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航 歐永明 王克雄
(廣東醫(yī)學院附屬三水醫(yī)院耳鼻喉科,廣東 佛山 528100)
小兒喉-支氣管炎是一種喉、支氣管黏膜急性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驟,發(fā)展迅猛,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患兒生命安全[1]。廣東醫(yī)學院附屬三水醫(yī)院對收治的小兒喉-支氣管炎患兒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配合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廣東醫(yī)學院附屬三水醫(yī)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小兒喉-支氣管炎患兒78例,18個月~7歲59例,男35例,女24例;7~11歲19例,男11例,女8例。全部患兒均有發(fā)熱、聲嘶、哮喘、喉鳴等癥狀。喉鏡或支氣管鏡下可見聲門、支氣管黏膜紅腫,部分患兒可見分泌物或偽膜。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兩組患兒從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兒均常規(guī)給予吸氧、止咳、退熱及抗菌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霧化吸入,7歲以下患兒100mg/次,7歲以上患兒200 mg/次,3次/d。觀察組患兒給予布地奈德氣霧劑配合利巴韋林霧化吸入,布地奈德劑量同對照組,利巴韋林劑量均為50mg/次,3次/d。連續(xù)治療5d,觀察并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
顯效:咳嗽、發(fā)熱、聲嘶、哮喘、喉鳴、肺部濕啰音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惡化。
全部數據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5d的治療后,對照組患兒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9.49%;觀察組患兒顯效15例,有效2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31%。兩組患兒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用藥后出現(xiàn)皮疹2例,口咽部念珠菌感染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26%;觀察組患兒用藥后出現(xiàn)皮疹1例,腹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3%。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比較[例數(%)]
本研究結果表明:布地奈德氣霧劑配合利巴韋林霧化吸入治療小兒喉-支氣管炎可以增強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1]楊錫強,易著文.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08-309.
[2]郭瑜.布地奈德和利巴韋林聯(lián)合霧化吸入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7):22-23.
[3]Chang AB,Landau LI,Van Asperen PP,et al.Cough in children:def i ni-tion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Medical J Austr,2006,184(8):398-403.
[4]劉煒,陳仁杰.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急性喉炎的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08,14(6):37-38.
[5]Vaghi A,Berg E,Liljedahl S,et al.In vitro comparison of nebulised budesonide and beclomet hasone dipropionate[J].Pulm Pharmacol Ther,2005,18(2):151-153.
小兒喉-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感染繼發(fā)細菌感染引起,是臨床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發(fā)病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發(fā)展至后期癥見高熱、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甚至驚厥或昏迷。早期積極治療對患兒預后有良好的作用。
目前臨床治療多以抗感染治療、支持治療為主。及時補充營養(yǎng)、保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呼吸道通暢尤為重要。
布地奈德是一種非鹵代化糖皮質激素,具有較高的肝臟首過效應,對局部抗炎、抗過敏作用具有較好的選擇性,能有效降低氣道對組織胺和乙酰膽堿的反應性,緩解支氣管阻塞。利巴韋林是一種合成的核苷類抗病毒藥,具有廣譜強效的抗病毒作用,對呼吸道病毒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兩藥配合使用,抗過敏、抗炎、抗病毒三管齊下,對小兒喉-支氣管炎的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單獨使用布地奈德可發(fā)生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應,同時使用利巴韋林,可以大大降低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的概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