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明[云南文山學(xué)院中文系, 云南 文山 663000]
論柏拉圖之愛零距離的心靈交融
——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解讀
⊙胡海明[云南文山學(xué)院中文系, 云南 文山 663000]
∶通過閱讀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引出人類心靈精神追求的飛蛾撲火精神,以此彰顯精神追求的崇高,而追求也是在磨煉自己的意志,是對平庸的人生的一種自我反叛。猶如生命之水只有處于永遠的流動中,才能永不干涸,人也只有在追求中才能保持生命之活力。柏拉圖之愛就是一種人生追求的超越。
∶柏拉圖之愛 零距離 崇高
《愛,是不能忘記的》是我國當(dāng)代著名女作家張潔的成名作,敘述了男女主人公之間柏拉圖式的愛情,這種愛情貫穿文本始終,因為距離的存在而產(chǎn)生了一種哀婉、憂傷、淡雅的美,一種不能結(jié)合在一起的幽怨凄清之情,給讀者以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升華,這種愛是張潔筆下純精神的唯美主義愛情的表現(xiàn):注重形式而不是內(nèi)容,注重女主人公內(nèi)在精神的“美”而鄙棄現(xiàn)實中的“丑”,用超越傳統(tǒng)道德倫理的精神之愛表達了女主人公鐘雨的獨立生命的精神顯現(xiàn),在夢幻的唯美情感中寫下女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文本以日記體的形式敘述了女主人公鐘雨對老干部的愛慕之情,從純精神的角度把其內(nèi)心的愛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她已離婚,帶著小女兒獨居,一個早在20世紀(jì)30年代就做過地下工作的老干部闖入了她的感情世界,她和他偶然相遇,從彼此對望的眼神中流露出愛的信息。他們內(nèi)心愛慕,卻又有意識地相互回避,大家都在面對著難以掙脫的無愛的婚姻的現(xiàn)實,最后不得不忍痛割舍。十年浩劫,他悲慘死去,她依然懷著刻骨銘心的愛情,希冀著“能與他在天國里相會”。這是一曲在無愛的婚姻背景下愛的哀歌,作者以輕柔的筆調(diào),濃烈的感情探索著女主人公鐘雨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記錄了一代知識女性渴望愛的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作者以超功利的筆墨描述出女主人公超越了時空距離而活在精神意向的零距離的心靈專注中,這個意象便成為鐘雨活著的精神支柱,人生的全部意義,體現(xiàn)出雙方的現(xiàn)實距離是如此遙遙不可及,而在各自的生命里則是靈魂上的零距離交融。
柏拉圖在《會飲篇》里曾借蘇格拉底和女巫狄歐蒂瑪?shù)膶υ捳劦綈凵竦木壠饐栴},說道:“愛源自于貧乏和豐饒兩神的結(jié)合,所以愛無處不在,不窮不富,他追逐著真善美,摒棄一切假惡丑,一個身體里的靈魂如果沒有開花,或已凋謝,愛是不肯棲身的;他棲身的地方一定是花艷香濃,暴力與他無緣,愛情出于自愿,情投意合;愛神不僅公正,而且審慎,勇敢,他制服世間最勇敢的人;他愛智慧,人間的一切和平,海洋的風(fēng)平浪靜,狂飆的平息,一切苦痛的安眠,都在愛神感召下消除了隔閡,產(chǎn)生了友善;他迎來和睦,逐去暴戾,締造友情,破除惡意,他是歡樂、文雅、溫柔、優(yōu)美、希望和熱情的化身,是人神皆大歡喜的樂曲。愛與美是不可分離的統(tǒng)一體,靈魂的美優(yōu)于形體的美,愛不復(fù)卑微瑣屑,而是放眼美的汪洋大海,高瞻遠矚,孕育各種華美的言辭和莊嚴(yán)的思想,在愛智的事業(yè)上大獲豐收,大大完善加強。而這個美則是純粹的、地道的、不折不扣的美本身,是神圣的、純一的美本身?!雹?/p>
柏拉圖對愛做了概括:假惡丑與愛永遠無緣,愛是真善美,愛無處不在,愛是一切萬事萬物得以建立和諧的橋梁,把愛上升到愛智的高度,認(rèn)為愛是純粹的、地道的、神圣的、純一的美本身,強調(diào)了主體人的精神修養(yǎng)和客體宇宙間的和諧,強調(diào)精神追求中的博愛體現(xiàn),并視精神追求為真理的尋求,一種對人的主觀精神重要性的強調(diào)。
