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銘,李勝華
(上海市嘉定區(qū)婦幼保健院麻醉科,上海 201800)
術后惡心嘔吐是婦科腹腔鏡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20%~80%[1-2],嚴重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增加患者痛苦,還可能增加誤吸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因此,有效地預防和降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越來越為臨床所重視。本研究旨在觀察格拉司瓊聯(lián)合地塞米松、氟哌利多預防婦科腹腔鏡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區(qū)婦幼保健院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患者120例,年齡35~60歲,體質量45~70kg,體質量指數(BMI)<25kg·m-2,ASAⅠ-Ⅱ級。所有患者術前均無惡心嘔吐病史,24h未用任何止吐藥物,且肝、腎功能,電解質及生化指標均正常。將12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B、C 3組,各組40例。各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ASA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術前常規(guī)禁食8~12h,術前30min均給予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那0.1mg肌內注射。麻醉誘導均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芬太尼3~4μg·kg-1、異丙酚血漿靶(TCI)2~3μg·mL-1、羅庫溴銨0.6mg·kg-1,經口明視快速氣管內插管后,接麻醉機行機械通氣,潮氣量(VT)8~10mL·kg-1,呼吸頻率(RR)12~14次·min-1,吸呼比(I∶E)1∶2,保持術中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為4.67~6.00kPa。維持用藥:異丙酚TCI 1~2μg·mL-1,根據循環(huán)指標、呼吸恢復情況間斷靜脈注射芬太尼、羅庫溴銨。術中行CO2人工氣腹,氣腹后控制腹內壓(LAP)1.60~1.87kPa。術畢前30min,A組靜脈注射生理鹽水5mL,B組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沈陽光大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401)5mg+氟哌利多(上海旭東海普藥有限公司,批號:101004)2.5mg,C組靜脈注射格拉司瓊(寧波市天衡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10405)3mg+地塞米松5mg+氟哌利多2.5mg。術畢均采用曲馬多靜脈自控鎮(zhèn)痛。術畢自主呼吸恢復、神志清醒后,脫氧10min,SpO2持續(xù)>97%時拔去氣管內導管,送返病房并鼻導管吸氧6h。
觀察2組患者術后4、12、24h內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氧飽和度(SpO2)的變化及術后24h惡心嘔吐的發(fā)生情況。
Ⅰ級:無惡心嘔吐;Ⅱ級:輕微惡心,腹部不適,但無嘔吐;Ⅲ級:惡心嘔吐明顯,但無內容物吐出;Ⅳ級:嚴重嘔吐,有胃液等內容物吐出,必須用藥物予以控制。
所有數據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做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組患者術后4、12、24hMAP、HR、SpO2均平穩(wěn),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術后24hMAP、HR、SpO2變化的比較
表1 3組患者術后24hMAP、HR、SpO2變化的比較
組別 n MAP p/kPa 4h 12h 24h HR f/(次·min-1)4h 12h 24h SpO2φ/%4h 12h 24h A 組 40 93.1±8.3 95.8±8.5 92.3±7.2 85.4±7.1 90.5±8.6 90.4±9.6 97.5±1.2 98.0±1.1 96.6±1.4 B 組 40 94.1±8.9 92.5±7.6 93.6±7.8 93.8±9.2 92.6±9.3 90.2±9.0 97.0±1.3 97.9±1.2 98.5±1.0 C 組 40 95.2±8.8 94.7±9.0 93.8±8.6 89.4±8.9 90.3±9.7 89.5±12.1 97.1±1.1 98.1±1.0 98.2±1.1
術后24h內C組惡心嘔吐(Ⅱ-Ⅳ級)發(fā)生率明顯低于A組和B組(P<0.01或P<0.05),見表2。3組患者均未訴其他不適,B、C組未出現(xiàn)錐體外系等不良反應。
表2 3組患者術后24h惡心嘔吐情況的比較
婦科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手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但術后惡心嘔吐發(fā)生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恢復和休息。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因素很多,CO2氣腹、腹腔內手術刺激、麻醉藥物、術后疼痛及肥胖均可誘發(fā)惡心嘔吐[3]。目前,研究認為嘔吐中樞位于延髓外側網狀結構的背側,其化學觸發(fā)區(qū)(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在第4腦室頂部的極后區(qū)之上,化學觸發(fā)區(qū)包括了5-羥色胺(5-HT3)受體、阿片受體、膽堿能受體、大麻受體、多巴胺受體等多種與惡心嘔吐密切相關的部位[2]。格拉斯瓊是一種新型高選擇性的5-HT3受體拮抗劑,通過拮抗中樞化學感受區(qū)及外周迷走神經末梢的5-HT3受體,從而抑制惡心嘔吐的發(fā)生[4]。徐國海等[5]報道,地塞米松能夠減輕術后惡心嘔吐癥狀,其機制可能通過抑制中樞或外周5-HT3的產生和釋放,也可能通過改變血腦屏障對血清蛋白的通透性,降低血液中5-HT3作用于大腦催吐感受區(qū)的濃度,從而抑制惡心嘔吐的發(fā)生[6],且當其與其他抗嘔吐藥物聯(lián)合應用時能增強相應受體對抗嘔吐藥的敏感性,增強它們的抗吐作用。氟哌利多被認為能緩解惡心嘔吐的發(fā)生,但效果不理想,它通過阻滯邊緣系統(tǒng)、下丘腦和黑質-紋狀體系統(tǒng)等部位的多巴胺受體而產生作用[7],但錐體外系癥狀的不良反應比較嚴重。本研究中未出現(xiàn)錐體外系癥狀,可能與劑量較小有關。
為了降低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應該減少惡心嘔吐的危險因素和觸發(fā)因素,如糾正脫水和電解質失常、術后進食少量多餐、避免油炸食物、適當抬高頭部等。由于惡心嘔吐非單一受體激活所致,因此聯(lián)合多種藥物效果更佳,而且不同類型抗惡心嘔吐藥聯(lián)合應用,作用相加而不良反應常不相加。本研究結果顯示,C組應用格拉司瓊+地塞米松+氟哌利多聯(lián)合鎮(zhèn)吐,其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組(P<0.05),無一例發(fā)生嚴重嘔吐,無頭痛、眩暈、錐體外系癥狀等不良反應發(fā)生,具有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Beattie W S,Lindblad T,Buckley D N,et al.Menstruation increases the risk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nesthesiology,1993,78(2):272-276.
[2] 徐建國.手術后惡心嘔吐的防治[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6,22(7):556-558.
[3] 張鴻,王東信.婦科腹腔鏡手術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25(11):962-965.
[4] 吳小龍,唐利慶.格拉斯瓊聯(lián)合地塞米松預防全麻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海峽醫(yī)學,2010,22(11):134.
[5] 徐國海,余樹春,朱小紅.地塞米松減輕曲馬多術后鎮(zhèn)痛引起惡心嘔吐的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3,19(5):310.
[6] 魏俊生,陶孝池,朱華忠.托烷司瓊聯(lián)合地塞米松預防上腹部手術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0,14(3):336.
[7] 史創(chuàng)國,張春喜,黃荔剛.地塞米松聯(lián)合氟哌利多預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惡心嘔吐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0,12(8):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