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伍春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胸外科,湖南衡陽 421001)
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
羅伍春
(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胸外科,湖南衡陽 421001)
目的探討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胸外科肺葉切除術后患者4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觀察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肺康復運動訓練1個月,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兩組患者分別于術前及術后1個月進行肺功能測定。結果患者術后一個月肺功能指標FVC、FEV1及MVV與術前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意義(P<0.01)。實施肺康復運動訓練1個月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及FEV1/FVC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肺切除術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肺康復運動訓練能有效改善肺葉切除術后患者的肺功能,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肺葉切除術 肺康復運動 肺功能
肺葉切除術是肺部疾患主要的外科治療方法,多數(shù)肺部疾患都可以通過肺葉切除術治療達到延續(xù)生命的目的。肺葉切除后,患者常因肺功能障礙出現(xiàn)胸悶、氣促及發(fā)紺等,并伴有疼痛、身體活動受限及其他合并癥如肺炎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肺康復運動訓練能改善患者的心肺耐力及周圍肌肉耐力、縮短住院時間及再住院率、改善呼吸困難、減輕焦慮、提高運動耐力及生活質(zhì)量。Carrieri-Kohlman等[1]研究顯示,肺康復運動訓練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時的呼吸困難程度,并減少再次入院次數(shù)。本研究旨在探討肺康復運動訓練對肺葉切除術后患者肺功能的影響,為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胸外科進行肺葉切除術的患者40例,其中男23例,女 17例;年齡 36~71歲,平均年齡(52±9.80)歲。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病例分為觀察組20例與對照組 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體重指數(shù)、有無抽煙、疾病種類、手術范圍及麻醉時間,經(jīng)t檢驗及χ2檢驗,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
1.2.2 觀察組 遵醫(yī)囑給予藥物治療、常規(guī)護理及為期1個月的肺康復運動訓練。術后第1周進行住院期間運動訓練,其他3周進行居家運動訓練。運動訓練內(nèi)容:(1)上肢運動:包括無負重舉臂和負重舉臂。負重舉臂即患側手臂負重250 g,健側手臂負重500 g,舉臂需與呼吸協(xié)調(diào),持續(xù) 15 min;(2)下肢運動:無負重抬腿和上下樓梯。上下樓梯即患者開始可手扶樓梯或在他人攙扶下,上下一級臺階,上下兩級臺階,由每次 2 min、5 min、10 min延長至15 min,逐步過渡到自己獨立完成上述動作;(3)呼吸肌訓練,患者取舒適體位,全身放松,腹部放置重250 g的生理鹽水袋,用鼻緩慢深吸氣使腹部凸起,每次凸起維持10 s,然后縮唇似吹口哨樣,用口慢慢呼氣,逐漸增加訓練次數(shù),持續(xù)訓練5 min。運動頻率為每天1次,每項運動時間視患者病情及耐力而定,逐漸增加運動時間至40 min,若患者感覺不適,則停止運動并休息。運動強度根據(jù)患者疲勞程度進行調(diào)整,患者每次要求休息時間以1 min為限?;颊叱鲈汉?每周進行電話隨訪1次,督促患者堅持康復運動訓練,保證運動干預效果。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術前及術后1個月使用美國生產(chǎn)的SENSOR MEDICS-2 200型肺功能儀進行肺功能測定,測定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 1 s用力呼氣量(FEV1)、最大通氣量(MVV)、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肺活量(FEV1/FVC)。其中FVC表示患者肺容量恢復情況,測量值越大越好;MVV、FEV1及FEV1/FVC表示患者呼吸肌恢復情況,測量值越大表明恢復得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建立數(shù)據(jù)庫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各測量指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患者術前與術后1個月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患者術前與術后1個月肺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 時間 FVC FEV1 M VV FEV1/FVC觀察組 術前 2.48±0.70 1.85±0.69 64.24±18.63 74.29±11.03(n=20) 術后1個月 1.99±0.60 1.55±0.39 57.46±15.29 79.81±11.46 t 6.158 2.310 2.979 -1.411 69.87±12.27(n=20) 術后1個月 1.79±0.42 1.24±0.23 56.16±11.8570.07±7.00 0.000 0.032 0.008 0.175對照組 術前 2.25±0.48 1.49±0.46 66.32±13.04 P t 5.799 2.592 4.398 -0.292 P 0.000 0.018 0.000 0.774