“我手里捧著的,并不是沒有生命沒有血肉的文字,而是一顆灼人的充滿愛情和痛苦的心,我還看見那顆心怎在這愛情和痛苦里掙扎、煎熬。二十多年啦,那個人占有著她全部的情感,可是她卻得不到他。她只有把這本筆記當(dāng)做是他的替身,在這上面和他傾心交談,每時、每天、每月、每年?!雹谶@便是男女主人公在精神上零距離的心靈交融的體現(xiàn),他是她生活的必須、全部的動力和精神的信仰,見證著她活著的分分秒秒,見證著愛的超越時空,完全心心相印、水乳交融,體現(xiàn)了柏拉圖之愛中的唯精神性,一種靈魂與靈魂的相互融合牽絆的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愛的永恒性。現(xiàn)實生活中鐘雨與老干部無法結(jié)合,一條強大的現(xiàn)實倫理道德鴻溝只能讓相愛的彼此雙方隔河相望,雖然鐘雨是離過婚的女人,有選擇愛人的權(quán)利,但在道德上來講,老干部不可能拋棄與自己患難與共的妻子與她結(jié)合。當(dāng)相愛的人遇到了另一半,愛的靈魂覺醒了,可理性最終戰(zhàn)勝了感性,情感讓位于理智,顯現(xiàn)出古典主義筆下的莊嚴(yán)、靜穆、和諧、崇高。沒有現(xiàn)實的行動,沒有平衡的打破,僅有精神上的、心靈上的依依相偎,相互交融,靈魂的彼此呼喚,以精神至上的、空靈的、形式的,摒棄物質(zhì)的、肉體的、功利的柏拉圖之戀,在靈魂的尋求探索中,在夢幻的空中樓閣里壘起愛與美的小屋,重逢于天堂。柏拉圖認(rèn)為,愛摒棄肉體,熱愛著真、熱愛著善、熱愛著美,所以才會不朽,才會永恒,才會顯現(xiàn)出無法結(jié)合在一起的崇高。
“我們曾經(jīng)相約,讓我們互相忘記,可是我欺騙了你。我沒有忘記。我想,你同樣也沒忘記。我們不過是在互相欺騙著,把我們的苦楚深深隱藏著。不過我并不是有意要欺騙你,我曾經(jīng)多么努力地去實行它。有多少次我有意地滯留在遠離北京的地方,把希望寄托在時間空間上,我甚至覺得我似乎忘記了??墒堑鹊轿页霾罨貋恚疖囯x北京越來越近的時候,我簡直受不了沖擊使我頭暈眼花的信條,我是怎樣急切地站在月臺上張望,好像有什么人在等著我似的。不,當(dāng)然不會有,我明白了什么也沒忘記,一切都還留在原來的地方。年復(fù)一年,就跟一棵大樹一樣,它的根越來越深地扎下去,想要拔掉這生了根的東西實在太困難了,我無能為力。”其實,把他們這一輩子接觸過的時間累積起來計算,也不會超過二十四小時,而這二十四小時,大約比有些人一生享受到的東西還深得多。
男女主人公為了各自的家庭,約定相互忘記,但真愛的情感便成了他們之間相互的精神皈依,他們的心時刻同在,跨越了時空,在相互的約定中找到彼此的精神信仰,傳達出純粹的精神自我。小說結(jié)尾寫道∶
好像他還活著一樣,用文字和他傾心交談的習(xí)慣并沒有因為他的去世而中斷。直到她自己拿不起筆的那一天。在最后一頁她對他說了最后的話——我是一個信仰唯物主義的人?,F(xiàn)在我卻希冀著天國,倘若真有所謂天國,我知道,你一定在那里等待著我。我就要到那里去了和你相會,我們將永遠在一起,再也不會分離,再也不必怕影響另一個人的生活而割舍我們自己,親愛的,等著我,我就要來了……
這是鐘雨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筆記里的靈魂自白,現(xiàn)實生活中的無法結(jié)合,使她期冀著天國里的重逢。小說以虛擬的天國來安慰現(xiàn)實中錯位的兩個個體,彰顯出其悲劇的崇高。
古希臘哲學(xué)家朗杰弩斯認(rèn)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③,康德在《美感與崇高感的觀察》中說道:“崇高只能在我們的觀念中找到,靠理性的心靈喚起無限大的觀念去把握它。”④鐘雨對老革命干部的情感的神圣崇高,鐘雨內(nèi)心的巨大痛苦,神秘和怪異,都是這種崇高的體現(xiàn),以理性的無限大彰顯偉大心靈活著的價值,人之所以強于獸,在于人擁有一顆偉大的心。鐘雨是一個活在過去的記憶碎片中的人,靠著每一天不間斷的筆記記錄著現(xiàn)在的“我”對失去的人的回憶懷念,在字里行間的濃濃思念的愛慕中寫到自己在被異化的現(xiàn)存世界里,面對著人與自我無處不在的尷尬,丑惡黑暗,人欲橫流,道德淪喪,生活卑劣猥瑣,人的冷漠孤獨,她重拾早已被拋棄的信仰,在苦難中尋求信仰的皈依,為無助的靈魂尋找一個家,一個屬于真正自我的家園,這個家園便是愛,在愛中升華,超越,完善。
