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
(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32)
用稀酸液溶解殼聚糖后形成的黏稠溶液[1-3],可作為種子包衣膜劑[4-5]。乙酸(又稱為醋酸)價格低廉、易揮發(fā),對環(huán)境無污染,并有一定的殺菌作用[6-7]。因此,本試驗研究不同濃度的乙酸溶液拌種后對大白菜種子田間出苗的影響,以篩選出濃度較適宜的乙酸溶液作為殼聚糖的溶解劑。
以太原二青的B粒徑和C粒徑等級種子[8-9]作為試驗材料。
燒杯,量筒,移液管,種子盒,天平(分度值0.1 g),乙酸(36%,天津市天大化工實驗廠產(chǎn)品),紙袋,鋁箔袋,多功能薄膜封口機(DBF-900型,溫州市自動封口機廠產(chǎn)品),廣泛試紙(pH值為1~14,上海試劑三廠產(chǎn)品),白瓷盤。
試驗于2003年7月進行。(1)B粒徑等級種子。設(shè)4個拌種處理,即處理1.0.5%乙酸溶液;處理2.1.0%乙酸溶液;處理3.1.5%乙酸溶液;處理4.自來水(拌種對照)。每個處理用種子20 g,用種液比30∶1。拌種后,用于當年或來年田間播種。設(shè)4次重復,于7月11日播種。(2)C粒徑等級種子。設(shè)5個處理,其中處理1~4同B粒徑等級種子,處理5為干種子(種子不作任何處理,為普通對照),每個處理用種子12 g,其余同B粒徑種子,于7月18日播種。
(1)取自來水34 mL和36%乙酸2 mL混勻,得2%乙酸母液,裝入試劑瓶備用。
(2)7月10日,取2%乙酸母液1 mL和自來水3 mL配成0.5%乙酸溶液,pH值為3~4;取2%乙酸母液1 mL和自來水1 mL配成1.0%乙酸溶液,pH值為3;取2%乙酸母液1 mL和自來水0.33 mL配成1.5%乙酸溶液,pH值為2~3。稱取B粒徑等級種子4份,每份20 g。分別取0.5%,1.0%,1.5%乙酸溶液及自來水各0.68 mL,放入標有處理號的4個燒杯中,再加入種子,各用小藥勺輪流攪拌,使種子表面呈均勻濕潤狀,過10 min,種子呈分散狀,再放置20 min,把各燒杯內(nèi)的種子平攤在標有處理號的白瓷盤內(nèi),在室內(nèi)晾約1 h,之后從每白瓷盤內(nèi)隨機數(shù)取400粒種子,每100粒裝在1個紙袋內(nèi)(為1個重復),第2天播種。剩余種子再晾4 h,按處理分裝于紙袋內(nèi)(訂書針封口)和鋁箔袋內(nèi)(壓膜封口),在室溫下貯存,第2年播種。
(3)7月17—18日完成C粒徑等級種子的5個處理操作,均同B粒級等級種子。
(4)2004年7月,開啟B粒徑(7月2日)和C粒徑等級種子(7月14日)各處理的包裝袋,從紙袋和鋁箔袋內(nèi),按步驟(2)隨機數(shù)取種子播種。
(5)播種方法和調(diào)查出苗數(shù)同文獻[8-9],并統(tǒng)計紙袋貯存和鋁箔袋貯存種子的出苗數(shù)。
2.1.1 2003年試驗結(jié)果 由表1可知,3個乙酸拌種處理的出苗勢(69.5%~71.3%)和出苗率(71.5%~76.0%) 均高于處理 4的出苗勢(66.8%)和出苗率(69.0%),而且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隨著乙酸溶液濃度的增加,出苗勢和出苗率有增高的趨勢,其中,處理3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分別為71.3%和76.0%,均高于其他處理。
表1 2003—2004年B粒徑等級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2.1.2 2004年試驗結(jié)果 從表1可以看出,紙袋貯存1 a后,3個乙酸拌種處理的出苗勢(22.8%~29.8%) 均高于處理 4的出苗勢(22.5%)。從出苗率來看,處理1(42.8%)和處理3(46.0%)均高于處理 4(41.3%),其中,處理 3 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分別為29.8%和46.0%,仍高于其他處理。鋁箔袋貯存1 a后,3個乙酸拌種處理的出苗勢(33.5%~37.5%)均高于處理4的出苗勢(33.3%)。從出苗率來看,處理2(50.5%)和處理 3(48.8%)均高于處理 4(47.5%)。其中,處理 3仍表現(xiàn)出較好的出苗勢(37.5%)和出苗率(48.8%)。處理2的出苗勢雖低(33.5%),但出苗率(50.5%)最高,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說明乙酸拌種可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種子抗逆性和耐貯性。播后6 d紙袋貯存的出苗數(shù)為513株,鋁箔袋貯存的為577株,鋁箔袋貯存效果略優(yōu)于紙袋貯存。前期出苗勢偏低,可能與土壤墑情差有關(guān)(7月6日和7日,分別用噴壺澆1次水)。
