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中 許美石羨
當今世界的競爭已是人才的競爭,沒有拔尖人才,我們國家就不可能躋身世界民族之林,要建設創(chuàng)新型社會,沒有拔尖人才,就只能是空談。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同時,隨著高考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招生人數的擴大,家長和學生對目標的定位不再是只要考上大學就行了,而是把眼界投得更高、更遠。面對不同層次的需求,分層次教學就成了一種必然,尖子班的構建隨之產生。
學校領導敏銳地發(fā)現了時代的召喚、群眾的需求,高瞻遠矚地提出培養(yǎng)尖子生,打造高分群的戰(zhàn)略決策。但是如何選拔培養(yǎng)尖子生,如何把尖子生磨得更“尖”?下面就這個問題結合本人的化學教學實踐作些探討。
所謂尖子生是指有遠大理想、有優(yōu)良品質、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績優(yōu)秀、渴求知識、追求完美的學生。
為了使這些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的發(fā)展,我們把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進行施教,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順應時代潮流,突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和改革目標,構建了能夠更好地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要求的體系,既讓后進生得到充分的教育,也給尖子生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為國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在各班教學的基礎上實施全年級前40名學生單獨組班,利用每天下午第三節(jié)課時間,組織骨干教師,專門進行再加工、再完善、再提高教育。
在培養(yǎng)尖子生方面,首先明白化學科目對該尖子生是優(yōu)勢還是劣勢科目。若總分比較好,化學科目又是學生的強項,我們應該進一步發(fā)揮學生在化學學科的優(yōu)勢,給予更大的信心,進一步鼓勵他在化學學科冒尖,提高他這一門學科對總分的貢獻。若總分比較好但這一學科相對來說比較弱,我們要從思想上讓該生感受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不要有畏難情緒,再詳細分析該學生化學知識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
松懈現象:進入尖子班的學生,有的可能自我表現欲較強,自我感覺學得不錯,再加上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作怪,以為退一萬步講再怎么樣也能考上一個不錯的學校,他們在學習行為上所表現的求知欲、進取心不強。豈不知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回觀歷屆高中一些不錯的學生由于上述原因折戟沉沙就見而不怪了,對于這類的學生一定要培養(yǎng)他們百尺竿頭更上一步的思想意識。
偏激現象:有的尖子生由于狹隘心理的原故,當一些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困惑,對其求教時,有保守思想行為出現。這里有兩種可能,一可能是確實不會,二可能也不告訴對方,究其原因落在一個怕字上,怕他人超過自己,其實他沒弄明白,學問學問在學與問中相長,他更不知道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社會早就出現各資源共享了。
自危現象:由于尖子班學生是按特定條件下組合出來的。影響這種組合的因素有多種,尤其是一些僥幸進來的學生,一般擔心今后行不行的心態(tài)可能要多于喜悅之情,所以有必要讓這一部分學生樹立拼搏的精神,知難而進的精神比單純的知識目標更為重要。
2.3.1 夯實基礎、鞏固提高
(1)回歸書本,確實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這些都是解題的基礎,基礎扎實了,才能深入拓展。
(2)梳理知識脈絡;清楚的知識脈絡有如詳細的地圖,按圖索驥會事半功倍。
(3)諸多能力到位:包括閱讀能力、記憶能力、審題能力、自學能力、理解能力、遷移能力、處理數據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3.2 重點突破
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及考試的具體要求,重點抓住答題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如:化學Ⅱ卷的流程圖及實驗化學是學生重點丟分的地方,對于尖子生在知識方面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問題,但是對于答題的規(guī)范要求和思維的嚴謹性還比較欠缺,題目的基本意思都懂,但是經常存在詞不達意及回答不完整的問題,導致得分不高。
例如:2010年福建理綜高考第24題,如下圖。
(4)根據下表數據,調節(jié)“濾液2”的 pH時,理論上可選用的最大區(qū)間為______。
Mg(OH)2 Zn(OH)2 MgCO3 CaCO3開始沉淀的pH 10.4 6.4 — —沉淀完全的pH 12.4 8.0 — —開始溶解的pH — 10.5 — —Ksp 5.6× 1210- — 6.8× 610- 2.8× 910-
(4)8.0 ≤pH<10.4(或其它合理答案)
大部分學生都知道是在8.0~10.4之間,但是對于臨界狀態(tài)8.0及10.4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問題,造成丟分嚴重。因此對于尖子生要再上一個臺階,這方面的突破尤為重要,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對答題規(guī)范及思維的縝密性做一個系統(tǒng)的訓練和總結。
2.3.3 協(xié)作學習
協(xié)作學習對于化學科來說很重要,尤其是對實驗的探究,學生針對實驗的構建探討自己的看法,有利于互相開拓思維,使知識的到延伸,解題的技能得到提高。
如:2010年福建理綜高考第24題例:
工業(yè)上常用鐵質容器盛裝冷濃酸。為研究鐵質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7)若要測定限定體積氣體Y中H2的含量(標準狀況下約有28mL H2),除可用測量H2體積的方法外,可否選用質量稱量的方法?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答案:否,用托盤天平無法稱量D或E的差量或可,用分析天平稱量D或E的差量)
這類開放性試題需要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充分利用已學的基礎知識和拓展的知識進行答題,需要學生要有思維上的碰撞,通過協(xié)作學習彼此增長。所以尖子生班的構建有利于“共生效應”的產生。做為一名化學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yōu)勢,因材施教,讓化學做出更大的貢獻,“把每位學生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