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繼元
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德是才的基礎和前提。在職業(yè)中專教學中一定要滲透德的教育,在教材中一是要利用作者,提高滲透的自然性;二是要依托內(nèi)容,增強滲透的主動性;三是要結合練習,增強滲透的針對性。通過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使學生將來成為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德是指人的思想品質(zhì),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德育意味著一個人的政治覺悟、階級覺悟、思想覺悟以及這個人的政治品質(zhì);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德育則意味著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精神面貌、做事風格、為人品行和為人處事的表現(xiàn)等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則意味著個人的意志、興趣、愛好、情感、情操等。一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對于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塑造完美的人格乃至建功立業(yè)都是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校的學科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德育滲透要從教材實際出發(fā),寓于知識的講授或者訓練之中,使科學性與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讓學生們不感受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卻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因此來說,找準滲透點很關鍵。在中專語文教材中選編進去的往往都是一些文質(zhì)優(yōu)美的文章,而這些文章往往凝結著作者本人的情感精華。教師應該抓住作者簡介這一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巧妙地溶于作者簡介之中。對于學生比較熟悉的作者,可以采用提問啟發(fā)式,讓學生共同回憶作者生平中的突出事跡,并從中得到啟迪。比如說《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教師可以問學生:魯迅年青時本是學醫(yī)的,可他為什么后來又棄醫(yī)從文?通過共同回憶,教師補充,使大家明白,他棄醫(yī)從文的目的是為了喚醒民眾,拯救祖國。
教師要從教材出發(fā),尋覓到源頭,從而引出源源流長的活水。從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來看,在現(xiàn)行的《大綱》中在教材內(nèi)容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教學要選取文質(zhì)兼美,適合教學的典范文章?!边€要求教材要思想內(nèi)容好,所選中的作品要符合教學目的中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從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獻身精神,有助于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課本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說朱自清的優(yōu)美散文《春》和《綠》,老舍先生的散文《濟南的冬天》等,通過文辭優(yōu)美、意境深遠的文章,陶冶學生的情操。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做》,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通過充滿愛國主義的詩文,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掌握滲透度,把握滲透時機是為解決什么時間、怎么突破的問題關鍵所在,教師要恰到好處地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而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時,這種滲透如果說滲透得不夠,不到位,則會功虧一簣,效果不佳。而如果說過度則會改變學科性質(zhì)。德育不僅要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而且還要選準德育的要求與學生精神要求的最佳結合點,這樣才能增強德育的針對性,收到較好的效果。
語文連接著人類社會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思想意識,是人類表達思想,進行情感交流的特殊工具,因此說要切實有效地進行語文訓練,不能脫離他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教育滲透在教材中,貫穿在訓練內(nèi)容當中,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德育因素。語文又具有現(xiàn)實的社會性,它連接著社會,它連接著社會,與其他學科共同具有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這樣的人才必須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為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富裕而奮斗的獻身精神,而且不斷追求新知,具有實事求是,勇于進取的精神。實踐證明,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國情和形勢教育是必需的,中專語文教材中,一般安排了幾個應用單元,其中包括調(diào)查報告,這也是具有針對性的,因為社會發(fā)展的形勢在不斷地變化,學生總不能成天坐在教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應該讓他們把眼光不時地移向社會。中專生是一個畢業(yè)后直接走向社會的階層,下海之前先探風,要把他們由單純的學生向社會公民演變,必須及時讓他們?nèi)フJ識社會,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改造社會。應配合學校安排,結合寫的培養(yǎng)目的,去布置學生撰寫調(diào)查報告,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調(diào)查,去體驗生活,使他們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對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氣象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因此要抓好寫作前的作文指導,教師的作文指導首先要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欲望。興趣是動機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因勢利導,將學生們的興趣自然而然地轉移到預定的目的上來。其次是要將時代熱點做為選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調(diào)查研究。教師通過正確引導,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抓好作文寫作后的作文批改,在作文批改中紙上談心。一方面教師要有耐心、熱心和誠心,幫助學生進一步認清形勢,以達成共識;另一方面,要多給予學生以表揚和鼓勵,對于學生們的調(diào)查報告,哪怕只是有一點點閃光之處也不要忘記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中專學生畢竟年齡不大,閱歷較淺,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不強,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這時候,語文教師就要加以正確引導,在鼓勵的同時及時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總而言之,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不露痕跡,達到隨風潛入的境界,可以說就是實現(xiàn)了文道統(tǒng)一的目的。教師要在全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品格意志,促進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習慣,并根據(jù)教學大綱中關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照教學特點,自覺地、有機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