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曄
2011年3月1日早晨,72歲的李庾南像往常一樣,沿著濠濱的道路,走進了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的校園。
這位年過古稀的老太太,并不是放不下心去探望孫子,而是去上課、帶班。她面色紅潤,步態(tài)輕松,看起來像是60,又像是才過50,精神矍鑠得叫人感嘆。她的聲音有些沙啞,卻充滿了磁性與底氣。
她的底氣源于學識,她的磁性來自內(nèi)心。
從1957年開始,她已經(jīng)當了54年的中學數(shù)學教師。
去年教師節(jié),吉尼斯紀錄鎖定了她的名字:李庾南,也深深刻下了她的特別:世界上連續(xù)任職時間最長的班主任,長達53年?,F(xiàn)在,這一紀錄還在延長。
在我看來,吉尼斯紀錄不過是一種有時有趣、有時無聊的游戲。但這一回,由于這個精神十足的老太太,在我心里吉尼斯紀錄開始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她是特級教師,捧過全國中學數(shù)學教育的最高榮譽“蘇步青數(shù)學教育獎”,她創(chuàng)立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先后獲得了“全國中小學教育改革金鑰匙獎”和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她是班主任,不僅培養(yǎng)的學生遍布海內(nèi)外,“內(nèi)功”也極為深湛,專著《班主任工作藝術一百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成為中小學班主任的培訓用書。
早已過了退休年齡,也該“船到碼頭車靠站”,看山看水看煙云去了,但這位江蘇省首批名師一再被續(xù)聘,她執(zhí)著地想要干下去。
她說:“能夠?qū)⒙殬I(yè)做成一輩子的事業(yè),并享受事業(yè)追求中的藝術感受,是我今生的最大幸福?!?/p>
對她而言,美好人生從“心”開始,教育就是面對心靈的事業(yè),充滿了心靈溝通、心心相印的幸福。
如同她的專著《班主任工作藝術一百例》的副標題,50多年來,她的教育之路上始終悠揚著“觸及心靈的足音”。
她每天這樣走著,平和、親切,又有力、溫暖。
觸及的,是學生的心靈;
回響的,是教育的幸福。
用心靈領跑
1957年,高中畢業(yè)生李庾南初出茅廬,走上了南通市啟秀中學的講臺。
那年,李庾南才17歲。她想,教師是個不錯的職業(yè),一定要捧牢這個飯碗,站穩(wěn)這個講臺。于是她給自己定下了“安分、認真、勤勉”的準則。雖然家離學校不遠,步行只要10多分鐘,可為了迅速勝任教學工作,李庾南住到了學校。早上和學生一起跑步、做操、打球,晚上走進辦公室備課,向老教師請教。當時,李庾南一周要上2l節(jié)課,可為了提高上課質(zhì)量,她常常是先聽老教師的課,再依樣畫葫蘆。雖然年紀輕,底子薄,沒經(jīng)驗,但她堅信天道酬勤,勤能補拙,鉚足了勁兒向書本學,向老教師學,向?qū)W生學,向?qū)嵺`學,珍惜每一個學習的機會。這種珍惜與投入,很快就得到了老教師的認可,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與歡迎。她融入了學生中間,像一個“大姐姐”,和他們打成一片,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處處站在學生的位置上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問題。
李庾南根據(jù)自己的體驗,認識到,學生最佩服那些課上得好,真正能讓學生習得知識、形成能力的教師。一旦學生對老師由佩服到崇敬,就會衷心地服膺教師的教育引領。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課上好,要讓所有的學生喜歡上她的數(shù)學課。因此,每一堂課她都認真?zhèn)湔n,設想自己就是學生,將怎么學,又希望老師怎么講;她研究和推敲每一句教學語言,力求準確、清晰、簡潔。
漸漸地,李庾南上的課,由生澀到成熟,由平淡到精彩。她班上的數(shù)學成績往往名列前茅,學校常常安排她開公開課。不僅學生服氣,家長們也樂意接納和非常歡迎這個“娃娃頭”。
1978年以后,中國進入了撥亂反正的發(fā)展時代,李庾南面對教改的新思潮,開始審視自己的工作,思考學生的未來,日漸覺得教師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一個飯碗,更是大有作為的事業(yè)。她意識到,“我與學生朝夕相處的3年,關系到學生未來的30年乃至一生,關系到一個家庭乃至國家的未來,所以我站在三尺講臺上,就應該心懷學生,放眼未來。既然這樣,那我就要有所追求、有所建樹,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學生?!?/p>
