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新 向曉紅
從精神分析論角度解讀《小天地中的大世界》里瘋狂的瑪克辛
李新新 向曉紅
《小天地中的大世界》是澳洲女作家海倫·加納(Hel en Gar ner)于1992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力作。小說以三部曲的模式,講述了三個表面上毫無關(guān)聯(lián),但在內(nèi)容上卻前后承接、連為一體的故事 — Recor ding angel,Vigil,and Cosmo Cosmol ino。在該小說中,加納一改往日的寫作風(fēng)格,注重精神和心理描述,引入神秘主義元素,對神秘的精神世界濃墨重彩,從而實現(xiàn)了“從現(xiàn)實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現(xiàn)實主義到超現(xiàn)實主義的轉(zhuǎn)變”[1]。在刻畫第三個故事里的瑪克辛(Maxine)時,作者把這一技巧運用得酣暢淋漓,她運用超現(xiàn)實主義手法,著重從精神層面描寫一位在他人眼里極不著調(diào)、十分瘋狂的女性。筆者認為,瑪克辛的瘋狂行為其實是人類最原始但卻往往最受壓抑的欲望表現(xiàn),瑪克辛只是讓這種原始的欲望沖破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得以表現(xiàn)出來而已,它的存在有合理的一面,這可以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中找到印證的理論依據(jù)。
弗氏精神分析論主要有:精神層次理論、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性本能理論和釋夢理論等。精神層次理論認為:人的各種精神活動,可以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有,意識、下意識和潛意識;弗氏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主要有本我、自我、超我組成。弗氏是泛性論者,其性本能理論認為:性欲“……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欲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nèi)在動力”;[2]釋夢理論認為:夢的實質(zhì),就是“一種愿望的滿足”。[3]本論文主要運用后三種理論,對瑪克辛這一角色進行解讀。
該小說涉及三個主要人物:珍妮特(Janet),房東,擁有一座大房子。70年代時,里面曾住過形形色色的年輕人,酗酒、吸毒、搖滾,今朝有酒今朝醉。隨著這種無政府主義生活模式的垮塌,這里已是人去樓空,只剩下狼藉一片的空殼茍延殘喘。20年后,形單影只的珍妮特依舊生活在這里。孤獨和寂寞像毒蟲一樣吞噬著她,使她越發(fā)深陷于對過去的追憶之中,無法自拔。她辭掉過去的工作,足不出戶,整日躲在家里寫寫畫畫,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此時的她,未來一片茫然?,斂诵?,無家可歸的打工者,雖然如此,卻一直在為美好生活奮斗不止,為生活所迫,一次偶然的機會,成了珍妮特家里的幫傭。雷,一個靈魂得到救贖的基督徒,因曾犯下的一個彌天大錯而終日悔恨不已,他和珍妮特一樣意志消沉、郁郁寡歡。在哥哥的推薦下,來到珍妮特這棟大房子里,等待哥哥過來把自己帶走。三個背景不同的人物,在這個歷史沉淀下來的空殼里相遇。對意志消沉、消極被動的房東和雷來說,精神氣十足、斗志昂揚的瑪克辛所做的一切都過于古怪瘋狂。最初,他倆對瑪克辛的態(tài)度是蔑視的。然而,久而久之,他們也漸漸受到瑪克辛的瘋狂行為影響,尤其是房東珍妮特,她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最明顯:從蔑視,到理解,再到接受。這位怪癖瘋狂、沉溺于天使和先兆預(yù)感的瑪克辛,用自己瘋狂般的天真無邪,讓他倆最終開始直面未來。
2.1 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視角下的瑪克辛
加納筆下的瑪克辛被塑造成大大咧咧、不受現(xiàn)代文明約束的女性。她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傳統(tǒng)的社會規(guī)范,因此在外人看來,她難免瘋狂怪癖。首先,她的吃相著實讓人瞠目。她喜歡一個人在廚房用餐,因為這個時候她可以隨心所欲地猛吃一通。她會站在爐子邊,就著鍋狼吞虎咽,黃油順著下巴“滴滴答答”直淌。對她來說,吃飯就是為了滿足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完全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受困于現(xiàn)代文明禮儀;其次,瑪克辛狂熱的工作熱情也著實讓人難以理解。她精力充沛,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對待工作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而且從不挑肥揀瘦。對她來說,工作就是未來,就是希望。雖然居無定所,她卻對生活充滿希望,并決心為美好的未來奮力一搏。在接到給珍妮特打掃房間的活計后,房東珍妮特不在家里,她還是心急地前去打掃整理,只因珍妮特在電話中提到鑰匙放在某一塊兒磚頭的下面。她便自己找到鑰匙,開門進了房東的屋里,結(jié)果,把房東珍妮特氣得夠戧。
