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張五常曾說:“法國印象派終止于1990年的香港?!币驗槟且荒?,林風眠逝世。而事實上,這一說法很有可能由于2010年5月丁雄泉的離世而改變。盡管丁雄泉生前并不承認自己屬于哪家哪派,但他那些絢爛繽紛的畫作,卻如同林風眠的作品一樣,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氣息與一絲飛揚落寞交織的愁緒。
丁雄泉一生在海外享有盛名,在國內卻知音寥寥。盡管如此,作為與趙無極、朱德群占有同等分量的華人藝術大師,丁雄泉的作品始終在國際藝術品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以絕麗的色彩和大膽的表現方式著稱,因而形成了獨立于主流畫風之外的特別風格。他喜歡用彩筆、用寫意的方式,將柔美的女性人體、花卉、山水和動物,濃縮為一幅幅色彩清麗的視覺詩畫。丁雄泉喜歡這類顏色艷麗明快,氣息浪漫張揚的作品,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色情感,反而處處洋溢著青春的美好與感動。正如丁雄泉本人所說的那樣:“每一次我看見美麗的女人就會聯想到鮮花,鮮花的美使我愛,使我新鮮。我畫上的女人、貓、鮮花、鳥,都在表現新鮮,在新鮮中藏著美?!倍⌒廴且宰约郝市浴⑻煺娴墓P墨不厭其煩地在畫紙上表現女性美,并以此凸現自己的孤高、風流與自由不羈的天性。他自號“采花大盜”、“風流先生”,這也是為了標榜自己坦率恣肆的名士風度,標榜自己是女性美真正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現者。
丁雄泉的繪畫世界,一直是一個充滿了感官快樂的,有誘惑力的,有魔力的世界;它總吸引著那些愿意分享他的激情的人們,也總會帶給觀者一種難忘的視覺經驗,不自覺地進入一個瑰麗曼妙、迷情夢幻的藝術構筑中,讓花團錦簇的馨香,青春生命的謳歌,生活美好的歡愉,幻化成絢麗躍動之色彩。盡管最早欣賞他的大多為西方人,然而,丁雄泉卻始終希望自己作品中隱藏著的東方美學與故鄉(xiāng)情結能夠引起更多東方人的關注。
如今,在丁雄泉去世一年之際,龍門雅集與華氏畫廊在丁雄泉成長的故鄉(xiāng)——上海,舉行“TO LOVE TO FRESH 使我愛 使我新鮮 ——丁雄泉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作品展”,總計約70余件的藝術精品,基本完整地介紹了丁雄泉1980年代與1990年代宣紙彩墨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與成就。這也是自1997年丁雄泉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以來,國內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丁雄泉作品展示會。
成就于紐約的華人藝術家
1928年丁雄泉出生于無錫的商人之家,不久舉家遷往上海,童年期間出入上海灘繁華的十里洋場,親身目睹“紙醉金迷”的花樣年華。據他自己回憶,4歲時他就開始在馬路上隨性涂鴉,10歲時就可以到處在街邊的矮墻上創(chuàng)作,繪畫的過程令他感到喜悅而充滿成就感。后來他一度進入劉海粟創(chuàng)辦的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但渾然天成的繪畫才情以及熱愛自由的心性,使丁雄泉實在無法適應學院嚴格死板教育模式的拘束。于是,他決定開啟生命的旅行。1946年,他獨自前往香港,放棄了正統(tǒng)的美術訓練,一心想要出去闖一闖。 1952年,年輕的丁雄泉又獨自乘船遠赴巴黎,開始當起一名流浪異國的藝術家,當年才20歲出頭,身上僅有5塊美金,卻絲毫不能動搖心志,為了藝術他義無反顧。