懷著這樣樸實的想法,在領導、專家和同事們的支持下,李庾南毅然投身教學改革。她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關注“學”的行為,先后經(jīng)歷了“學生自學數(shù)學能力及其培養(yǎng)”、“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創(chuàng)建”、“優(yōu)化學習過程,改善教學結(jié)構(gòu)”、“學程導進技藝研究”、“主體性教育研究”、“學生學力的形成及其發(fā)展”六個階段的探索實踐,實現(xiàn)了由單純研究教師“教”到研究學生“學”的轉(zhuǎn)變。這些研究與實踐,和后來的新課程以生為本的理念恰相吻合。
一開始,李庾南也跳不出教師“滿堂灌”的怪圈,認為學生是靠老師教會的。老師多講,學生多得;老師少講,學生少得;老師不講,學生就可能無所得。她雖然溫柔親和,卻也迷信于“講”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在“講”上花工夫。她注重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學內(nèi)容,然而講的是不是學生需要的,能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學生是不是在“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下學習,她卻沒有考慮過。好在一直研究學生,心理距離并不遙遠。
通過學習、反思,李庾南知道了自己與理想的教育的差距。她泡在教學實踐中,抓住一切機會去試,去摸索,去闖新路子。她逐漸體會到,學生不是老師講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指導、幫助下學會的。她就在引導學生學會上下功夫,先是讓學生多讀多練多做題,結(jié)果任務多,負擔重,效果不太好。由此,她進一步認識到,學生要學會,還得講究方法,就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學數(shù)學的能力。這樣一來,就找到了路子,研究初戰(zhàn)告捷,不僅有效地改進了教法、學法,還獲得了“江蘇省普通教育改革優(yōu)秀成果獎”和“全國中小學改革金鑰匙獎”。后來,她帶領課題組開展了“優(yōu)化學習過程,改善教學結(jié)構(gòu)”的探索實驗,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科研的“門外漢”嘗到了教改的甜頭,更加堅定了科研興教的信念。于是,她更為深刻地回顧幫助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全過程,反思有效課堂與無效課堂的區(qū)別,經(jīng)常與同行切磋,與學生座談:什么樣的課,怎樣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快、更長久地獲得知識。
實踐——反思——實踐,在反復的研究與實驗中,李庾南迎來了頓悟的閃電,總結(jié)出“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所謂自學,強調(diào)學生自主、自信、自為;議論,強調(diào)自主學習基礎上的交流、合作、競爭;引導,強調(diào)點撥、促進、升華。這一教學法將教法和學法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學生的主體性可得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幫助、促進作用也得到尊重。這一課題在南通以及更廣的范圍進行了實驗、推廣,其成果獲得了首屆江蘇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成果一等獎。
“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
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學習,而在于對學生生命活力的激發(fā),師生、生生心靈的互動。數(shù)學課堂中的“引導”,不再僅僅是教師引導學生,也還有學生引導學生,甚至學生引導教師。課堂中的互動,不再僅僅是教師去調(diào)動學生,還努力做到師生雙方生命意義的互動。李庾南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了智慧的課堂、生成的課堂、生命的課堂,學生在這里品嘗著成功抵達的快樂和思維歷險的歡暢。
李庾南解決的其實不僅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學會問題,更是學生學習的動能問題。在她的課堂中,確立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其終極目的是促使學生自我開發(fā),在學習活動中自主、自動、自由地發(fā)展,成長為善于學習的“世界人”。
在“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研究實驗中,李庾南看起來是在用智慧實驗,其實,她是在用心靈領跑。
