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秘傳內八段錦
每日清晨醒后不要睜眼也不要動,自然呼吸3次,穩(wěn)心靜神,全身處于放松狀態(tài)。平躺在被窩中做第一式:吸氣時十指成虎爪狀,兩腳勾緊,四肢發(fā)勁,身略彎成弓狀(反弓),像要起身但卻無力般;遂呼氣,放松。
接著做第二式:兩手掌平按床鋪,以頭和足跟為支點,吸氣,緩緩使腰向上挺,身成僵狀,而后放松,呼氣。
接著再做第三式:翻身成左臥勢,吸氣,兩手抱膝,頭向里彎,縮成一團,全身一緊后呼氣,放松,再翻成右臥勢,依前法做一次。
本段作用是穩(wěn)心定神,擴張全身經脈氣血。
兩手在被窩中或伸于被外,呈半握拳狀,用食指尺骨部位相互搓擦至熱后,擦拭上下眼皮;眼感無溫度時,再擦再拭,共做3次。然后兩手放于體側,向上、向下、向左、向右轉動眼球,再向左繞圈、向右繞圈,做3次。平穩(wěn)呼吸3次,吸氣時眼要猛然睜開,呼氣時眼要輕輕合上,一睜一合共做3次。
本段作用是調神固氣,增強肝肺功能。
起身穿好衣服后,散盤膝坐好,兩手前伸,掌心向下平按于床鋪,頭稍彎,讓全身貼俯床面,臂部稍抬起使髖關節(jié)拉開。吸氣時身手緊貼床面,呼氣時背向上彎挺,臀向下沉落,使肩、脊柱、髖關節(jié)放松,一吸一呼做3次。
本段作用是調節(jié)臟腑,尤其是對脊柱及背部四肢經絡通暢有療效,可強固脊柱、防止脊柱及頸椎彎曲。
散盤勢,兩手相疊置于腹部,用舌在口腔內攪動,使唾液生成后,分3口咽下,直達腹部。閉口、垂簾、平心靜氣,自然呼吸49次。
本段作用是調養(yǎng)神氣,擴大肺活動量,增加氣力。
身心放松,氣沉丹田,兩手握固置于腰。用腰、頸作軸反方向回旋,左3旋、右3旋。
本段作用是強腰固腎,堅項醒腦,強化命門之火。
轉動頸項,左右反顧肩臂,并隨轉6次。
本段作用是調補脾胃。
伸開兩足,低頭,兩手向前握住腳前掌,用力扳足心12次。
本段作用是舒松筋骨,促進周身氣血運行,可治腰腿等病。
兩手握固,屈肘上抬,并吸氣,至胸前時開胸順氣,再向后平伸展開;頭同時向后仰,口發(fā)“呵”聲吐氣,就像還沒睡醒的樣子做3次。
本段作用是加強沖脈,增補元氣,調理三焦。
每日睡前,散盤膝坐于床上,采取自然呼吸法調勻呼吸后,做第一式:吸氣時,兩手由體側向上收攏繞腰至命門穴處,呼氣時,兩手不停,向前俯身一半時,兩手指相插并翻掌向前伸出;再吸氣,收攏繞腰,共做3次。
接著做第二式:吸氣時,兩掌相疊由腹向胸部托起,至口處時,呼氣并翻腕經頭頂向兩側畫弧打開與肩平;吸氣使胸內含,兩手略彎后成半握拳狀向兩側用柔勁平伸出,而后放松,共做3次。
再接著做第三式:吸氣,兩手由腹前屈肘向上抬起,呼氣時兩手握緊,左右伸拉,身向前俯,頭稍彎,之后放松,共做3次。
換逆腹式呼吸,呼吸3次,最后一呼時要閉口,使氣沉丹田;同時,全身為之一振,并結合松腹使身放松,一沉一振,共做3次。
意守丹田片刻,吸氣時腹凹,氣由丹田而發(fā),經尾椎、脊椎、頸項過腦;呼氣時,氣由胸達丹田繞腰過腎、下沉于涌泉(即腳心);內吸氣再由腳繞大腿內側上提至丹田注腰,內呼由帶脈循兩脅上輸膻中,外合勞宮。如此周身運氣3巡。
兩手掌心在腹前相互搓熱,置于兩腰腎繼上下搓動6下,再以指肚由尾椎至命門穴處來回搓動6次,而后兩手放置于腹前;以鼻將清氣閉之、發(fā)火遍燒全身,丹田之火由下而上,閉1次燒1次,共行3次。
以腰為軸,連肩帶臂,左右輪轉,各做6次。
放左腳,以左手反折腕如鉤,向前俯身攀足心;放右腳,以右手如鉤攀右腳心,左右做3次。
解衣后平躺被中,兩掌相疊空含臍。吸氣時腹下陷,呼氣時腹向上凸鼓,一陷一鼓9息后,兩手以臍為中心向外逆時針畫弧繞圈36次,至腹沿趾骨處時再順時針回繞至臍;再以圈點旋繞法向外擴展12圈,至腹沿趾骨時回旋至臍。
平心靜氣,右手護胃,右手護丹田(隨功力深淺,也可捂肚臍),靜心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