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偉,張 昭,唐 勇,盧圣鋒
(1.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綿陽市中醫(yī)院,四川綿陽621000;3.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成都610075)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椎動脈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頸椎病的常見類型,一旦患有該病,往往纏綿難愈,不僅長期折磨患者,也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筆者在開展針灸推拿治療CSA臨床研究取得滿意療效的基礎上,于2006年8月至2007年12月以椎動脈型頸椎病兔模型為對象,觀察電針對模型兔血漿內(nèi)皮素(ET)和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的影響,旨在探討電針治療CSA的作用機理?,F(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體重2.5~3 kg,雌雄各半。由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動物房提供。
內(nèi)皮素放射免疫測定試劑盒:解放軍總醫(yī)院科技開發(fā)中心放免所(原北京東亞免疫技術研究所),批號040423。超氧化物歧化酶測試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號040425。消痔靈注射液:北京雙鶴藥業(yè)股份公司生產(chǎn),zz-4965-京衛(wèi)藥準字(1998)第104094號。戊巴比妥鈉:中國醫(y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MT-1000A型彩色多譜勒儀。G6805-1型電針儀:青島鑫生實業(yè)有限公司,編號20030561。華佗牌針灸針: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規(guī)格:Φ0.30×13 mm。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天津?qū)嶒瀮x器廠。移液管:5 μl、100 μl、200 μl、1000 μl,eppendof。電子分析天平(DF110):常熟儀器設備廠。高速冷凍離心機(CR22G):日立工機株式會社。TsT GW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
1.3.1 造模方法 選擇體重2.5~3 kg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雌雄各半,隨機分為空白組和模型組,每組20只。空白組不予造模。模型組以脫毛劑將左側(cè)自枕后及頸部的體毛脫掉,消毒,用硬化劑10 ml注射于 C3~C5頸椎橫突側(cè)面,分別于第2、4、6、8周重復注射1次。8周后 TCD檢測造模后模型組與空白組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狀態(tài),檢測結果顯示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出現(xiàn)異常者為造模成功。造模過程中,空白組2只、模型組3只動物無明顯原因死亡,空白組4只、模型組3只動物出現(xiàn)身體不同部位的瘡瘍,14只動物經(jīng)TCD檢測示造模成功。
1.3.2 實驗分組 將造模成功的14只動物隨機分為模型組和模型加電針組(簡稱模針組),每組7只;14只未經(jīng)造模的動物隨機分為空白組和空白加電針組(簡稱空針組),每組7只。
1.3.3 治療方法 治療從造模成功后第3天開始,模針組、空針組予以電針“百會”、“風池”(雙側(cè))、頸1~3夾脊(雙側(cè))(參照中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分會制定的《動物針灸穴位圖譜》),“百會”直刺0.3~0.5 cm;雙側(cè)“風池”斜向內(nèi)下方刺入0.5~0.8 cm;頸1-3夾脊(雙側(cè))直刺0.5~0.8 cm。進針后,不進行手法刺激,連接電針儀,正極連接雙側(cè)風池,負極連接雙側(cè)頸2夾脊以形成刺激回路,施以疏密波,頻率2~100 Hz,電壓2~4 V,強度至肌肉抖動而不出現(xiàn)嘶咬。每日1次,留針20 min,10天為一療程,間隔1天進行下一療程,共2個療程??瞻捉M及模型組動物正常喂養(yǎng)。
1.3.4 指標檢測 觀察結束后第2天,用1%的戊巴比妥鈉麻醉各組動物,心前區(qū)備皮,心尖部取血,分別檢測血漿內(nèi)皮素(ET)和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含量,前者采用放免法,后者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比色法,操作由實驗室專人負責,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5 數(shù)據(jù)分析 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均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用非參數(shù)檢驗;多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見表1。表1的結果提示,與模型組比較,模針組治療后動物血漿ET水平顯著下降(P<0.05),表明電針可顯著降低血漿ET含量。
表1 血漿ET結果
見表2。表2的結果提示,與模型組比較,模針組治療后動物血清SOD水平顯著升高(P<0.05),表明電針可顯著提高血清SOD含量。
表2 血清SOD結果
