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麗 秦貴軍
垂體瘤是臨床顱內(nèi)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表現(xiàn)主要以內(nèi)分泌改變?yōu)橹鳎?]。目前手術治療是垂體瘤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2]。手術治療前后的垂體激素的變化是垂體瘤治療是否成功的重要觀察指標[3],故本研究通過動態(tài)測定的垂體瘤手術患者的血清泌乳素(PRL)、生長激素(GH)、甲狀腺素(T3、T4)、促甲狀腺素(TSH)、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ACTH)水平,并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和影像學檢查有效的評估垂體瘤手術切除程度,為垂體瘤患者的治療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接受手術治療的垂體瘤患者112例,其臨床癥狀、MRI、CT等影像檢查以及內(nèi)分泌檢查及術后病理均符合此病的診斷。其中男49例,女63例,年齡17~65歲,平均(39.5±4.8)歲,病程0.5~18年,平均病程(5.5±0.6)年。其中 PRL瘤54例,臨床表現(xiàn)為閉經(jīng)、溢乳、不孕及性功能減退,PRL均明顯高于正常;GH瘤39例,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肥大癥,GH均明顯高于正常;無功能瘤19例,臨床表現(xiàn)為垂體受壓癥狀,頭痛、視力下降,11例患者為甲狀腺功能低下。89例采用蝶手術治療,23例采用額手術治療。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手術前1周內(nèi)及術后1周上午抽取靜脈血,采用放免法測定患者血清 PRL、GH、T3、T4、F和ACTH濃度。正常范圍:PRL:0.09~1.13 nmol/L;GH:<0.476 nmol/L;T3:1.39~2.93 nmol/L;T4:57.96~161 nmol/L;TSH:0~10 nmol/L;F:138.0~772.8 nmol/L;ACTH:<8.13 nmol/L。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手術治療后,垂體PRL瘤患者術后的PRL值低于術前(P<0.05),尤其是全切組(P<0.01),且全切組術后的PRL值明顯低于未全切組(P<0.01)。垂體GH瘤患者術后的GH值低于術前(P<0.05),尤其是全切組(P<0.01),且全切組術后的GH值明顯低于未全切組(P<0.01)。無功能瘤患者中11例術前垂體功能低下患者,術前檢測T3和T4均正常,術后T3低于術前的正常值,在其治療中應注重甲狀腺的治療。其余內(nèi)分泌腺指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垂體瘤患者手術前后PRL及GH變化情況(,nmol/L)
注:與術前相比,*P<0.05,**P<0.01;與未全切組相比,△P<0.01
GH n術前 術后 n組別PRL術前 術后全切組 46 5.96±0.37 0.98±0.13**△ 32 3.86±0.43 0.82±0.19**△未全切組 9 5.89±0.45 4.52±0.41* 7 3.90±0.37 3.58±0.40*
表2 垂體瘤患者手術前后T3、T4、F及ACTH變化情況(,nmol/L)
表2 垂體瘤患者手術前后T3、T4、F及ACTH變化情況(,nmol/L)
指標 n 術前 術后 t值 P值T3 11 1.16±0.07 0.52±0.03 0.985 0.026 T4 11 41.53±4.23 43.61±5.26 0.351 0.078 F 112 625.7±40.54 631.8±47.63 0.304 0.084 ACTH 112 5.09±0.35 4.98±0.41 0.259 0.089
垂體瘤是臨床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不同種類的垂體瘤產(chǎn)生的垂體激素分泌過高的臨床癥候也不同[4]。腫瘤手術治療是其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切除垂體腺瘤可有效地降低由功能性腺瘤引起的血清高激素水平,明顯改善臨床癥狀。且手術不同的切除程度對垂體激素也有影響。本研究通過動態(tài)的測量垂體腺瘤手術前后垂體激素的變化,進而探討一種對術后垂體功能以及手術治療評估的有效的方法。有文獻報道[5-6],1周的PRL和GH值可做為判斷手術成功的指標,且1周至3個月的動態(tài)檢測發(fā)現(xiàn),激素水平無明顯變化,故本研究采用術后1周觀察指標。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手術治療后,垂體PRL瘤患者術后的PRL值低于術前(P<0.05),尤其是全切組(P<0.01),且全切組術后的PRL值明顯低于未全切組(P<0.01)。垂體GH瘤患者術后的GH值低于術前(P<0.05),尤其是全切組(P<0.01),且全切組術后的GH值明顯低于未全切組(P<0.01)。無功能瘤患者中11例術前垂體功能低下患者,術前檢測T3和T4均正常,術后T3低于術前的正常值,揭示在其治療中應注重甲狀腺的治療。其余內(nèi)分泌腺指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手術治療可明顯改善垂體腺瘤患者術前高激素水平狀態(tài),垂體激素水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可作為評估腫瘤手術切除程度重要指標,對垂體瘤的綜合治療有重要臨床意義。
[1]楊洪發(fā),馬程遠,別黎,等.垂體腺瘤手術前后內(nèi)分泌激素測定的臨床應用.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12(10):1235-1237.
[2]胡宜,劉云會,李峰.經(jīng)顯微鏡下鼻蝶垂體瘤切除術31例臨床分析.實用醫(yī)學雜志,2008,24(17):3024-3025.
[3]孔軍,王厚忠,豐育功,等.垂體腺瘤患者的圍手術期垂體激素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山東醫(yī)藥,2003,43(15):3-5.
[4]Farrell WE,Clayton RN.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pituitary tumors.Front Neuroendocinol,2000,21(3):174.
[5]張春芳,黃靜,鐘歷勇.內(nèi)分泌激素水平監(jiān)測對垂體瘤患者手術遠期療效的觀察.臨床內(nèi)科雜志,2008,25(6):386-388.
[6]Feigenbaum S L,Downey D E,Wilson C B,et al.Transsphenoidal pitIlitary resection for preopemtive diagnosis of prolactin secreting pituitary adenoma in women:long term following-up.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6,81:171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