2.2.1 2003年試驗結(jié)果 由表2可知,3個乙酸拌種處理的出苗勢(61.0%~69.5%)和出苗率(62.5%~70.5%) 均高于處理 4的出苗勢(60.0%)和出苗率(63.3%)及處理5的出苗勢(62.5%,處理1除外)和出苗率(61.5%),而且幼苗生長正常,無藥害;其中,處理2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分別為69.5%和70.5%,均高于其他處理。
表2 2003—2004年C粒徑等級種子田間出苗調(diào)查
2.2.2 2004年試驗結(jié)果 由表2可知,紙袋貯存1 a后,只有處理2的出苗勢(50.5%)和出苗率(45.3%)均高于處理4的出苗勢(42.5%)和出苗率(35.0%)及處理5的出苗勢(48.5%)和出苗率(44.3%)。鋁箔袋貯存1a后,從出苗勢來看,只有處理1的出苗勢(46.8%)高于處理4(42.0%)和處理5(43.0%)。從出苗率來看,只有處理2(39.3%)高于處理4(36.5%)和略低于處理5(39.8%),而且幼苗生長正常,沒有藥害。在播后8 d的田間出苗數(shù),紙袋貯存的為526株,鋁箔袋貯存的為423株,紙袋貯存效果優(yōu)于鋁箔袋貯存。由于黃條跳甲、小菜蛾幼蟲等咬死幼苗,使得播種后8 d的出苗數(shù)低于播種后4 d的出苗數(shù)。
試驗表明,用種液比30∶1,1.0%,1.5%乙酸溶液拌種處理太原二青B粒徑和C粒徑等級種子后,無論當年播種或貯存1 a后播種,幼苗均生長正常,無藥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種子的抗逆性和耐貯性,提高種子的出苗勢和出苗率。對以B粒徑等級種子為主的混合種子可使用1.5%乙酸溶液拌種,對以C粒徑等級種子為主的混合種子可使用1.0%乙酸溶液拌種。B粒徑等級種子用1.5%乙酸溶液拌種后,可用較為密閉的鋁箔袋貯存,效果較好;C粒徑等級種子用1.0%乙酸溶液拌種后,可用通氣性較好的紙袋貯存,效果較好。
[1]黃麗萍,劉宗明.甲殼質(zhì)、殼聚糖在農(nóng)業(yè)上的應用[J].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1999(6):18-21.
[2]趙蕾,汪天虹.幾丁質(zhì)、殼聚糖在植物保護中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植物保護,1999,25(1):43-44.
[3]張敏恒,鄧忠賢,徐江.甲殼質(zhì)在農(nóng)業(yè)上的開發(fā)及應用[J].農(nóng)藥,2001,40(4):3-5.
[4]覃志英,盛家榮,陳超球.殼聚糖的加工技術(shù)及應用[J].農(nóng)牧產(chǎn)品開發(fā),1999(9):3-5.
[5]樊明濤,陳錦屏,姜麗.殼聚糖涂膜對甜椒和黃瓜的貯藏效應[J].中國果品研究,1999(4):12-14.
[6]王箴.化工詞典 [M].4版.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1074.
[7]郭振楚.甲殼素研究進展 [J].日用化學工業(yè),1997(2):29-38.
[8]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不同粒徑大白菜種子的部分生物特性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2):120-123.
[9]程伯瑛,程季珍,武峻新.大白菜不同粒徑種子水分蒸發(fā)動態(tài)研究[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9):943-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