作為班主任,李庾南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個求知若渴的學生,還有不會學習、不愛學習甚至不想學習的孩子。在人的教育中,光靠學科教學的睿智和犀利,遠遠不能解決問題。
她說,美好人生從“心”開始,教育就是面對心靈的事業(yè),應該發(fā)生在心靈距離最小的時刻。她認為,德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的小數(shù)點集合成德育的數(shù)列。她確信每個學生都會有進步,要平等地對待他們,給予機會,讓他們在困難和挫折中自覺歷練。
因此,在一個個青蔥的成長隊列中,李庾南從來不放棄“最后一個”。她說:“每一個學生和我的孩子一樣重要,我也是他們的母親。”
李庾南把心靈的養(yǎng)護和智慧的培育作為教育的兩翼,支撐著孩子們跑起來、跳起來、飛起來。
心的言傳、愛的身教,讓李庾南擁有了學科名師之外的神奇力量。
用心靈領跑,她無須號召,就贏得了無數(shù)真誠的追隨者。
讓內(nèi)心敞亮
李庾南半個多世紀的教育之路,并非灑滿了“燦爛的陽光”。
從捧飯碗到搞事業(yè)這一超越的過程里,有著無數(shù)的挫折、困難甚至痛苦。一個普通的女教師、平凡的家庭主婦,要克服多少困難,舍棄多少屬于自己的休閑時間,要面對多少誤解、嘲笑和攻擊,才能抵達自己夢想的輝煌。
有很多回,她甚至有過放棄的閃念,但只要想起孩子們期盼的眼神、家長信任的托付,一打開書本,一走進教室,決心和信心就又回到了她的身上。
李庾南教的班,每一屆都很優(yōu)秀,她的學生你追我趕,許多人考上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學府,有的還出國留學深造。但作為班主任,李庾南卻兼收并蓄,從來不拋棄那些智商、品質(zhì)有瑕疵的孩子。
有人總結(jié)李庾南的班主任工作藝術,認為她有這樣的基本策略:
首先是以身作則的人格垂范策略。教育的實質(zhì)就是以人格影響人格,以人格塑造人格。李庾南用高尚的師德、淵博的學識和無痕的大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人總要有一點精神的”,她時常這樣勉勵自己,勉勵學生和年輕教師。她重“言傳”,更重“身教”。老師和學生們每天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早晨7點鐘,李老師準時笑吟吟地站在教室門口迎候每一位學生,接下來,上課、批改作業(yè)、找學生談心、和青年教師交流、指導徒弟上課;下午準時到教室送學生們放學,有時還要接待一些外地訪客,或外出講學,但她一節(jié)課都不肯落下。工作量之大、強度之高,許多年輕人也比不上。私下里,大家都敬佩地稱呼她“超人”。以血肉之軀,做超人之事,只有一個字可以成為理由:愛!
作為開宗立派的中學數(shù)學教師,李庾南長期致力于教改,創(chuàng)立了“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后,又潛心進行“學力”研究,讓學生從自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開始生成自主獲取、自主構(gòu)建、自主發(fā)展、自主超越的態(tài)度、知識和能力。在她的課堂上,教師智慧洋洋,學生信心滿滿,師生互動,水乳交融。
有一句話人們說了許多次: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衡量教師優(yōu)劣的最為重要的尺度。有一件事,李庾南做了幾十年:用無痕的愛,做有益的事。對學生,她懷有無限的親子之愛。對著面前的孩子,她甚至會產(chǎn)生強烈的神圣使命感,愛是需要,也是社會交給的重任。懷著這份愛,她從容地面對班務工作中發(fā)生的一切,充實地走過流淌歲月中的每一個日子。她說,自己離不開孩子,和他們在一起,心里才踏實,才快樂。班主任工作已成為她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則是她的生活方式。
第二個是由點及面的細節(jié)放大策略。天下大事必成于細,李庾南54年如一日,一直堅守在班主任的崗位上,工作細致、細密、細膩,那精到的細節(jié)管理令人擊節(jié)。
她樂于褒獎激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李庾南擅長做“催化劑”,她從不吝嗇贊美之辭,總是及時褒揚,與學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成就的光榮,從而催生更大的信心與動力。學生小張說話口吃,課上也不發(fā)言。這個細節(jié),李庾南沒有放過,而是時時放在心上。她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張的口吃主要來自心理障礙。于是,在一次數(shù)百人觀摩的示范性公開課上,她以過人的膽識,指名要沒舉手而且在課上從不發(fā)言的小張回答。她和藹地微笑著,用真誠和信任的目光緩解了小張的緊張;用等候和期待,激勵小張思考;甚至用語氣和教態(tài),凸顯問題的關鍵。在數(shù)百道關注的目光中,小張終于回答出來,居然也不口吃了!從此,小張的口齒和思維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歡暢。
