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賓,陳 江,尹進華,陳學(xué)璽
(青島科技大學(xué)化工學(xué)院,山東 青島266042)
咖啡因(1,3,7-三甲基黃嘌呤)亦稱咖啡堿,是茶葉、咖啡、可可及某些植物中的生物堿,具有神經(jīng)保護的作用[1]。其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合成法、溶劑萃取法、升華法和超臨界流體萃取法[2]?,F(xiàn)階段提取咖啡因的工藝以氯仿萃取法[3]為主,能耗大、污染嚴(yán)重。
近年來,各國科學(xué)家利用吸附樹脂對含有機污染物的工業(yè)廢水開展凈化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4~6],新型吸附樹脂的開發(fā)及其對有機物吸附的研究也受到重視[7]。當(dāng)前已有樹脂吸附低濃度(<10 g·L-1)咖啡因的研究報道[8~10]。基于咖啡因分子中存在羰基與氨基,極性較強,作者以極性大孔吸附樹脂XDA-8對人工合成法產(chǎn)生的較高濃度咖啡因甲基化母液進行吸附,并對吸附行為進行了熱力學(xué)研究,擬為樹脂法吸附較高濃度的工業(yè)咖啡因甲基化母液提供理論依據(jù)。
XDA-8大孔吸附樹脂,西安藍(lán)曉科技有限公司;鹽酸、氫氧化鈉、無水乙醇,分析純;精制咖啡因、非那西汀,山東新華制藥廠。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GC-14C型氣相色譜儀;SHZ-A型水浴恒溫振蕩器;BS-110S型電子分析天平。
將樹脂用2 BV的蒸餾水浸泡4~6 h,然后用2 BV的4%NaOH溶液浸泡4~6 h,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再用2 BV 4%HCl溶液浸泡4~6 h,用蒸餾水洗至中性,最后用2 BV無水乙醇浸泡4~6 h,用蒸餾水洗至中性,備用。
靜態(tài)平衡吸附實驗在3種不同溫度(293 K、303 K、313 K)下進行:取2.0 g預(yù)處理后的樹脂放入250 mL錐形瓶中,再加入50 mL一定濃度的咖啡因溶液,60 r·min-1下水浴振蕩24 h,測定溶液中殘余咖啡因的濃度。依式(1)計算平衡吸附量(Qe):
(1)
式中:V為咖啡因溶液的體積,mL;c0和ce分別為初始和吸附平衡時的咖啡因溶液濃度,mg·mL-1;m為濕樹脂的質(zhì)量,g。
樹脂的含水量參照文獻[11]測定。
以5.00 mg·mL-1非那西汀乙醇溶液為內(nèi)標(biāo)物,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咖啡因溶液中咖啡因的含量。依式(2)計算咖啡因濃度:
(2)
式中:A1、A2分別為咖啡因和非那西汀在氣相色譜圖中的峰面積。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R=0.995。
圖1 吸附等溫線
由圖1可知,在平衡濃度相同時,樹脂的平衡吸附量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即升高溫度不利于樹脂對咖啡因的吸附,表明吸附是一個放熱過程。在同一溫度下,樹脂對咖啡因的平衡吸附量隨咖啡因平衡濃度的增加而增大。當(dāng)平衡濃度較低(<6 mg·mL-1)時,樹脂的平衡吸附量隨平衡濃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當(dāng)平衡濃度較高(>8 mg·mL-1)時,樹脂的平衡吸附量增幅趨緩,直至接近飽和。
以經(jīng)典的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對吸附過程進行擬合,擬合曲線如圖2所示。Langmuir等溫吸附方程如下:
ce/Qe=ce/Qm+1/(KbQm)
(3)
式中:Kb為Langmuir方程經(jīng)驗常數(shù),表示吸附劑表面的覆蓋度(1/Kb越大,吸附劑對吸附質(zhì)的吸附量越大),mL·mg-1;Qm為單分子層的飽和吸附量(代表吸附劑對吸附質(zhì)吸附能力的大小)[12],mg·g-1。
圖2 Langmuir擬合曲線
由圖2斜率和截距計算相關(guān)參數(shù),結(jié)果見表1。
表1 吸附等溫線擬合結(jié)果
由表1可以看出,Langmuir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R2均大于0.996,表明在293 K、303 K、313 K三種不同溫度下,XDA-8大孔樹脂對咖啡因的吸附過程完全符合Langmuir吸附等溫式,吸附過程為單分子層吸附。由表1還可以看出,Qm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明升高溫度會降低XDA-8大孔樹脂對咖啡因的吸附能力。1/Kb值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說明溫度升高使樹脂的吸附量降低,與實際相符。
由圖1可以看出,當(dāng)咖啡因平衡濃度大于12 mg·mL-1時,XDA-8大孔樹脂對咖啡因的吸附已趨近飽和,顯然實驗所得到的樹脂飽和吸附量比Qm值小,這可能是由于咖啡因優(yōu)先吸附于樹脂孔的外圍,阻礙咖啡因向孔內(nèi)擴散,使得樹脂的實際吸附能力比理論值小。
吸附焓變(ΔH)計算方程[13]為:
(4)
式中:R為氣體常數(shù);K0為常數(shù)。
ΔH由lnce~1/T曲線圖的斜率獲得。分別取Qe(mg·g-1)=150、200、250,代入表1中的Langmuir擬合方程,計算得到對應(yīng)溫度下的平衡濃度ce,以lnce~1/T作圖,擬合直線,由斜率獲得吸附焓變ΔH。
吉布斯自由能變ΔG由Gibbs方程[14]計算:
(5)
吸附實驗數(shù)據(jù)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代入式(5)得到計算△G的方程[15]:
