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趙后鋒 耿德勤 楊文珍 劉 艷 孫東鵬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臨床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重型精神疾病。事件相關電位是與精神病學關系較為密切的一種認知電位,P300波幅低及潛伏期延遲是目前精神分裂癥生物研究中最有力的生物學發(fā)現(xiàn)[1],是認知功能受損的標志之一。雖然精神分裂癥在發(fā)病年齡、病前性格和藥物反應上有性別差異[2],但對在 P300異常的性別差異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以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 P300的性別差異,應用 P300與臨床癥狀相結(jié)合的方法,探索不同性別事件相關電位與陰性、陽性癥狀的相關性及差異。
1.1 對象
1.1.1 患者組 選取2010年1-9月在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共 60例,平均 (22.43± 5.18)歲,病期 (19.75± 15.62)個月 ,受教育年限 (11.02± 2.00)年。
1.1.1.1 入組標準 ①符合 CCMD-Ⅲ精神分裂癥標準診斷[3]的首發(fā)患者 60例;②所有患者對本項研究知情并愿意參加本研究,并征求其家屬或監(jiān)護人的知情同意;③入組前未服任何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心境穩(wěn)定劑等;④排除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其他精神疾病史以及明確的軀體疾病、藥物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zhì)依賴史和嚴重軀體疾病史;⑤無電休克治療史;⑥均為右利手。
1.1.1.2 分組 ①男性組:32例,平均 (22.43±5.18)歲,病期 (19.75± 15.62)個月 ,受 教育年 限 (11.02± 2)年 ;② 女性組:28例 ,平均 (22.43± 5.18)歲 ,病期 (19.75± 15.62)個月 ,受教育年限(11.02±2)年。
1.1.2 對照組 來自于徐州市東方人民醫(yī)院的醫(yī)護人員、實習同學、保潔人員及與患者無血緣關系的陪護 ,共選取 30例,其 中男 15例 ,年齡 20~33歲 ,平均 (26.15± 3.59)歲 ,女 15例,年齡 21~43歲,平均 (29.85± 5.89)歲,總平均年齡(28.00±5.16)歲。所有入組人員均為右利手,對本項研究知情并自愿參加;排除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疾病史,并排除有精神分裂癥和其他精神疾病家族史者,排除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明確的軀體疾病、藥物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zhì)依賴史。
1.2 研究方法
1.2.1 事件相關電位檢測方法 使用儀器為英國牛津公司生產(chǎn)的腦誘發(fā)電位儀,型號為040C004。記錄電極參照國際標準 10/20系統(tǒng)電極配位法,安置于 Pz,左耳垂為參考電極,額部接地,測試在隔音屏蔽室內(nèi)進行,電極與頭皮間電阻小于5千歐姆,極間電阻小于 2千歐姆,所用電極為直徑 8毫米的氯化銀盤狀電極。采用聽覺 oddball刺激序列 ,通過耳機給予聲刺激,強度為 80dB。一種為非靶刺激(non-target stimulus,N T),頻率為 1000赫茲,為低頻純音,聲音規(guī)律出現(xiàn),概率為80%;另一種為靶刺激(target stimulus,T),頻率為 2000赫茲,為高頻純音,聲音隨機出現(xiàn),概率為20%。靶刺激隨機穿插于非靶刺激中,靶刺激與非靶刺激的概率比為0.2/0.8,共疊加 100次,分析時間為刺激后 1000ms內(nèi)。記錄指標為①潛伏期:靶刺激 N1、 P2、 N2、 P3;②波幅:靶刺激 P3。
1.2.2 精神癥狀評定量表本研究選用何燕玲等人翻譯、修訂的陽性-陰性癥評定量表(PANSS)[4]。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計算陽性因子分、陰性因子分、復合因子分(陽性因子分減去陰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和總分(陽性因子分加陰性因子分子加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入組總分≥60分。對陽性因子分、陰性因子分和總分與事件相關電位 P300各項指標進行相關分析。
1.3 統(tǒng)計處理 采用 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的參數(shù)采用±s表示,所用統(tǒng)計學方法主要有檢驗、方差分析、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等級資料的 Spearman相關分析。
2.1 兩患者組與對照組事件相關電位各指標的比較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治療前男性、女性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對照組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 3組之間 N2、P3潛伏期及 P3波幅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 <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與對照組事件相關電位各指標的比較(±s)
注:*P <0.05,** P<0.01,下同
潛 伏 期波 幅組 別 N1 P2 N2 P3 P3男性組 (n=32) 170.53± 25.15 235.13± 28.91 306.88± 33.27 473.94± 37.93 3.86± 1.75女性組 (n=28) 166.32± 30.45 227.07± 25.64 298.00± 25.96 449.07± 24.07 4.98± 1.80對照組 (n=30) 168.50± 26.20 224.30± 24.95 282.30± 23.49 430.77± 33.35 6.06± 2.24 F 0.178 1.387 6.049** 13.717** 9.998**
2.2 男性組、女性組和對照組事件相關電位各項指標的兩兩比較 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礎上,3組間經(jīng)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兩患者組的 N2、P3潛伏期均明顯長于對照組,P3波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男性組和女性組的N2潛伏期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P3潛伏期及波幅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為P<0.01,P<0.05),見表2。
表2 兩組與對照組事件相關電位各指標兩兩比較
表3 男性組事件相關電位與 PANSS各因子分的相關(r)
2.3 兩患者組事件相關電位各項指標與PANSS量表各因子分相關性 經(jīng)相關分析顯示,男女患者組事件相關電位的P3波幅與 PANSS陰性分均呈顯著負相關性(分別為r=-0.557,P<0.01;r=-0.455,P<0.05),男性組 P2、N2和 P3潛伏期均與陰性分呈顯著正相關(分別為r=0.434,0.625,0.632;P均 <0.01);而女性患者組則無明顯相關性 ,見表3和表4。
表4 女性組事件相關電位與 PAN SS各因子分的相關(r)
