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平
(西南政法大學 學報編輯部,重慶 401120)
高等院?!皩W報是由高等學校主辦的,以反映本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的學術理論刊物?!保?]西南政法學院建立之初,就已經有了學報的雛形。
早在1958年,“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學、科研以毛澤東思想為綱的深化教育革命中,全院師生掀起毛澤東著作熱潮”時,全院“鼓足干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你追我趕”,又迅速掀起了一場空前規(guī)模的大搞“科學研究”、大寫“論文”的運動?!叭簞t出了一期學報和一本論文集”[2]。這“一期學報”應當就是《西南政法學院》學報的雛形。1979年5月中旬,《西南政法學院學報》創(chuàng)刊號終于出版。正式被命名為《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期刊①《現代法學》的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號為ISSN 1001-2397,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2007年《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公布實施之前稱“國內統(tǒng)一刊號”)為CN 50-1020/D?!段髂险ù髮W學報》的國際標準連續(xù)出版號為ISSN 1008-4355,國內統(tǒng)一連續(xù)出版物號為CN 50-1024/C。是在1999年創(chuàng)辦的?!段髂险ù髮W學報》屬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設立“普通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時新批準創(chuàng)辦的高校學報。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刊號的取得與1999年國內期刊治理整頓的形勢有密切關系。西南政法大學在當時的治理整頓中,停辦了2個內刊,將它們轉為內部資料。它們是由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外國法學研究》和由成人教育學院編輯出版的《函授通訊》。1998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全國開展了期刊治理整頓工作,在壓縮一批內刊之后,決定建立“普通高等學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的國內統(tǒng)一刊號形式為:CN(X)××-××××/××。)。當年2月13日,發(fā)出了《關于建立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系列的通知》(新出期〔1998〕109號)。按照此文件,西南政法大學的《外國法學研究》《函授通訊》等刊物被指定轉為內部資料,在本院印刷,用于內部交流。
經多方努力,1999年,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創(chuàng)辦《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刊號為CN 50-1024/C)。根據“1999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高校學報類期刊刊號出版學報”的規(guī)定,由西南政法大學成人教育學院承辦并且于1999年初出版了第1期《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由于成人教育學院在編輯力量等方面比較薄弱,《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出版數期后,為了進一步保障和提高《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出版質量,根據全國各高校的學報均由本校學報編輯部負責編輯出版的通行做法,學校領導決定,將《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統(tǒng)一交由編輯實力雄厚、編輯經驗豐富的學報編輯部承辦。
總結成績,既是對過去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展望。10多年來,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編輯部同仁的群策群力,《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影響因子排名已經超過了不少創(chuàng)辦多年的綜合性高?;蛘吖珯z法院校的學報。
2005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影響因子僅僅是0.045,2006年提升至0.079。2007年實現了質的飛躍,達到0.228,2008年影響因子又翻了一倍,提升至 0.475。①數據來源于相應年份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雜志社提供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短短的4年時間內,《西南政法學院學報》的影響因子提升了10倍。而這一時期,正好處于《西南政法學院學報》從2005年大幅度改版至現在這段時期。這種正相關性充分說明,編輯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
2009年《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影響因子排名在30種大學學報社科專業(yè)類公檢法院校中第6位,②前5位分別是《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609)、《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530)、《華東政法大學學報》(0.547)、《甘肅政法學院學報》(0.874)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90)。而前5種期刊均為北大版核心期刊,《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影響因子與第5位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只有 0.025 之差[3]。
2007年,經編輯部多方努力,《西南政法大學學報》成功地被美國的《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Ulrich’s IPD)收錄。邁開了期刊國際化的第一步。
2009年,美國的ProQuest文獻數據庫的《語言與語言行為文摘》(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Behavior Abstract)專題數據庫決定收錄《西南政法大學學報》。這對于提高期刊的國際顯示度,利于期刊所刊載的學術成果能在更大范圍內得以迅速傳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為進一步提高學報的辦刊水平與質量提供了契機,將有利于提升西南政法大學的學術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到目前為止,《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已經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資源——數字化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錄。隨著出版數字化的興起,《西南政法大學學報》所占有的這些網絡傳播平臺必然為發(fā)揮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發(fā)揮重要作用。
據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8年度“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量(率)排名,在進入前30名的法學類期刊中,《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以10篇全文轉載,索引數96篇的成績排名躋進前30名,排在第29位[4]。這是《西南政法大學學報》首次進入前30強。與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法律類核心期刊表》中的27種法律類期刊相比較,《西南政法大學學報》進入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法學類前30名。
