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
(張琳:邢臺學院體育系,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
田徑技術是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的重點內容,本研究的核心是探討形成性評價在高等體育教育專業(yè)跳高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對形成性評價在高校田徑跳高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做理論、實踐上的探討。
田徑技術是高等師范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教學的重點內容,跳高則是重點項目之一,是一項技術復雜的運動項目。它的特點是跑跳結合,不僅要求較好的助跑起跳,而且還要掌握復雜的過桿技術,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筆者通過深入調查和了解,發(fā)現(xiàn)在擔負培養(yǎng)體育師資力量的體育院系常規(guī)跳高技術課教學中,較多的還是采用教師傳授知識、技術為主,且只進行一次考核的模式組織教學,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運用幾乎沒有,反饋——糾正程序也不健全,整個教學過程難以確切反映學生的變化程度,難以對改進教學做出準確的決策,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技術不夠扎實,課堂組織教學工作能力較弱。
教學實驗前對學生進行診斷性測驗,包括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跳高技術基礎水平測試、身體基本情況測量以及學習跳高的興趣、動機、態(tài)度定性因素的調查,通過班干部、體育骨干了解全體學生的概況。通過課下、課間、課外活動觀察學生表現(xiàn),并做及時的記錄。
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學程序等。因為備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內容的豐富程度,教法與學法的“優(yōu)化”程度,也反映教與學的效果高低。所以對備課進行評價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備教材方面,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導向和歸宿,在教案中應更多體現(xiàn)有關形成性評價方面的內容。教案中的重點應強調在課上如何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難點是評價的時機與運用。在備教法方面,選擇形成性評價最有效的方法??傊?,教師要了解學生,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理論,教案中有關評價內容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要熟悉教材,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精通教學理論,具有廣博的知識,使評價和指導緊密結合,做到激勵有方,指導到位。
1.形成性評價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形成性測試向教師和學生頻繁地提供反饋,借以強化和矯正學習,使教學系統(tǒng)成為一種自我矯正系統(tǒng)。
形成性評價是掌握學習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種基本的措施,而反饋與矯正是形成性評價的主要職能,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形成性評價具有許多獨到的新穎之處:第一,進行學習單元目標分析,了解學生在學習單元后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達到的程度如何以及未能達到目標的原因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第二,為學生的學習定向,促使學生自己會掌握時間,及時學習。第三,對學習成果的強化,對已掌握學習內容的學生來說,形成性評價的結果可以起到有效的激勵或強化作用,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繼續(xù)努力。第四,提供補救的各種措施。
2.跳高技術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操作
通過授課形式,將已獲得的知識、技術、技能傳授給學生,首先運用自己的知識指導學生的集體教學,在單元教學中的課時教學進行頻繁的反饋糾正。教學過程中形成性評價的手段主要有:①教師對集體學生重點內容的評價特別是對動作技術掌握較慢的學生;②學生的自我評價,即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動作技術標準,自己評價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技術要求,找出存在的問題;
形成性評價的另一種形式是對完整技術的形成性評價,這種評價采用不打分的形式,只對學生做出掌握或未掌握的評價,評價的方式主要有:①在不間斷學生練習的情況下,逐個對學生進行評價;②全班對一名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做最后總結,評價的時間不宜過長。
對于已達到掌握標準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從事鞏固性、擴展性的練習或組織他們從事較高層次的練習,也可充當教師的助手幫助未掌握的學生進行學習。對未掌握的學生進行“一幫一”形式的教學輔導。組成學習小組,一般為6-7人,每組中保證有2-3名學生己達到掌握標準,小組成員邊練習邊互相幫助糾正錯誤技術;對掌握動作技術較慢的學生,可由教師本人或助手進行個別教學或課后輔導;對大多數(shù)學生所犯的同一技術中普遍存在的錯誤,可能是由于教學方法不合理、教學手段不恰當、場地氣候或學生本人的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師及時總結經驗,修正教學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經過以上程序,單元教學的任務完成后,便可進行新學段的教學,按教學的順序,循環(huán)往復,使后繼知識、技能的學習總是建立在牢固掌握前面知識的基礎上,直到課程教學結束。
首先,讓學生個體做一個簡要的自評并給自己打一個等級,并簡述理由。其次,讓參評的同學舉手表決在標準中適合對方的等級,并簡要說明理由。再次,教師結合各方面的情況再作出評價,最后,讓被評價同學談對給予自己評價的滿意程度,并進一步確定下一步的目標。總之,評價中要牢記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發(fā)展,對定量的評價要準確,對定性的評價要公正,并要多鼓勵,評價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
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調查問卷,通過進行百分比的檢驗成績符合正態(tài)分布。實驗班學生對主要調查問題的肯定回答百分比基本上都高于普通班,并且在對實驗班學生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對跳高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與評價相比,有87.5%的學生認為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有83.65%的學生認為對今后的工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因此,可以說在跳高教學中運用形成性教學評價更有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標準。
形成性評價設計與應用在跳高教學是可行的,并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效率有了明顯提高,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通過形成性評價可及時了解學生技術和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并根據(jù)反饋信息來調控教學過程,因此,形成性評價對跳高技術動作和理論知識的掌握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能有效地改善教學過程。促進了學生的體能、技能,特別適合于認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提高,為高等體育教學提供了實驗依據(jù)。
高校體育教師在跳高教學中應注意將體育新課程的新理念滲透到體育學習評價之中,并根據(jù)本地、本校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體育學習評價方案,將一些評價的手段和方法靈活運用于教學中,不拘泥于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統(tǒng)一的評價方案,真正做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更好地進步與發(fā)展。形成性評價的運用與操作,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體育教學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代教學論、教育學的知識,同時還要求教師對于所教授的內容有較深刻地認識,因此建議教師不但要掌握技術原理、教學方法手段,更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理論,教學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在體育學習評價的改革過程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進行不斷探索與實踐。為了培養(yǎng)更多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我們絕不能停止課程改革的步伐,應堅定不移地把體育課程改革及其體育學習評價的改革進行下去。
[1]王俊道,王漢讕主編.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廖哲勛,田慧生主編.課程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劉克蘭.現(xiàn)代教學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