椎動脈型頸椎病(CSA)是頸椎病的常見類型,又稱頸性眩暈癥、椎-基底動脈缺血綜合癥,是由各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因素致椎動脈遭受刺激或壓迫,引起血管狹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為主要病理變化的綜合征,臨床表現(xiàn)以發(fā)作性眩暈為主,可伴有頭昏、頭痛、失眠、耳鳴、視物不清、惡心、嘔吐,甚至突然猝倒等癥[1]。一旦患病,往往纏綿難愈,不僅長期折磨患者,也給家庭、社會帶來負擔。CSA的臨床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中西藥物、物理療法、針灸推拿等,均有一定療效。
筆者前期開展了針灸推拿治療CSA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電針、推拿綜合方案治療CSA可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2~3],可顯著地改善椎-基底動脈血液動力學的紊亂[4]。但其作用機理如何,尚需進一步探討。因此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旨在通過電針對CSA模型兔血漿內(nèi)皮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影響的研究,試圖闡明電針治療CSA的部分機理,為臨床針刺治療CSA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jù)。
既往研究業(yè)已表明,頸椎橫突孔骨性狹窄或先天發(fā)育纖細[5],鉤椎關節(jié)增生之骨贅或頸椎不穩(wěn)機械性壓迫,均可造成椎動脈狹窄[6]。長期的壓迫造成管壁的壓力持續(xù)增高,缺血、缺氧,內(nèi)皮細胞產(chǎn)生大量內(nèi)皮素(ET)釋放入血,使椎動脈持續(xù)收縮,當超過人體的代償能力時就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出現(xiàn)一系列臨床癥狀。SOD廣泛存在于需氧代謝細胞中,是機體內(nèi)的主要抗氧化酶,可以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清除超氧陰離子而起保護細胞的作用,從而解除超氧陰離子對機體的損害。研究表明,CSA時由于頸椎及其鄰近組織因長期受壓而出現(xiàn)的缺血缺氧等微循環(huán)障礙,是引發(fā)體內(nèi)自由基代謝紊亂的重要原因[7],它可使SOD水平或活力下降,機體清除自由基活性降低,自由基積累過剩,引起組織損傷,同時又進一步加重對椎動脈、神經(jīng)根的壓迫刺激,造成椎-基底動脈持續(xù)的缺血缺氧[8]。這些研究都表明,CSA時機體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血漿ET水平顯著增高,而血清SOD水平則明顯降低,本文及筆者既往的研究[9]也得出了一致的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果提示,CSA造模兔血漿ET和血清SOD含量異常:模型組與空白組相比血漿ET值明顯升高(P <0.01),血清 SOD 值明顯降低(P <0.01);電針治療后,與模型組相比,模針組血漿ET值顯著降低(P <0.05),血清 SOD 值顯著升高(P <0.05)。結果表明,電針能降低椎動脈型頸椎病模型兔血漿ET水平,提高血清SOD水平。電針可能通過調(diào)節(jié)ET水平,緩解血管痙攣,改善組織的缺血、缺氧;通過調(diào)節(jié)SOD水平,清除機體多余自由基,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的作用,保護血管內(nèi)皮,減輕組織損傷,改善循環(huán)灌流,增加椎動脈血流量,而對椎動脈型頸椎病發(fā)揮治療作用。
[1]潘之清.實用脊柱病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306-311
[2]周建偉,胡玲香,李寧,等.針刺推拿綜合方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針灸,2005,25(4):227-23
[3]Zhou jianwei,Hu Linxiang,Li Ning,et al.Observ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ssag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ial Type by Using Trancranial Dopplyer Ultrasonography[J].World J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2006,16(2):3-10
[4]周建偉,胡玲香,李寧,等.針刺推拿綜合方案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5,12(11):10-12
[5]戈曉華,鄒艷秋,李翔,等.健康人椎動脈B型超聲聲像圖及脈沖多普勒血流參數(shù)測值[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1990,1(1):35
[6]Hukubo A.Trans- unco- discol approach a combined anterior and lateral approach to cervica ldisc[J].J Neurosurg,1976,38(2):285
[7]姜杰,施杞.中醫(yī)藥治療頸椎病機理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1999,7(1):53
[8]Lin CL,Jeng AY,Howng SL,et al.Endothelin an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nduced cerebral vasospasm: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Curr Med Chem,2004,11:1779 -1791
[9]周建偉,張凡,趙菁菁,等.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椎-基底動脈血供的TCD探討[J].四川醫(yī)學,2005,26(5):484-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