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斌 李丹 龔曉會
當前,日益嚴重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中國社會調查所的一項調查顯示,26%的受訪大學生有過自殺的想法,有關數據表明,自殺已經取代突發(fā)疾病和交通意外,成為大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地應對心理危機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不容忽視并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雖然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非常關注,耗費了巨大財力物力和人力資源,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心理干預措施及效果不理想,心理危機發(fā)生率不降反升。為什么會這樣呢?研究發(fā)現原因是由于目前對心理危機的研究和干預主要重點放在干預環(huán)節(jié),而忽視了重在預防的心理衛(wèi)生原則,結果出現疲于應付、效果不佳的狀況,而任何一起危機事件對學校、社會以及家庭造成了的損失都是非常嚴重甚至慘痛的。
國外高校在心理危機防護工作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構建了以平衡模式、認知模式、心理社會轉變模式為基礎的前、中,后期干預體系,提煉了一系列以心理社會方法為基礎的危機防護理論。
國內心理危機防護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空白狀態(tài)。國內有關研究在理解心理危機概念的時候,關鍵特征非常突出,即十分重視危機導致的傷害性后果,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忽略了個體的“喪失”狀態(tài)。從表面看我們似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事實上模糊了危機干預的前、中、后期重點,尤其是對心理危機前期干預防護不重視、即時干預不力,使干預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果我們探索有效的心理危機前期干預的防護模式,必然會提高對心理危機的有效控制和干預水平,對改變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現狀的具有重要作用和積極意義。
為有效改變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狀況,在研究中通過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的心理衛(wèi)生指導方針,拓展研究視野,在進一步加強針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對癥干預的有效措施前提下,探索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重心前移,做好高校學生的心理危機的前期防護工作,從而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危機事件,降低危機事件的發(fā)生率和對學生、家庭、學校所造成的消極影響。
在大學生的生存發(fā)展中,有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順境,也有令人寸步難行、十分難熬的逆境。逆境看起來似乎是對大學生的折磨和摧殘,但逆境更能磨煉人的意志,激勵其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和困難,風雨兼程,奮發(fā)向上,取得人生的輝煌。巨石攔路,勇者把它視作前進的階梯,弱者則把它視作攔路的障礙。從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特點來看,人格缺陷、逆商水平低下、價值觀沖突等是引發(fā)心理危機的主要原因。當外部環(huán)境與自我價值意識所決定的興趣、愛好及各種觀念的傾向性相一致時,便會順利地接受和吸納;反之則會產生內心的沖突和困惑,甚至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心理體驗,加之抗挫能力低下,最終導致心理危機發(fā)生。事實證明,心理危機的干預應該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多途徑進行、多環(huán)節(jié)并重,對心理危機而言,前期干預防護和即時干預同樣重要,且彼此不能替代。構建的心理危機防護機制,主要通過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逆商教育念來對潛在的以及即將產生的心理危機起到免疫作用。以逆商教育為引導,則是通過對當事人進行全面深入分析,挖掘、總結出其逆商教育中的偏離及錯誤之處。通過引導、重塑其逆商教育,使其對心理危機具有防御性,并在面對心理危機問題時,可以自我進行控制和調節(jié),“授之以漁”,進而達到徹底解決其心理危機問題的目的。
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護干預過程中,引入了逆商教育的方法,經過一年左右的研究效果較為明顯。
(一)以當代大學生的需求、興趣、性格及氣質特點為切入點,設置逆商培養(yǎng)課程。通過教育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挫折和逆境,讓同學們理解這樣一個規(guī)律:一帆風順而又成就卓著的人鳳毛麟角,歷經坎坷艱辛的人,出類拔萃者眾多。使大學生明曉逆境是磨煉意志的絕好時機,掌握培養(yǎng)逆商的知識要點、方法和技巧,認識到逆商在學習、生活及工作中的意義,學會辯證地看待困境與失敗,學會調整心態(tài),使自己愈挫愈勇。
(二)以逆商為落腳點,引入情境教育。在施教過程中,以人為本,把握其個性傾向與心理特征,熟知其興趣與需求。教師的職能也從知識傳授轉變?yōu)閮r值引導,使學生在興趣、需求中,在欣賞、評判中,完成有關知識、品質和能力的建構。結合逆商培養(yǎng)的內容和目標,選擇與建立逆商培養(yǎng)的“欣賞視角”,將如何面對困難、擺脫困難、超越困難設置成能撞擊學生心靈的生活化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欣賞與評判中,完成有關優(yōu)良意志品質的建構、升華和積淀。
(三)把逆商教育列入素質教育實施計劃。逆商是人才基本素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一個人智商再高,如果逆商很差,那么他意志軟弱,缺乏應有的膽識,就不可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潛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智商會受到逆商的制約。在進行逆商教育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寫逆境行為反應日記、進行拓展訓練等,了解學生面對逆境、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過程、行為措施。促使學生視困難為歷練,學會分析困難的關鍵、選擇解決困難的最佳方案,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大學生的逆商有了較大提高。
通過以上做法我們成功地對大學生引入逆商教育,使我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心理危機防護效果良好,促使其人格更趨完善,為當代大學生的人生未來鋪就成功之路。
根據上述分析,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建立心理危機防護預警機制,是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發(fā)生的根本途徑。預警機制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有效阻止高校學生危及自身生命的行為發(fā)生等。其作用是及時發(fā)現和識別潛在的和現實的危機,以便采取措施,減少危機發(fā)生的突發(fā)性和意外性。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豐富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fā)生。開展心理素質訓練,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各種途徑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的獨立生活及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學習與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人際交往的適應、戀愛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從這幾個方面的工作著手,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危機防護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構建大學生成才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為畢業(yè)生提供就業(yè)信息,搭建就業(yè)平臺,開展就業(yè)指導等,為處于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幫助其順利度過難關。
[1]楊建飛.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及干預機制的建立[J].中國成人教育,2007.6.
[2]侯敏,鄭河源,易國里,裴海燕.大學生心理危機與應對措施[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4.
[3]李海燕,孔南,楊明茗.關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幾點思考[J].武警學院學報,2007.7.
[4]付斌,劉東捷,李曉敏.逆商教育—提升大學生就業(yè)心理素質的有效性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