瑪克辛的這些行為看似怪異,超出常人想象,但卻表現(xiàn)了她積極的生活觀。弗氏的人格結(jié)構(gòu)理論認為,本我是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4]瑪克辛的本我意識十分強烈,在她看來,生存是第一位的,沒有什么比生存下去更有意義。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得有意義,她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xiàn)狀。盡管自己的努力在某種意義上超越了文明禮儀、社會規(guī)范的約束,但她不以為意,依舊我行我素。
2.2 性本能理論視角下的瑪克辛
根據(jù)弗氏的性本能理論,“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于性的……性欲本能是人的本能之一”[5],受現(xiàn)代文明的社會規(guī)范約束,人們往往壓抑內(nèi)心的很多欲望,主要是性的欲望。任何人,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追求性本能的權(quán)利。然而,有人卻過分壓抑這一欲望,從而失去了體驗美妙人生的機會,像珍妮特和雷,整日清心寡欲、消極被動,并導(dǎo)致了郁郁寡歡、茫然無所適從的混沌生活狀態(tài)。
瑪克辛卻截然相反,她從不掩飾對異性的熱情,也決不壓抑對性的欲望。除了每天發(fā)瘋似的工作外,她還有一個夙愿:期待某個男人能闖進自己的生活。偶然的機會,在珍妮特的大房子里和雷邂逅。由于雷的失誤,讓瑪克辛產(chǎn)生誤解,她想象著雷是自己夢想中的丈夫,是上帝賜給自己的男人,所以對雷十分關(guān)注。對她來說,雷的所有動作都有特別的含義。當(dāng)雷提出要求,讓她帶他參觀房間后,他倆一前一后上樓參觀,但雷跟得太近了,他的手背幾乎貼到瑪克辛的小腹,他手臂上搭的羊毛衫正好擋在褲襠前面,這些都被瑪克辛誤解為“性”的暗示,于是,下身一股莫名的激流洶涌而出。走進房東的臥室,瑪克辛浮想聯(lián)翩,想象孤男寡女在這里能干什么:衣服扒得精光,赤身裸體趴在亂七八糟的床上。靜謐的房間、幽暗的光線,雷出神地看著床單、被褥和枕頭,眼光撲朔迷離。這一切被瑪克辛視為曖昧的信號,她熱切等待著雷向她伸開臂膀。雖然雷久久沒有表示什么,瑪克辛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今天,上帝派給她的男人即將完成使命,自己多年來的夙愿馬上就要夢想成真了。此時,她已經(jīng)做好心理和身體上的準(zhǔn)備,她主動脫掉靴子、襪子和褲子,躺在床上,靜靜地等待這位天使來完成使命。
瑪克辛對性的瘋狂著實超乎常理,但這卻是一個女人對性的最原始的渴望,是不受理性約束、不加壓抑的欲望,是女性的本我意識體現(xiàn)。雖然和受理性支配的壓抑性欲的人比較起來,瑪克辛的行為過于瘋狂,但理性在某種程度上形成對人的潛意識的壓制和遮蔽,“當(dāng)把理性看成自足的,作為人類及其存在的唯一和終極的尺度時,理性本身就會異化,結(jié)果必然導(dǎo)致理性的僭越”[6],而理性的僭越必會使得“理性超越其適用范圍,使社會生活一切領(lǐng)域理性化,從而沖淡生命本來的意義”[7],也就枉談生命了。
2.3 釋夢理論視角下的瑪克辛
加納在這部小說里塑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女人:房東珍妮特是個女權(quán)主義者,遲遲不愿結(jié)婚,熬到不惑之年,好不容易結(jié)了婚,又不愿意要孩子,五年短暫的婚姻生活如曇花一現(xiàn),很快就支離破碎了,她是位典型的非賢妻良母型女人;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瑪克辛,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人,想要結(jié)婚,想要孩子,想做賢妻良母,但婚姻卻遲遲與她無緣。以至于她對男人、對孩子懷著一種近乎瘋狂的渴望,她經(jīng)常在夜里夢見自己生了個兒子,夢見和兒子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一起。有時候,大白天她也會陷入對孩子的無限遐想之中。憨態(tài)可掬的兒子,十分討人喜愛。她把他放在膝蓋上搖來晃去,輕輕撫摸胖嘟嘟的胳膊和小腿兒,臉在他的鬢角上輕柔地蹭來蹭去,舒服極了,寶寶乖乖地任媽媽擺弄;有時候,她想象兒子是個王者,頭頂皇冠,手拿節(jié)杖,俯瞰著窗外的一切:朦朦朧朧的田地,有果園、有城鎮(zhèn)、有森林,還有一條河流,從眼前蜿蜒而過。她幻想著兒子具有神一樣的力量,無所不能。