事件相關電位 ERPs是從人的頭皮記錄到的與一定的刺激相關的反映認知過程的腦電生理學指標,是目前惟一能夠反映不受反應選擇和反應執(zhí)行影響的心理加工過程的客觀指標。其電位成分可分為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外源性成分包括N1、P1和 P2波,潛伏期短,受刺激的物理學特性影響較大;內(nèi)源性成分包括 N2、P3波,受心理因素影響較大,與個體的注意、記憶等認知過程相關。N2成份與刺激的分類有關,反映刺激的變異程度[5]。P3波幅主要反映與靶刺激有關的認知加工的量,而 P3潛伏期則反映不受反應選擇和反映行影響的刺激評價時間[6]。
本研究選擇對首次發(fā)病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檢測,可以排除抗精神病藥物或其他治療等混雜因素的影響,結(jié)果提示,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 ERP的 N2、P3潛伏期延長 ,P3波幅下降,與相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7-8],從而進一步證實了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即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同時性別也是影響受試者神經(jīng)電生理的重要因素,關于不同性別之間聽覺 ERPs波幅和潛伏期的報道有很大的爭議。Blackwood[9],倪明[10]等的研究支持不同性別之間 P300波幅、潛伏期無明顯差異的觀點;而 Turetsky[11]則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 P300的波幅低于、潛伏期長于女性患者,認為不同性別之間可能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學基礎,P300可能是這種病理生理學差異的標記之一。本研究對不同性別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 ERP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N2潛伏期無明顯差異,P3潛伏期及波幅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 Turetsky的報道基本一致。
有研究[12-13]報道陽性癥狀主要與顳葉海馬系統(tǒng)功能障礙有關,而陰性癥狀除與顳葉功能障礙有關,其額葉功能減退也較為突出,而額葉損害的表現(xiàn)與陰性癥狀一致。劉哲寧[14]等報告,陰性量表分與 P3波幅呈顯著負相關、與潛伏期呈顯著正相關,提示陰性癥狀越嚴重,P3波幅越低,潛伏期越長。高存友[15]發(fā)現(xiàn)靶刺激 N1、P2及 P3的潛伏期與陽性量表分呈負相關,而與陰性量表分呈正相關,提示陰性癥狀越嚴重,P300的潛伏期越長。但這些研究沒有就性別差異不同做出比較,本研究對不同性別的首發(fā)精神分裂癥運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進行精神癥狀評定,分別進行相關分析,結(jié)果提示 ,男性、女性患者組事件相關電位的 P3波幅與 PANSS陰性分呈顯著負相關;男性患者組 P2、N2和 P3潛伏期均與陰性分呈顯著正相關,而女性患者組則無明顯相關性。提示男性患者的陰性癥狀與其認知功能可能存在著更大的聯(lián)系,但具體機制尚需進一步研究。
事件相關電位為腦功能研究提供了較為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 ERP的定位能力差,在今后的研究中還應對不同腦區(qū)電位加以分析,并結(jié)合影像學檢查,采取動態(tài)縱向的研究方法,對精神分裂癥發(fā)病機制進行進一步研究。
[1]Williams L M,Bahramali H,Hemsley D R,et al.Electrodermal responsivity distinguishes ERP activity and symptomprofile in schizophrenia[J].Schizophr Res,2003,59:115-125
[2]Lewine R R,Walker E F,Shurett R,et al.Sex Differences in Neu- ro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mong Schizophrenia[J]. Am JPsychiatry,1996;153:117-120
[3]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84-188[4]何燕玲,張明園.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的中國常模和因子分析 [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8(2):65-69
[5]Brecher M,Porjesz B,Begleiter H.The N2component of the ev ent- related po tential in schizophrenia[J].EEG Clin Neurophysiol,1987,66:369-375
[6]楊文俊.大腦高級功能的神經(jīng)電生理 [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71-99
[7]張明島,陳興時.腦誘發(fā)電位論集 [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3:139-149
[8]侯剛,袁廷干,李加樂,等.精神分裂癥患者聽覺 P300的異常變化[J].中華神經(jīng)精神科雜志,1993,26(2):116-118
[9]倪明,郭其.精神分裂癥患者 P300的性別差異 [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1,10(6):30-31
[10]Blackwood H R D,Glabus M F,Dunan J,et al.Altered cerebral perfusion measured by SPECT in relativ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orrelations with memory and P300[J].The Britsh Journal of psychitry,1999,175:357
[11]Truetsky B,Colbath EA,Gur R E,et al.P300 Subcomponent Abnormalities in Schizophrenia: I 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Gender and Subtype Specific Differences in Refional pathology[J].Boil Psychiatry,1998,43:84
[12]Dvid D,SchnurJ,Belloiu A.Another search for the“hot”cognitions: appraisal,irrational belief,attributions,and their relation to emotion[J].Journal of Rational- emotiv e and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2002,20:93-131
[13]Neenan M,and Dryden W.When laddering and the downward arrow can be used as adjuncts to inference chaining in REBT assessment[J].Journal of Rational- emo tive and cog nitivebehavior Therapy,1999,17:95-104
[14]劉哲寧,龔耀先,趙鳳琴,等.陰性、陽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事件相關電位的比較 [J].湖南醫(yī)學,2000,17(5):329-331
[15]高存友,甘景梨,孔素麗,等.Ⅰ、Ⅱ型精神分裂癥事件相關電位對比及相關性研究 [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7,19(3):16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