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是由于物理或化學因素的高熱作用于人體表面所引起的損傷。輕者局部紅暈、起皰或破損潰爛,重者損傷面積大而深、皮焦肉爛,甚至熱毒內攻,高熱神昏,危及生命。
方一
組方:花椒、豆油、白蠟各適量。
用法:將豆油置鍋內燒開,然后把適量花椒入油中炸成黃色時,取出花椒。此時,將適量白蠟立即倒入鍋內油中熬化,待涼后裝入瓶中備用。用時先將創(chuàng)面清洗干凈,把此藥膏薄涂于創(chuàng)面上,用消毒紗布包扎。每日換1次。對輕度燒燙傷有效。
方二
用生石灰一塊約500克,用水分解攪拌待石灰沉淀后取上部澄清水,用香油50克混合攪拌均勻,涂于患面(不用包扎)。每日涂抹1次。3~5日結痂痊愈,不妨一試。
方三
取白砂糖50克,白頸蚯蚓(洗凈)100克,混合置于玻璃瓶內,密封一周備用。當有中、小面積燒、燙傷時,可揭開瓶蓋,取瓶內溶解液,以消毒棉球蘸涂于患處。每日1~2次。效果很好。
注:局部用藥后,不宜包扎,應暴露創(chuàng)面。
方四
取虎杖500克研末,浸泡于75%酒精2500毫升中,儲瓶密封24~48小時后備用。用時取適量藥液裝入潔凈(消毒)小噴霧器中,直接噴于創(chuàng)面上(創(chuàng)面起水泡者,消毒后剪破)。每2小時噴1次。經(jīng)24小時后改每日噴3次。
說明:本法適用于輕度至淺Ⅱ度及深Ⅱ度的燒燙傷。淺Ⅱ度燒燙傷經(jīng)用藥3天后便可形成干痂愈合狀,深Ⅱ度者需噴藥5~7天后才可達干痂形成,并經(jīng)9~12天可見部分痂脫以至漸見創(chuàng)面痊愈。
方五
將創(chuàng)面用0.1%洗必泰溶液消毒,除泡,把無菌紗布放入紫草油內濕透,在創(chuàng)面外敷一層,再用無菌紗布及繃帶包扎。根據(jù)創(chuàng)面情況2~3天更換1次,或用暴露法每日涂2~3次。
紫草油具有消炎、收斂、止痛、生肌、促進上皮生長作用。一般Ⅰ~Ⅱ度燒傷外敷紫草油后疼痛立即消失,創(chuàng)面滲出迅速控制。紫草油含有紫草、白芷、忍冬藤各62.5克,白蠟125克,冰片3.1克及麻油1000克。制法:將麻油加熱至130℃時,放入前三味中藥,繼續(xù)加熱至150℃,30分鐘后白芷變焦黃為度,取出三味中藥,加白蠟,待麻油冷后,再將冰片研細加入攪勻,即成紫草油。
方六
取雞蛋清、香油各適量,共調和成膠狀,涂搽于燙傷局部,每日1~2次。如有水泡,先將水泡刺破或剪開,露出創(chuàng)面,然后用消毒紗布吸凈創(chuàng)面滲液再涂搽。一般2~3天可愈。
注:本法可用于各種部位的燙傷,具有消炎止痛之功,傷口愈合快,不留疤痕,亦無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