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華
廣西腦科醫(yī)院,廣西柳州 545005
惡性癥狀群(NMS)是抗精神病藥物所引起的一種罕見不良反應,性質嚴重,處理不當易致患者死亡?,F(xiàn)將筆者所在醫(yī)院發(fā)生的1例氟哌啶醇致惡性癥狀群并感染的治療過程報道如下。
患者,男,漢族,56歲。因亂語、疑人害己復發(fā)8 d入院?;颊哂?986年無明顯誘因緩起精神失常,主要表現(xiàn)為亂語、別人做事針對他、別人害他等。曾于1990年在筆者所在醫(yī)院住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用氯氮平400 mg/d治療痊愈出院。出院后堅持服用氯氮平150 mg/d維持治療。2011年1月病情復發(fā)入院。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體格檢查:T36. 7℃,BP140/100 mmHg,P120 次 /min 。體重 58 kg,身高 164 cm,心肺聽診未聞及病理性雜音。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精神檢查:意識清,言語性幻聽,關系妄想、被害妄想,情感反應平淡,孤僻懶散,治療不合作,有沖動行為,無自知力。實驗室檢查:白細胞8.04×109/L,中性粒細胞67.80%。診斷:精神分裂癥。給予氟哌啶醇注射液5 mg/d,Bid,肌肉注射;氫溴酸東莨菪堿0.3 mg/d,Bid,肌肉注射;氯氮平片50 mg/d,Bid,口服;夜晚因興奮吵鬧給地西泮注射液10 mg/d,Qn,肌肉注射。第4日晚,患者開始出現(xiàn)發(fā)熱,體溫38.0℃。急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10.17×109/L,中性粒細胞81.71%。腰穿檢查腦脊液回報正常。氯氮平血藥濃度不高42 ng/mL(正常值200~800 ng/mL)。第6日患者出現(xiàn)意識模糊、四肢肌張力高、肌肉痙攣、顫抖、大汗,高熱至39.2℃。急查血象白細胞12.05×109/ L,中性粒細胞88.61%,淋巴細胞比率3.92%,提示細菌感染。肌酸激酶522.8 U/L升高。血生化總膽紅素23.0 mmol/L,直接膽紅素(DBIL)10.6 mmol/L,提示有輕度肝損害。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速、心電軸右偏、右心房負荷過重。血氣分析示呼吸性堿中毒??紤]惡性癥狀群,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藥,給予阿莫西林/舒巴坦抗炎,環(huán)磷腺苷葡胺保護腦細胞,地塞米松、七葉皂苷、甘露醇脫水減輕腦細胞水腫,持續(xù)靜脈泵入納洛酮催醒,口服中樞性肌松藥溴隱亭解痙,靜注呋塞米并大量補液促進藥物排泄,靜滴復方甘草酸苷護肝,積極用藥物退熱或冰敷物理降溫,鼻飼注食注藥,保證生理需要量。第15天患者高熱至40℃,白細胞18.09×109/L,中性粒細胞92.94%,淋巴細胞比率4.92%。痰培養(yǎng)出肺炎克雷伯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頭孢他啶、丁胺卡那敏感,聯(lián)用左氧氟沙星抗炎。至第20天患者開始好轉無發(fā)熱,震顫減少。第25天患者精神狀態(tài)逐漸好轉,肌力基本恢復正常,肌力5級。第50天使用阿立哌唑片重新開始抗精神病治療。第70天使用阿立哌唑片30 mg/d,Qd,口服;聯(lián)合氯氮平片50 mg/d,Qn,口服治療,效果良好。
惡性癥候群是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一種罕見、危險的不良反應,起病急,進展快,致死率高[1]。常見于典型抗精神病藥,近年隨著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的大量應用,也出現(xiàn)了個別氯氮平、利培酮引起惡性癥狀群的報道[2]。該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聯(lián)用了兩種抗精神病藥氟哌啶醇和氯氮平,不良反應治愈后患者又再次使用了氯氮平治療未出現(xiàn)類似反應,所以可以確定是氟哌啶醇引起的不良反應。但這個不良反應是否與聯(lián)合用藥有關不得而知。因此臨床工作中應注意抗精神病藥物聯(lián)合的安全性,注意加強患者營養(yǎng),及時糾正脫水傾向,避免快速增加抗精神病藥物的劑量,可避免NMS的發(fā)生[3]。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確診、早期治療,這是減少死亡率的關鍵。治療護理上應注意綜合治療,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密切觀察生命體征。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營養(yǎng),補充能量,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感染,合理應用抗生素,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1] 田志宏,張明園.惡性癥狀群認識的進展[J].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88,15:89.
[2] 隋忠慶,徐作國.利培酮致惡性癥狀群一例[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4):305.
[3] 張春平,黃金滿,戴俊平.抗精神病藥惡性癥狀群的臨床分析[J].中國康復,2007,22(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