她長于牽引誘導。沒有理解,就沒有真正的交流。班主任應該善于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她非常注重理解式誘導,擅長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作適度放大,一句貼心的話語,往往勝過幾十句的道德說教。小王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能力欠佳,成績總處于班級下游,但她人品好,自己掏錢為班級買抹布和肥皂盒等,主動幫助生病同學就診。李庾南得知這樣的細節(jié),第二天就會在全班放大,讓每個同學都關注他人之長,鼓勵他們自尊、自信、自力地發(fā)展。
細節(jié)是魔鬼,細節(jié)也是天使。李庾南實施細節(jié)放大策略,或以個別談話,耐心開啟;或借群體優(yōu)勢,全班討論;或用經(jīng)典故事,持續(xù)浸染;或以活動聚會為語境;或借旅游參觀為契機;或化家庭個性為資源……從一個個教育“細節(jié)”中,學生所得到的不只是一時一事的表揚或批評,而是養(yǎng)護一生的心靈滋補。
李庾南說:“教育不是雕塑卻勝似雕塑,把心靈或德行上的瑕疵和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塑造出文明和諧的大寫的人?!?/p>
54年來,她做的,就是帶著學生一起曬太陽。
思想道德的太陽,讓心靈越來越敞亮。
心靈的幸福
李庾南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的快感。在課堂上,她總是微笑著,如翩飛的蝴蝶,激起學生們智慧與情感的風暴。每當上好一堂精彩的隨堂課,她會快樂得像個孩子。這種美的心境,成
為她的一種風格。
不過,還有更快樂的。李庾南說:“教師的藝術快感不僅來自于教學的喜悅,更來自于塑造靈魂的成功。”
她是樂于當好“經(jīng)師”的,但更看重的還是“人師”。特別是近20多年來,她以一位母親或奶奶的心態(tài),從“假如我是學生”想起,從“最后一名學生”關心起,無微不至、深思熟慮、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孩子們成長的心靈。她用情感的觸角,而不是名師的權(quán)威,輕輕觸及學生敏感的心,輕輕地幫助他們調(diào)整飛翔的方向。
她總愛走近學生,在與學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達到生命的交流與融合,在引導學生奏響生命交響樂的同時,從中體會到生命的自我價值,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悅。
年過古稀的李庾南,最大的享受就是無數(shù)學生成才了,成家了,立業(yè)了,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了。當接到電話、收到賀卡,她內(nèi)心的喜悅無法用言語表達。每逢此時,她會忘記這些年來所有的辛勞、煩惱、汗水甚至淚水,感到至高無上的幸福。
她說,“我一直認為,我的幸運就是選擇了當一名教師?!?/p>
風來雨去,寒來暑往,54年來,送別了多少學生,李庾南已無法記起。她只是常會遇到,有的家庭祖孫三代都是她的學生。
年齡是一種“代溝”,72歲的李庾南如今面對的該是“代代代溝”了。但好像,這代溝里盡管波濤洶涌,卻有一道心靈的虹橋飛架南北東西。
那該是一座怎樣偉岸的心靈立交橋啊!
2007年,在李庾南圓滿地送走了又一屆初三學生,再次取得輝煌成績的時候,小張同學的一篇回憶文章,寫出了學生心目中李老師的風采:
“來到啟秀中學,我是幸運而幸福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遇到了這樣一位偉大、負責、嚴格、體貼的好老師。
她是一位偉大的老師。記得有位哲人說過:平庸的老師敘述,良好的老師解釋,優(yōu)秀的老師演示,偉大的老師啟迪。李老師無疑是偉大的,她到達了一個老師的最高境界。她指導我們自學,鼓勵我們思考和討論,讓我們從學習數(shù)學中學會數(shù)學。她不僅教我們數(shù)學,還教我們怎樣做人。
她是一位負責的老師。她至今還堅守在那方不大卻意義深遠的舞臺,她就像一棵常青樹,永遠是那么精力旺盛,連很多年輕人都比不上她。在李老師與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班獲得?!拿靼嗉?、?!畠?yōu)秀團支部、市‘優(yōu)秀團支部的光榮稱號,我們還連續(xù)三年奪得校運動會第一名。沒有李老師的認真負責,也就沒有這些輝煌的成績。
她是一個嚴格的老師。她是個認真的人,所以不能忍受不認真。如果你不認真。她會嚴厲地批評你、教育你。記得有一次,自己由于沒有好好看書,也曾被李老師在課上狠狠批了一句‘不認真,當時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你犯錯誤的時候,她不會縱容你,這對于那些處在成長關鍵期的我們是多么重要啊!
