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學
研究發(fā)現,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AS)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可通過多種機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其一是以影響血脂水平為中間環(huán)節(jié),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經氧化修飾后而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動脈粥樣硬化(AS)形成過程中早期關鍵的步驟之一[1]。近年來,我國中年男性冠心病發(fā)病率呈增加趨勢,尤其是中年男性吸煙者,吸煙對血脂尤其是對Ox-LDL的影響也已成為當今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研究吸煙與各個血脂指標及Ox-LDL的關系,探討吸煙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是否通過影響血脂水平在冠心病發(fā)生中起作用,為控煙及預防冠心病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6月在我院以胸痛首診并行冠狀動脈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例,年齡35~55歲,按吸煙史分為吸煙組與非吸煙組,其中吸煙組92例,非吸煙組86例。比較兩組間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載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異。吸煙按WHO(1984)關于吸煙調查方法標準建議規(guī)定:每天吸煙1支以上,持續(xù)吸煙1年以上為吸煙者。吸煙指標有:吸煙與否、開始吸煙年齡、吸煙量等。所有對象均排除高血壓、肥胖、腦卒中、糖尿病病史;所有對象沒有應用抗氧化藥物和調脂藥物。所有患者均簽署冠脈介入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抽取以上兩組入選者空腹靜脈血5 ml,其中2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1 h內離心取血漿,保存于-30℃冰箱,在6個月內測定Ox-LDL含量,血漿Ox-LDL應用美國進口的雙抗體夾心法定量測定試劑在免疫熒光儀上測定;其余血置于普通干燥管中,在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檢測儀上檢測血清各類脂質 TC、TG、HDL-C、LDL-C、Apo-A1、Apo-B 等。
2.1 吸煙與冠心病的關系 吸煙組冠心病患病率明顯高于非吸煙組(P<0.05)。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冠心病患病情況的比較
2.2 吸煙對血脂水平的影響 吸煙組的TG、Ox-LDL高于非吸煙組,Apo-A1、HDL-C低于非吸煙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 TC、LDL-C、Apo-B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導致人類死亡和功能障礙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證明,吸煙者患冠心病(CHD)的危險度是不吸煙者的1.5~4倍[2]。吸煙可通過多種機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其中,與吸煙相伴隨的脂代謝變化起著重要的作用[3,4]。
高TG血癥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TG可通過影響脂蛋白的交換,增加致AS的小而致密的LDL-C(s-LDL)的生成,降低HDL-C水平,從而促進AS形成,使CHD的危險顯著增加。Apo-A1是血漿HDL中最主要的Apo,占其總量的70%左右,故血清Apo-A1的量代表血中HDL的濃度,它具有維持HDL結構和參與膽固醇逆運轉等作用。高TG、低HDL-C及高SLDL血癥常同時存在,且在代謝上密切相關,Auslin等[5]稱之為致AS的脂蛋白表型,是一種高危險的血脂紊亂綜合征。本研究吸煙組同時存在高TG、低HDL-C及Apo-A1,提示了吸煙能導致致AS的血脂譜。其機制可能為[6]吸煙者肝酯酶活性增強,使脂肪組織釋放TG及游離脂肪酸增多,后者涌入肝臟,可刺激肝臟大量合成TG和VLDLC,同時吸煙導致胰島素抵抗而引起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使TG分解減少,最終使血TG增加。
LDL-C增高是冠心病的獨立的致病性的危險因素,氧化修飾形成的Ox-LDL是致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關鍵步驟。Ox-LDL在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病的異常檢出率優(yōu)于TC、TG、HDL、LDL 和 Lp(a),因此 Ox-LDL是預測冠心病的一個較為敏感指標[7]。本研究提示吸煙可改變LDL的生物特性,增加Ox-LDL生成。吸煙是誘發(fā)體內活性氧生成的一種來源;吸煙還可以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降低紅細胞的變形能力,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提高LDL的氧化易感性[9],使Ox-LDL生成增加。
本研究表明吸煙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可通過影響血脂代謝尤其是增加Ox-LDL的生成而引起冠心病。吸煙量越大,年限越長冠心病的相對危險度越高;戒煙對改善血脂異常、預防中年男性冠心病發(fā)生有積極意義。
[1]Steinberg D,Parthasarathy S,Carew TE,et al.Beyand cholesterol modification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that increase its atherogenicity.N Engl J Med,1989,320:915.
[2]陸胚能,孫寧玲.吸煙量與冠心病的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4):297.
[3]李健民,楊希力.血脂和吸煙與冠心病的關系.實用醫(yī)學雜志,2000,16(5):362.
[4]畢小云,鄧小玲,肖琴,等.吸煙對血脂的影響.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29(1):80.
[5]Austin MA,et al.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henotype.A propos geneticmarkerforcoronaryheartdisease. Circulation, 1990,82:495.
[6]Kong C,Nimmol,Elatrozy T,et al.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patic lipidaemia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Atherosclerosis,2001,156:373.
[7]Holvoet P,Mertens A,et al.Circulating oxidized LDL is a useful marker 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1,21(5):844.
[8]Princen HMG,Van Poppel G,Vogelezang C,et al.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E but not-carotene in vivo protect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from lipid peroxidation in vitro:effects of cigaretee smoking.Arteroscler Thromb,1992,1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