從目前我國高校學報的整體結構分析,絕大多數高校學報除文理分開外,在期刊內容方面大多涉及各學科而體現為綜合性?!按笃幢P式”的高校學報的讀者對象受到限制,讀者閱讀率低下,影響力就不如??菩愿咝W報。
目前,中國高校學報研究會主辦的二次文獻類型的各專業(yè)學報(如《法學學報》等)就是為了提升綜合性高校學報的專業(yè)性的,但這種嘗試不會從整體上改變各高校學報的綜合性。我們的另一種思路就是在綜合中求特色。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正是沿著這樣一條思路發(fā)展的。它的綜合性并沒有掩蓋它的辦刊特色。創(chuàng)刊10年來,學報編輯部認真貫徹執(zhí)行《高等學校學報管理辦法》(教育部辦公廳教備廳〔1998〕3號)、《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學報工作的意見》(教育部教社政〔2002〕10號)和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全國高校社科學報工作研討會會議紀要》(教社政廳〔2002〕5號)等文件的精神,積極辦好學報。
學報編輯部在辦刊過程中,逐步強化了對高校社科學報界歷史使命感的認知,堅持“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chuàng)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與特色,編輯部著手開拓創(chuàng)新。
經過50多年的發(fā)展,西南政法大學的發(fā)展已經初具規(guī)模,已經成為一所以法學為主,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哲學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優(yōu)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編輯部認為,《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也應當體現這一特色。在創(chuàng)辦初期,編輯部即注重了體現這種綜合性特色,設立有《政治學研究》《理論長廊》《文史研究》《實踐探索》《法學縱橫》和《研究生園地》等欄目。當時的編輯思想之一是最大限度地體現綜合性大學的特色,但通過一段時間的辦刊實踐,編輯部發(fā)現,從稿件分布情況看,非法學類的文章所占分量并不多,《理論長廊》《實踐探索》《研究生園地》等的文章也多屬于法學類論文。
如果讓這種情形持續(xù)下去,很難打開局面,要在全國各類綜合性學報激烈激烈的態(tài)勢中搶得先機,必須依托本校的法學學科優(yōu)勢。
從2005年開始,《西南政法大學學報》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版。欄目設置更新為:《專家論壇》《理論前沿》《爭鳴與回應》《司法實務》《教育與教學》和《學術動態(tài)》等。在內容上,注重體現法學特色,兼顧哲學、經濟學、外國語言學和文學的內容。上述學科,都是西南政法大學在全國有一定競爭實力的學科,本校已經設立有相應的碩士點。這樣,《西南政法大學學報》以法學為主,兼顧本校強勢學科的辦刊格局基本形成。
由于近年來國內“核心期刊熱”和“功能異化”等現象的出現,引起各刊以各種方式爭進核心期刊系列。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刊時間不算太長的《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盡管在辦刊質量、學術影響等方面有了長足的進展,但仍沒有躋進北京大學圖書館編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系列。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優(yōu)質稿源的流入。核心期刊已經成為國內學術界的風向標,一流稿件的作者都盯著核心期刊。缺乏優(yōu)質稿源已經成為制約《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發(fā)展的“瓶頸”。
編輯部的領導認識到,突破這一“瓶頸”的辦法,主要是應當盡快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刊物質量。鑒于《現代法學》已經成為了國內高端學術期刊的品牌,為了防止在編輯模式上的重復與雷同,編輯部領導決定開辟新的發(fā)展空間,創(chuàng)造新的發(fā)展模式,適時地調整了辦刊的傾向性,力爭把《西南政法大學學報》辦成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學術期刊,面向廣大司法實踐第一線的檢察官、法官及律師。
為了適應這一轉變,從2007年起,我們除保留了《社科綜論》《教育與教學》兩個欄目外,增設了《法學論壇》《爭鳴與回應》《司法實務》和《專題研究:檢察理論與實務》等欄目。這樣,形成了《現代法學》注重基礎理論、學科理論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學報》注重實踐中理論與學術問題研究的“兩位一體”的辦刊格式,體現了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編輯策略。這一舉措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在各地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的干警中的讀者數量有了較大增加。不難預見,隨著近年來檢察官、法官注重理論修養(yǎng),提高法學理論水平新局面的形成,《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讀者隊伍與發(fā)行數量都會不斷增加。
由于我國目前專門的學術評價標準和機制不夠科學,也不盡完善,學術期刊便充當起了學術評價標準的角色。盡管這一路徑不是最佳的議程設置或者解決方案,但在現實的情形之下,學術期刊當好這個“裁判員”是很有必要的。從發(fā)展的視角看,學術期刊作為“科學備忘錄”和“知識倉庫”,作為人類科學與學術成果的長久載體,保障和提高其學術公信力,已經成為一項擺在學術期刊界面前的現實而迫切的任務。
在當下學術腐敗還沒有得到根治,嚴謹治學的精神有待進一步弘揚的情形之一,少數學者急功近利,不少編輯人員唯利是圖的行為已經損害到了學術期刊在人們心目中的公信力。
要重建和提升學術期刊的公信力,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興利除弊,創(chuàng)新編輯機制?!段髂险ù髮W學報》乘2000年學??蒲畜w制改革的東風,采取國際學術期刊界通行的“專家評議制度”建立了“同行專家匿名審稿制”。這也使得編輯學者化的討論得到了一個實證意義上的闡釋。事實證明,編輯人員再怎樣學者化,都不能通曉所有學科的所有學術問題;要正確評判一篇稿件的學術水平,必須依靠各學科同行專家的評議。這樣的改革措施,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者預防“人情稿”、“關系稿”、“金錢稿”,使學報這一“學術公器”能正確、有效地被學界利用。保持學術園地的繁榮和學者精神家園的安寧。
引進“同行評議制度”以來,《西南政法大學學報》所刊登的文章在學術水平和學術質量方面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可和好評。《西南政法大學學報》的改革與發(fā)展措施取得明顯成效。2011年,俞榮根教授的《立法后評估:法律體系形成后的一項重要工作》,發(fā)表于《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即被《新華文摘》2011年第15期轉載,實現了《西南政法大學學報》創(chuàng)刊以來的轉載史上“零的突破”。
[1]陳正夫,曾奕禪,馮澍.高校學報學[M].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90:41.
[2]西南政法大學校史編輯委員會.西南政法大學校史[M].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內部印刷,2003:37.
[3]萬錦堃,薜芳渝.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76.
[4]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綜合性期刊排名[EB/OL].[2009 - 09 - 20].http://www.zlzx.org/rank2008.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