多媒體教學中的認知機制[J].教育研究,2006,7(318):62-66.
[2]甘亞平,趙紅崗.關于病理學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咸寧學院學報,2004,24(4):124-129.
[3]Alan Baddeley,The episodic Buffer:a new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M].Vol.4,No 11,November 2000.
R6
A
1007-8517(2011)15-0021-02
徐凱(1980-),男,學士,助教。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