ΔG=-RTlnK
(6)
(7)
式中:K為吸附過程的表觀吸附速率常數(shù)[16],與Kb呈倒數(shù)關(guān)系[17]。
吸附熵變(ΔS)由Gibbs-Helmholtz方程[18]計算:
(8)
不同溫度、不同吸附量下,吸附焓變、吉布斯自由能變、吸附熵變的計算結(jié)果見表2。
表2 吸附熱力學(xué)參數(shù)
由表2可見,吸附焓變?yōu)樨?fù)值,說明XDA-8大孔樹脂吸附咖啡因的過程為放熱過程,升高溫度使樹脂的吸附能力下降,焓變對吸附過程有一定的推動力;吸附焓變的絕對值隨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說明焓變在吸附過程中起到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吸附自由能變?yōu)樨?fù)值,說明吸附是自發(fā)進行的。吸附熵變?yōu)樨?fù)值,說明吸附質(zhì)分子被吸附到樹脂后其運動受到了限制。在同一吸附量下,熵變值隨溫度升高變化不大,表明熵變對吸附過程的影響隨溫度的變化不大。此外,在同一溫度下,熵變的絕對值隨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這表明吸附量越大,吸附質(zhì)的運動所受到的限制越大。
(1) XDA-8大孔樹脂吸附高濃度咖啡因的吸附過程很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溫方程,表明吸附過程為單分子層吸附。
(2)XDA-8大孔樹脂對咖啡因的吸附焓變?yōu)樨?fù)值,說明吸附是一個放熱過程,升高溫度使樹脂的吸附能力下降;吸附自由能變?yōu)樨?fù)值,說明吸附是自發(fā)進行的;吸附熵變?yōu)樨?fù)值,說明吸附質(zhì)分子被吸附后其運動受到限制,吸附量越大,限制越大。
[1] 蔣知新,張清華,喻陸,等.咖啡因?qū)ε两鹕∩窠?jīng)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xué)雜志,2004,3(5):391-393.
[2] 韓佳賓,陳靜,王靜康,等.咖啡因制備方法研究進展[J].化工時刊,2003,17(3):13-16.
[3] 單鷹飛,劉紅霞.氯仿萃取咖啡因工藝的改進[J].黑龍江日化,1997,(4): 14-15.
[4] 張煒銘,陳金龍,張全興,等.苯酚和苯胺在超高交聯(lián)吸附樹脂上的共吸附行為[J].高分子學(xué)報,2006,(2):213-218.
[5] Pan B C,Xiong Y,Li A M,et al.Adsorption of aromatic acids on aminated hypercrosslinked macroporous polymer[J].React Funct Polym,2002,53(2-3):63-72.
[6] 程偉健,韓永忠,儲開明.樹脂吸附-Fenton試劑氧化法處理水楊醛生產(chǎn)廢水[J].化工環(huán)保,2008,28(4):348-352.
[7] Gusler G M,Browne T E,Cohen Y.Sorption of organics from aqueous solution onto polymeric resins[J].Ind Eng Chem Res,1993,32(11):2727-2735.
[8] 李夢耀,熊玉寶,孫琴.HDX-8樹脂吸附咖啡因的研究[J].應(yīng)用化工,2006,35(12): 907-917.
[9] 王重,史作清,施榮富,等.酚醛型吸附樹脂對咖啡因吸附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學(xué)報,2003,(2):211-215.
[10] 唐課文,周春山,鐘世安,等.聚酰胺樹脂對茶多酚和咖啡因吸附選擇性研究[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03,23(1):143-145.
[11] GB5757-86,離子交換樹脂含水量測定方法[S].
[12] 黃文強,李晨曦,符若文,等.吸附分離材料[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49-50.
[13] Wang Fei,Wang Lian-jun,Li Jian-sheng,et al.Adsorption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cadmium on strong-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09,(3):740-744.
[14] 王重,史作清.酚醛型吸附樹脂吸附VB12的熱力學(xué)研究[J].功能高分子學(xué)報,2003,16(1):1-5.
[15] 李海燕,汪東風(fēng),Siaka D,等.球狀殼聚糖樹脂對茶多酚的吸附熱力學(xué)和動力學(xué)研究[J].茶葉科學(xué),2009,29(4):313-318.
[16] 梁銳杰,陳炳稔.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法研究離子強度對活性炭吸附陽離子染料的影響[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4,20(1):54-61.
[17] 孫瑛,朱家文,陳葵,等.離子強度與溫度對大孔樹脂吸附紅霉素A的影響[J].華東理工大學(xué)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2009,35(1):15-20.
[18] 袁彥超,陳炳稔,王瑞香,等.新型交聯(lián)殼聚糖樹脂的制備及其對苯甲酸的吸附行為研究[J].化學(xué)學(xué)報,2004,62(8):84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