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濤
能力培養(yǎng)是新一輪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在《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能力要求中,考生要能“讀懂生物科學方面的資料,理解有關文字、圖、表的主要內容及特征,并能與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解決問題;能用簡單的圖表和數(shù)據描述生命活動的特征、本質和規(guī)律”。由此可見,加強高中生物讀圖能力培養(yǎng),已成為新一輪生物教學與考核評價改革中對各種能力要求的一項重要內容。
高中生物圖示教學是指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利用圖示教學的方法、形式、原理和規(guī)律,由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逐漸學會使用生物圖示的方法和形式,自主地把所學有關生物學知識及知識之間相互關系等內在的、固有的、本質的東西展示出來或構建起來;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逐漸學會認識、理解有關的生物圖示及其隱含的本質或規(guī)律,能從生物圖示中獲得各種相關信息,應用于解決或解析有關的生物學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生物教學中,怎樣才能最好地發(fā)揮圖示教學的作用呢?
在圖示教學過程中。應選擇適宜的時間出示圖表
1.通過分析、歸納、總結,學生能夠掌握圖表中的內容,圖表要在講解之前出示給學生。在學生觀察圖表的過程中,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再給予恰當?shù)狞c撥,充分發(fā)揮學生和教師的“雙主體”作用。
2.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圖表,而這些圖表又是重點、難點內容,出示圖表應穿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表中的內容。例如在學習“基因的分離定律”一節(jié)時,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遺傳試驗(現(xiàn)象)一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假設)一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實驗驗證)一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結論)一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在每一步教學中都應穿插圖解,按科學探究的步驟層層深入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總結出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并應用它去指導生產、生活實踐。
3.對于需要經過歸納、總結之后才能形成圖表的內容,一般在講授之后出示圖表,這樣便于學生進行對比,并對前面所講內容起補充、說明作用,使前后知識相互呼應,加強學科內綜合的能力。如“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的比較表”就應該在講解后出示。
在圖示教學過程中。應選擇適當?shù)姆绞匠鍪緢D表
1.對于整體、部分關系較密切的內容,宜用掛圖或投影的方式顯示。這樣,有利于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圖表的整體識別能力。例如對細胞有絲分裂的學習,可讓學生先從整體上理解細胞周期的概念,再進一步了解各個時期的具體特點,最后認識到細胞的分裂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有重要意義。
2.對比較復雜、抽象的知識內容,可借助現(xiàn)代的動畫技術,制成多媒體課件,直觀、動態(tài)、真實地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就能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DNA的半保留復制”等。
3.對于不太復雜的形態(tài)結構圖和生理過程圖,宜采用邊講邊畫黑板畫的方式。如葉綠葉、線粒體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示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學生用圖示法學習知識
1.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生物圖示常以坐標曲線圖、數(shù)據表格圖及形態(tài)結構圖等形式出現(xiàn),訓練識圖時,要讓學生熟記圖中各結構的名稱,還要掌握結構與功能的關系,能用生物學術語對圖示進行準確的描述。出現(xiàn)在試題中的圖示往往不是課本插圖的翻版,因此,進行識圖訓練時,應以構建知識網絡為主線,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擴大插圖的知識容量,對課本插圖進行加工改造,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本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構建圖示(繪制圖表)的能力。對生理過程復雜、很難通過實驗驗證的圖表,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圖表的形成過程中。如光合作用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物質出入細胞的概念圖等。
雖然生物圖示教學有其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教師不能一味夸大圖示的作用,而應遵循新課程標準和大綱的要求,在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