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同幾位老朋友聚餐。老張剛夾了一塊紅燒肉,就聽他的老伴吼道:“你怎么不注意啊,醫(yī)生不是早告訴你少吃肥肉嗎?”他的老伴一邊說著一邊用筷子將肉打掉了??粗y堪的老張,一桌人也陷入了尷尬。同事多年,大家都知道老張的妻子對他是真心疼愛,老張上班時他的妻子每次都給他帶上可口的飯菜。
但是,我們私下議論起來都覺得,老張的妻子對丈夫的關愛有些居高臨下,沒有把丈夫擺在平等的位置上。夫妻之間,不論誰對誰,都應和和氣氣。特別是到了老年,關愛更應講究方式方法。即使自己正確,也不應太粗暴,特別是在外人面前,要給對方留一點面子。在家務事上也不應大小事都自作主張,剝奪對方的參與權。
有些老夫妻之間因為熟悉親昵,說話常常不自覺地帶著埋怨的語氣,如:一方問:“吃飯了嗎?”另一方回答:“我不吃飯,還餓著?”還有如天冷時一方要出門,另一方提醒道:“出門多穿點衣服?!被卮饎t是:“我還不明白嗎?”或者天熱時,一方提醒道:“出門拿著扇子?!绷硪环絼t回答:“還用你說?”本來可以用很簡單的話如用“我吃了”、“我穿了”、“我拿了”回答,不必用讓人反感的語言,讓旁人聽后很難接受。
老秦是個有情有義的人,只是不會“說話”。一天中午,妻子小王為老伴老秦包了餃子,而自己打算吃剩飯。誰知老秦吃了幾個餃子就離開了飯桌。小王忙問:“為什么不吃了?”老秦面無表情地說:“吃飽就行了,還想叫我吃得撐破肚皮???”一聽真惱火,這時小王冷靜了一下,才明白了:老秦是想讓她也吃幾個餃子。這本來是好意,卻說了不中聽的話。小王溫和地對老秦說:“我知道你是為我好,想讓我吃幾個餃子??稍拕e這樣說呀,你就說‘你也吃幾個餃子吧,以后剩飯我們分著吃?!崩锨芈犕旰?,笑著認錯了。
有一家人的廚房灶臺上爬滿了螞蟻,妻子正懊惱切完的水果汁沒擦洗干凈時,丈夫笑著說;誰叫我們家這么甜蜜呢!一句話消除了妻子眉宇間的皺紋,還換來滿面笑容。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可能是個好人。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若是一顆豆腐心,卻帶著一張刀子嘴,任誰也不敢多交談。
夫妻之間談話一般有五種表現(xiàn)形式:建議型、商量型、命令型、埋怨型和斥責型,前兩種是人們?nèi)菀捉邮艿?,而后三種則是任何人都會反感的。
每個個體都是一個不同的世界,不可能完全認同和接納對方的所有感覺,希望對方成為自己情緒的垃圾桶、語言的儲存箱是不理智的想法。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說好話。用最溫暖的語匯表達最真摯的情意。說話是一輩子的大事,每對夫婦不管過去怎樣相處,到了老年,要把話說得有贊美而不矯情,才是好好說話,才能真正相濡以沫地安度晚年。 (摘自《新天地》 作者 駱啟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