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本著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不斷探尋提高課堂效果的方法。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首要任務應解決將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人”的問題,必須把愛國主義、愛社會主義、愛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理論課肩負幫助大學生在青年時代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江澤民指出:要說素質(zhì),思想政治素質(zhì)是最重要的素質(zhì),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zhì)教育的靈魂。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不斷提高課堂效果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作用,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經(jīng)濟全球化、信息網(wǎng)絡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之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接觸網(wǎng)絡的便捷性引發(fā)的多元思想如何引導;教師教學內(nèi)容、體系過于陳舊單一;教學內(nèi)容與教學方法沒有與時俱進而導致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學教案長期不更新、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jié),部分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教學無法吸引、感染學生;部分教師自身政治理論水平學習不足,對時事政治的敏感度和關注度不夠;部分高校政治理論課課堂過大導致教師教學管理壓力增大,無法與學生進行充分關泛的交流等等。
大學生是一個思維能力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定高度,能一定程度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特殊群體。經(jīng)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在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做為我們的教學對象的時候,要給學生一瓢水的知識,自己得有一桶水。只有擁有至少一桶水,你才能給政治理論課課堂帶來一江春水。教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yè),政治理論教師尤其需要不斷學習。時事在變,時過境遷,不斷學習才能做到在教學中把中央最新的理論、方針、政策及時準確的傳達給學生。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傳媒空前發(fā)達,大學生個性日益突出,思想也更加活躍。傳統(tǒng)的依靠“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包打天下”的填鴨式教學恐難再取得效果。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都應該與時俱進,教師應該在尊重大學生思維主體的活躍性同時,積極引導、采用啟發(fā)式教學,促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影音視頻、網(wǎng)絡等,努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與課堂的活躍性。
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實踐課堂的重要作用,密切配合溝通,引入多種教學實踐機制如:英模報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圖書閱覽、校史展覽、研討會、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及校訓、校歌、校報、???、櫥窗、廣播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與影響,激發(fā)他們勤奮學習、遵紀守法、熱愛生活、富于創(chuàng)造的愛國熱情。使實踐課堂與理論課堂相得益彰,互為促進。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理論課老師一定會將書本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jié)合,因勢利導,以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三個代表的時候,筆者就將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許多黨員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甚至舍棄小家救大家,抗震救災的感人事件做為案例充實到電子課件與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講改革開放一章的時候,筆者在課件和教學中將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的內(nèi)容加入其中,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強大、民族在富強。至于講授國際戰(zhàn)略、外交等章節(jié)的時候,則更需要結(jié)合熱點問題進行分析,以通過找出這些復雜問題背后的歷史淵源來分析現(xiàn)實成因。
受傳統(tǒng)思維與就業(yè)壓力等現(xiàn)實因素影響,許多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對政治理論水平高低不予重視。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互動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與主動性。例如可以適當采用課堂討論法,主題演講等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通過爭論、討論形成思想碰撞的火花。例如筆者在概論課的教學中,就安排過三個主題演講的題目: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三大法寶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不是法寶、先富究竟能不能帶動后富實現(xiàn)共同富裕、祖國能不能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教師最后進行評論總結(jié)。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影響政治理論課課堂效果的還有一些潛在的容易被忽視的因素,例如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政治理論教師不僅應該是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傳播者和推動者,更應該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準則,去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和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他們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能力。每一位從事政治理論教學的老師應該以高度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平時的一言一行做起,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努力帶動和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堅定政治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政治理論課責任重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把“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確立為重大“課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緊密結(jié)合,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情懷,要把近現(xiàn)代史教育、國情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形勢政策教育融入教學之中。通過對國情、歷史的全面深入了解,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和民族精神的崇高,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歷史比較、發(fā)展比較和中西比較中,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樹立和堅定建設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民族振興的理想信念。
[1]江澤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中國青年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