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修,牛 歡,陳喜才,曹光磊
(平頂山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1)
前茬小麥收后帶茬旋耕兩遍,鎮(zhèn)壓土壤達到上虛下實。
播種前進行包衣處理,用內吸性殺蟲劑進行藥劑拌種,可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0 ml,或50%辛硫磷100 ml對水2.5 kg,拌玉米種50 kg,堆悶46 h,晾干后播種。
一般在6月5日~15日播種,每667 m2播量為2 kg。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距為80 cm,窄行距為40 cm,株距為20 cm。每667 m2留苗5500株。
經科學實驗和生產實踐證明,每生產50 kg玉米籽粒,需要純氮1.5 kg、純磷0.6 kg、純鉀1.75 kg。每667 m2目標產量900 kg,在每667 m2施用有機肥2000 kg的前提下,每667 m2需施純氮27 kg、五氧化二磷9 kg、氧化鉀18 kg(分別折合尿素60 kg、過磷酸鈣75 kg、氯化鉀30 kg),另外每667 m2需增施硼、鋅肥1 kg。
每667 m2施用有機肥2000 kg、酵素菌肥80 kg。
在玉米拔節(jié)期每667 m2用20 kg尿素、75 kg過磷酸鈣、30 kg氯化鉀、1 kg鋅肥,沿幼苗一側開溝深施(15~20 cm),以促根壯苗。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尿素30 kg,深施以促穗大粒多。
在籽粒灌漿期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以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三葉期間苗,五葉期定苗,在間、定苗時拔除弱、白、黃、病、劣苗,留苗高和生長勢一致的苗,缺苗地方可留雙株苗,提高群體整齊度,保證植株健壯,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同時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分三次拔除弱株。于拔節(jié)前控制肥水,促進根系發(fā)育。
每生產1 kg玉米籽粒需消耗1 kg左右的水,玉米一生中每667 m2所需的水量為500 m3左右,但各生育階段對水分的需要不同。夏玉米各生育時期適宜的土壤田間持水量分別為播種期75%左右、苗期60%~75%、拔苗期65%~75%、抽穗期75%~85%、灌漿期67%~75%。除苗期外,各生育期田間持水量降到60%以下時均應及時澆水。
播種后每667 m2可直接噴施40%乙·阿合劑150~200 ml,或33%二甲戊樂靈(施田補)乳油100 ml,或都樂乳油75 ml,對水30 kg進行噴霧封閉。
在雄穗剛剛伸出尚未散粉時,隔行拔除雄穗,注意邊行2 m范圍內不要去雄。盛花期用繩索拉動植株頂部以利授粉,或采集花粉對雌穗進行人工授粉。
該病由灰飛虱傳播。玉米五葉期之前免疫力弱,最易感病,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及時防除田間雜草。及時清除田間、地邊、壟溝等處雜草,破壞灰飛虱棲息、活動場所,減少田間蟲源。及時防治田間灰飛虱:玉米播后苗前,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3%啶蟲脒乳油1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
在粗縮病發(fā)病初期或玉米一葉一心期,用1.5%植病靈乳油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隔7~10 d再噴一次,對控制病情、預防發(fā)病有一定效果。
在發(fā)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 g,或用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 g對水噴霧。
玉米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紅蜘蛛、薊馬、灰飛虱、蚜蟲等。對地老虎可用90%的晶體敵百蟲制成毒餌,于傍晚撒到玉米田間,連撒2 d;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1 kg,摻細沙7.5 kg均勻撒于心葉防治玉米螟;防治紅蜘蛛,可噴施三氯殺螨醇藥液;薊馬、灰飛虱、蚜蟲防治可用10%吡蟲啉乳油20 g對水30 kg噴霧。
在不耽誤小麥播種的前提下,應適當晚收,一般掌握在玉米籽粒基部形成黑色層,乳線消失,達到生理成熟時收獲為宜,收獲后及時晾曬。
[1]胡彥奇,張文才,吳黎強.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yè)導刊,2010(4):28-29.
[2]張學林,張許,王群,等.秸稈還田配施氮肥對夏玉米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0(9):69-73.
[3]徐明.玉米產量低而不穩(wěn)的原因與對策[J].種業(yè)導刊,2010(4):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