當(dāng)這種愛在活著的塵世失去了皈依,生命走到人生的盡頭,死亡便是對這種愛最好的消解方式,舊事物的消滅,新事物的誕生,誕生的新事物便是這種精神的最好長存,以人格自我修養(yǎng)和人品的自我完善,從而達到整體的大宇宙與小宇宙,客觀外在世界與主觀內(nèi)在世界的和諧,天國里的相逢,便是這種和諧崇高的體現(xiàn)。
莎士比亞曾說:“人生如夢,我們的渺小的一生在夢中開始,在夢中完結(jié)?!雹葸@句話是對鐘雨一生很好的寫照,她的愛最終仍是一個未完結(jié)的夢,她作為一個追夢者,追求著可望而不可即之物,預(yù)示其悲劇性的結(jié)局。但她在精神上卻彰顯了人活著的價值與意義,不管結(jié)果怎樣,畢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便足夠了。
康德在評論赫德爾的《人類歷史哲學(xué)概念》時指出:“在認(rèn)識的荒野上,思想者必須像旅行家一樣自由地選擇自由的道路,真實像地平線一樣橫亙在人類認(rèn)知的視野盡頭,不斷地被我們超越而又無法企及。”⑥追尋精神完美超越時空的絕對自由境界的柏拉圖之愛在人類的時空意識中是永恒的,但在我們超越之時卻又無法企及,永遠地存留距離橫亙在我們的視野的盡頭。人的一生,在時間的長河中極其短暫,人作為存在的個體,在整個宇宙間極其渺小,人生有限,宇宙無限。人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總力圖尋找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希望具有主宰宇宙之力量,希望能使精神永存,靈魂不滅?;孟攵虝褐凶非蟆坝篮恪?,相對中探索“絕對”,渺小中顯示偉力,在時空意識傾注了人的情感、思想,顯現(xiàn)出人的精神靈魂的無價與崇高。
對于一個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不可能沒有追求,而追求本身便是在磨煉自己的意志,是對平庸的人生的一種自我反叛。猶如生命之水只有處于永遠的流動中,才能永不干涸,人也只有在追求中才能保持生命之活力。《愛,是不能忘記的》里的主人公鐘雨的追求就是一種人生自我的超越。
① 柏拉圖:《柏拉圖全集》(第二卷),《會飲篇》,王曉朝譯,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255頁。
② 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選自馬德俊等主編《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選》,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274頁。下文有關(guān)該小說引文,均出自此書,不再另注。
③ 選自陳太勝:《西方文論研究專題》,[古羅馬]朗杰魯斯:《論崇高》,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
④⑥ 選自曹峻峰:《康德美學(xué)與現(xiàn)代思潮》,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8年版,第253頁,第255頁。
⑤ 選自鄭克魯主編:《外國文學(xué)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46頁。
作 者:胡海明,文學(xué)碩士,云南文山學(xué)院中文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xué)。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