為了能實現(xiàn)生孩子的愿望,她不惜放下尊嚴,主動向雷示好。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她在半夢游的狀態(tài)下來到雷睡覺的房間,主動和他發(fā)生了關(guān)系,終于圓了自己對異性、對孩子渴望的夢想。第二天,雷知道真相后,對瑪克辛更加厭惡,無論如何,他無法理解瑪克辛這種瘋狂的念頭和行為;為了籌備資金養(yǎng)活孩子,瑪克辛又做了極不靠譜的傻事——不惜代價,參加了一種欺騙性活動,她希望自己能從中發(fā)筆橫財。最讓雷和珍妮特難以接受的是,她竟然拿走了雷辛辛苦苦攢的血汗錢,投進了所謂的賺錢游戲里,結(jié)果血本無歸。
在他人看來,瑪克辛的行為實在瘋狂至極,為了孩子,不顧一切,而這個孩子也還只是水中月、鏡中花。但作為女人,都有母性的本能。根據(jù)弗氏的釋夢理論,“凡在現(xiàn)實中不能得到實際滿足的愿望,往往通過幻想的作用制造出替代品來,給人以想象的滿足,而夢和文藝都是這樣的替代品。”[8]正是因為瑪克辛在現(xiàn)實中十分渴望成為母親,但卻久久未能遂愿,她便借助于夢的形式,來使自己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所以,對瑪克辛來說,做夢是家常便飯的事兒。不過,作為一個精力充沛的女人,她并不僅僅滿足于精神上的快感,而是為真正實現(xiàn)多年的夙愿努力一拼。盡管自己的行為為他人所不齒,但她無怨無悔,這是她母性的本我意識的充分體現(xiàn)。
在《小天地中的大世界》里,海倫·加納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一個不受傳統(tǒng)社會規(guī)范約束、不受現(xiàn)代文明禮儀束縛、不受理性支配的女人,一個在外人眼里十分瘋狂的女人。然而,運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對其進行解讀,不難發(fā)現(xiàn),瑪克辛的所作所為合情又合理,是未經(jīng)壓抑的欲望表現(xiàn),是瑪克辛作為人、作為女性、作為女人的本我體現(xiàn)。弗氏的精神分析論是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的基礎(chǔ),主要探討人的各種無意識的精神過程,側(cè)重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分析與解讀。加納創(chuàng)作該小說,無疑受到了弗氏精神分析論的影響,由此,一部標(biāo)志著加納“從物質(zhì)世界向精神世界”轉(zhuǎn)變的力作誕生了。在該小說中,通過對瑪克辛瘋狂行為的刻畫,尤其是對其精神活動的濃墨重彩描繪,海倫·加納對人的本性、女人的本性及本能進行了探討:身為女人,活著到底為了什么?如何能精彩地活下去?女人到底需不需要性的滿足?需不需要生養(yǎng)孩子?從瑪克辛這一角色身上,讀者似乎不難找到答案。
[1]Zhu Xiaoying.From Transgression to Transcendence Helen Garner’s Feminist Writing[EB/OL].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9-2008146475.htm.2010-8-20.
[2]弗洛伊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15.htm,2010-8-16.
[3]張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EB/OL].http://www.stuhome.net/uestc-spha/psy/psy1/a1.htm,2010-9-4
[4]弗洛伊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15.htm,2010-8-16.
[5]同上.
[6]高德步.西方世界的衰落[M].北京: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9.第150頁.
[7]同上.
[8]張隆溪.二十世紀(jì)西方文論述評[M].北京: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6.第 29 頁.
本論文為四川省外國文學(xué)研究中心課題:澳大利亞女作家海倫·加納研究,編號:SCWY08-05
李新新(1978— ),女,碩士,西華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澳大利亞婦女文學(xué)研究、翻譯學(xué)。
向曉紅(1955— ),女,西華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研究方向:澳大利亞婦女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