……
“李老師經(jīng)常教導我們要追求最好,她實際上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每一件事情她都盡最大努力去做,并且力求做到最好。神圣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使她不停地尋求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而頑強拼搏的精神更是她永葆青春的秘訣和奮斗不息的動力。”
從小張的文章里,我們可以看到,做李庾南的學生,有著怎樣的幸運與幸福!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面臨著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辛苦,學生痛苦,而學生的素質(zhì)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李庾南認為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不能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充分注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不解決這個問題,再理想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科書,都只能是紙上談兵。李庾南的成功,就來自于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力”為內(nèi)核的教育思想。
當學生成為主體,當進步成為主題,學習與生活的幸福,不言而喻。
李庾南是名師,卻放下自己的架子,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在她看來,三人行,必有我?guī)?,學生和家長都可以是教師的老師。為此,她追求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師生的共同成長。她從不放任自流、不放棄批評學生,卻從不動輒訓斥學生。當學生認為老師的批評出于善意,自然會平靜甚至愉快地接受,哪有沖突可言?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就能找到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
李庾南明白,青蘋果還需要成熟的時間和機會。所以,她從不粗暴地打斷孩子感情的成長,而是在問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后,輕輕地告訴他們成長的方向。
高明的教育者不是輕易去指責和打斷什么,而是提醒那個該去的方向。
為了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正確的人生方向,李庾南不喜歡用說教來代替學生思想。她最愛用的,還是活動引路的策略。
她認為,教育起于生活,止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不管升學壓力有多大,她總是堅持尋找生活中的德育源泉,帶領學生們走出校園,感受生活。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的人團宣誓,復旦大學圖書館里的學術體驗,軍營里學生們席地而眠、長途拉練,拓展訓練基地上學生們的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還有軍山上觀日出,黃泥山下的野炊,游輪上看長江……她一向親力親為,和學生們一起集體活動,投入課堂里難以實現(xiàn)的教育和回味。到大自然里走走,汲取校園里沒有的營養(yǎng),讓學生回到生活本身,真正成為活動、實踐的主體,其間的陽光雨露、風霜塵埃、山水花木,都將在學生心里留下難忘的印記,讓他們豐富認知、碰撞思維、砥礪品德。
“生活處處皆德育”,“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李庾南打破教學活動中教書與育人“兩張皮”的傳統(tǒng)陋習,讓學生在體驗中成長。她開展寓教于樂的“課間游戲”,讓學生樂中學;開展多種多樣的社會公益活動,讓學生做社會的主人;開展求真務實的管理自我活動,讓學生在校園中做“伙伴”。
德育和現(xiàn)實生活的無縫對接,讓德育實踐生活化,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能感受到心靈與世界的交流、碰撞與相互豐贍。
54年來,李庾南送走了一屆屆學生,每一屆都有許多優(yōu)生跳上來、冒出來。
李庾南對許多學生考進優(yōu)秀高中、走進重點高校固然是津津樂道,但更讓她欣慰的是,每一個學生都能走向自己的夢想。就如當年班上一位因為外傷而智力受損的小曹,經(jīng)過學習,豐富了知識,培養(yǎng)了技能,最終開了小店,“生活得很好,很幸?!?。對此,李庾南倍感欣慰和快樂!
李庾南說,讓每一個學生心里都是“艷陽天”,對生活充滿自信和陽光,這才是班主任的成功1
54年來,從起步到摸索,再從成熟到精湛,李庾南以生活化、生動化、創(chuàng)新化的班主任工作實踐,撰寫了一部青少年思想工作的簡寫本。
如今,李庾南還在一步步地向前走著。
在教育的理想之路上,她不斷邁進,樂在其中。
左腳是期盼,右腳是幸福。
而心靈,正享受那輕快而有力的足音。
簡介:李庾南,女,1939年生,江蘇南通人。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高級教師,中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曾獲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是江蘇省中小學榮譽教授。i989年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1995年評為全國勞動模范,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后當選江蘇省婦聯(lián)七屆執(zhí)委、江蘇省八屆人大代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50多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和數(shù)學教學工作,在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方面均成績斐然。
(責任編輯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