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張慧玲
宮頸糜爛(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xiàn),是婦科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的高危因素,而宮頸糜爛與HPV的感染又有密不可分的關系[1]。因此認為,宮頸糜爛應給予積極治療,診療不及時容易形成宮頸癌變。宮頸糜爛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目前以物理治療為常見,陸續(xù)用于臨床的物理方法包括:微波、電熨、電灼、冷凍和激光等[1-2]。我院對108例宮頸糜爛患者采用天津賽盟TJSM-2000-1電刀行淺部電凝(電灼),治療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研究對象: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5月共108例宮頸糜爛患者,均有臨床癥狀如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及腰部疼痛等,其中Ⅰ、Ⅱ和Ⅲ度宮頸糜爛分別為 44例,44例和 20例,年齡20~52歲。
2.宮頸糜爛診斷標準:根據(jù)教科書上的診斷標準,宮頸糜爛分度方法,根據(jù)糜爛面積的大小進行劃分,當糜爛面積小于整個宮頸面積的1/3為輕度宮頸糜爛;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1/3~2/3之間者為中度糜爛;糜爛面積占整個宮頸面積2/3以上者為重度糜爛。
3.治療方法:治療前排除假性糜爛、陰道及上生殖道炎,宮頸細胞學篩查排除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月經(jīng)干凈3~5天進行,選手動電凝40~60 W間斷灼病變部至碳化,創(chuàng)面呈淡黃色為宜。觀察術中術后出血量、出血時間、愈合時間、術后并發(fā)癥及治愈率。術后1個月、2個月、3個月各復查一次,3個月后觀察治療效果。宮頸光滑,糜爛面消失為治愈標準。
4.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7.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和統(tǒng)計分析,對不同型別宮頸糜爛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8例患者術中、術后出血量極少,3個月后復查,治愈97例,治愈率達89.8%,其中Ⅰ、Ⅱ和Ⅲ度糜爛的治愈率分別為 97.7%,88.6%,75.0%,糜爛程度越輕治療效果越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77,P<0.05)。術后并發(fā)感染發(fā)生率低。見表1。
慢性宮頸炎是已婚婦女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發(fā)生率達50%以上,最常見的表現(xiàn)是宮頸糜爛,其中部分可繼續(xù)發(fā)展為宮頸癌[4]。慢性宮頸炎以局部治療為主,物理方法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療方法之一,其原理是以各種物理方法將宮頸糜爛面單層柱狀上皮破壞,使其壞死、脫落后為新生的復層鱗狀上皮覆蓋[5]。從本研究可以看出,電凝治療術中出血少,考慮主要是通過高溫使組織凝固脫水,蛋白質變性黏結形成均質膠狀結構,使血管管腔結構閉塞或出血創(chuàng)面凝固而達到止血的目的[6]。但使用中應注意:電凝時不應過寬過深,由內向外,用力均勻,糜爛面出現(xiàn)少量出血時應加快電凝速度,使毛細血管結痂達到止血。此外,電凝術后并發(fā)癥少,治愈率高,輕度糜爛治愈率可達97.7%,并且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費用低,副作用少,是農村宮頸糜爛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適宜在基層應用,其療效與宮頸糜爛程度有一定關系,重度宮頸糜爛患者治療效果不如輕度糜爛患者。通過對108例臨床療效觀察,電凝治療是一種較理想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基層醫(yī)療機構推廣。
表1 電凝方法治療宮頸糜爛患者的療效
1 關影,鄭永娟.用PCR技術檢測宮頸糜爛和宮頸癌標本中HPV DNA 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1992,7(3):60-61.
2 李才英,蒙春蓮.微波聯(lián)合干擾素α-2b栓治療宮頸糜爛100例的臨床觀察[J].中國基層醫(yī)藥,2006,13(10):1701-1701.
3 陳惠芬.α-干擾素配合微波治療宮頸糜爛320例臨床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6,33(4):622-622.
4 李志英.自凝刀射頻熱凝固治療重度宮頸肥大的臨床體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7,23(6):487-488.
5 劉方珍,康楷,周關鍵,等.納米銀治療慢性宮頸炎80例[J].中國藥業(yè),2004,13(6):72-72.
6 田湘娥,蔣衛(wèi)紅.鼻內窺鏡下高頻電凝止血在鼻出血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03,9(6):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