3.1 研究表明[2],術后早期患者肺功能明顯受損,肺活量可減少 50%~60%,一次通氣量可減少25%。由于麻醉、切口疼痛、胸部包扎過緊、膈肌麻痹以及術后胸腔積氣積液、全身營養(yǎng)狀況差、胸腔閉式引流等諸多因素影響,肺功能與術前相比有較大變化,3個月后開始逐漸穩(wěn)定[3]。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患者術后1個月的肺功能比術前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肺葉切除術后早期肺容量急劇減少,功能殘氣量減少,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以及廣泛存在的微小肺不張引起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肺間質(zhì)水腫、彌散能力降低和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減少,而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減少可促進肺泡擴張、產(chǎn)生肺水腫,同時肺泡擴張可引起毛細血管總橫截面積減少,血流阻力增加,導致可供氣體交換的肺泡面積減小,氣體交換功能受損[4]。因此,術后患者的肺功能明顯下降。
3.2 肺康復是根據(jù)臨床或生理學相關測定結果,對因慢性呼吸性疾病而受損和致殘的患者,系統(tǒng)地、科學地選擇診斷和治療方案,以達到患者最佳的日常功能和健康相關的生活質(zhì)量[5]。肺康復的直接目的是改善患者的心肺耐力及周圍肌肉耐力,是以運動療法為中心的綜合治療方法,肺康復運動訓練能提高COPD患者的活動能力、改善主觀癥狀,減少住院次數(shù),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對觀察組術后患者進行為期1個月的上肢、下肢及腹部運動訓練后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FEV1及FEV1/FVC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而肺功能指標FVC及MVV比較,差異雖無顯著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MVV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肺康復運動訓練能明顯改善肺葉切除術后患者的肺功能。其原因是:(1)上肢運動通過手臂及肩部肌肉的運動牽動胸部呼吸肌肉群運動,使胸部呼吸肌肉群參與呼吸過程,促進胸廓擴張,增加通氣量,從而改善呼吸效率,并提高胸部呼吸肌肉群的運動耐力;(2)進行下肢運動訓練,患者可在運動過程中通過深慢呼吸調(diào)節(jié)呼吸能力,增加潮氣量,提高肺泡通氣量,增加氧彌散能力,提高骨骼肌線粒體氧化能力,改善心肺耐力[6];(3)呼吸肌訓練主要目的是防止患者因呼吸肌疲勞導致呼吸困難、運動受限及高碳酸血癥等。腹部運動可增加膈肌活動范圍,增加潮氣量,減少功能殘氣量,提高肺泡通氣;同時改善了呼吸肌的耐力,減少術后疼痛,幫助調(diào)整病人的呼吸模式;并調(diào)動免疫系統(tǒng)的應急能力,增強免疫功能,從而促進肺功能的恢復。
[1]Carrieri-Kohlman V,Gormley JM,Eiser S,et al.Dyspnea and the affective response during exercise training in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ursing Research,2001,50(3):136-146.
[2]顧月清,廖美琳.肺功能檢查在肺癌切除手術前的應用[J].中國肺癌雜志,2000,3(2):162-163.
[3]Nezu K,Kushibe K,T ojo T,et al.Recovery and limitation of exercise capacity after lung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J].Chest,1998,113(6):1511-1516.
[4]張燦斌,毛毅敏,王強,等.肺癌行肺葉切除術后運動能力的評估[J].中國肺癌雜志,2003,6(1):77-79.
[5]Donner CF,Muir JF.Selection criteria and programmes for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COPD patients.Rehabilitation and Chronic Care Scientific Group of the Euro pean Respiratory Society[J].Eur Respir J,1997,10(3):744-757.
[6]Mador M J.Bozkanat E.Skeletal muscle dysfunc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Res,2001,2(4):216-224.
Pulmonary lobectom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raining Pulmonary function
羅伍春(1971-),女,湖南衡陽,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3.6
B
1002-6975(2011)16-1481-02
201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