在巴黎,丁雄泉先后與屬于眼鏡蛇畫派的比利時畫家阿雷欽斯基、丹麥藝術家若恩、荷蘭畫家阿貝爾等結為好友,經常共同出入巴黎咖啡館,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那些之后無比輝煌的年輕藝術家們,此時此刻卻在巴黎一起過著貧窮但放蕩不羈的生活。從丁雄泉那時期的畫作中不難看出眼鏡蛇畫派對他的巨大影響,可隨著眼鏡蛇畫派逐漸聲名顯赫,這位來自中國的藝術家卻慢慢地被社會排除在主流之外,對此,丁雄泉頗感落寞。由于在巴黎無法出售自己的作品,丁雄泉最終選擇離開,遠赴紐約。
當時的紐約,已開始成為世界藝術中心,隨著這股藝術家移民潮的到來,紐約的藝術舞臺更是熱鬧非凡:抽象表現主義正值鼎盛,而波普藝術運動已經誕生。后來聞名遐邇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山姆·弗朗西斯以及波普藝術家衛(wèi)塞爾曼、歐登博格都成為丁雄泉的親密好友,對其從原來的陰暗晦澀轉而形成絢爛無比的藝術風格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然而,即便如此,丁雄泉從未認為自己屬于任何藝術派別,也非任何一個畫派的成員。這是一個華裔畫家在國際藝術舞臺上的風骨,也是一個中國人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潮流藝術所保持的一份獨特的尊嚴與傲骨。
在這風云變幻、激動人心的時期,丁雄泉和友人產生了出版一本擁有68張原創(chuàng)彩色版畫、反映當時各種藝術潮流的圖書的想法。這一雄心勃勃而獨特的計劃最終在1964年得以實現,這冊丁雄泉詩集《One Cent Life》(《一分人生》)的出版大獲成功,收錄了來自加州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山姆·法蘭西斯、來自西班牙的安東尼歐·索拉,以及表現主義畫家阿雷欽斯基和阿貝爾的作品為插圖,還囊括了幾乎所有的波普藝術家,如戴恩與安迪·沃荷等等,把當時新一代畫家一網打盡,直至今日仍是研究西方現代藝術史的重要參考書目。
也就在這一時期,丁雄泉開始采用一些新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例如油畫、亞克力顏料、粉彩,以及傳統(tǒng)水墨藝術。他最早期的作品多為黑白油彩的抽象表現,直到1960年代,才毅然轉向熒光、鮮明的西方色彩;書法般的筆觸,涓滴潑灑中透露著中國水墨的逸趣。其成熟期的作品多數以宣紙為素材,水墨勾勒出的線條配上鮮艷明麗的色彩,融合東西方繪畫表現的精神,儼然成為一代大家。至今為止,丁雄泉的作品已典藏于許多世界級的美術館與基金會,這其中包括舊金山現代美術館、古根漢姆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學院、底特律藝術中心、匹茲堡卡內基學院、倫敦泰德畫廊、巴黎東方藝術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以及上海美術館等等。
特立獨行的“采花大盜”
畫品如人品。美食、美人、美酒,構成丁雄泉多姿多彩的絢爛人生,一如他的作品那般恣肆汪洋,風花雪月。他那一輩子不曾改變的率性天真的藝術家本色,常常會令旁人感到尷尬,可他本人卻毫不介意,頗有一番“是真名士自風流”的風度。正如其友人所說的那樣:“平時在畫室里,丁雄泉溫和謙虛,說話也文雅溫柔??梢坏搅松缃粓龊?,他就可以立馬變成另外一個人,穿著如同他繪畫般鮮艷的衣服,濃重的香水味充斥著整個房間,說話時激情澎湃,根本不用看見他本人,就可以分明感受到房間里有他的氣息。他就是那樣特立獨行,又是那樣與眾不同?!睆倪@一點來看,丁雄泉之所以能成為丁雄泉,也許正是在他始終甘心扮演自己,無論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之中。
即使在個性解放、光怪陸離的當代藝術家群里,也鮮少有人能像丁雄泉那樣愿意讓自己陷入一種人生價值兩極論斷的局面中。特別是那個奇怪的外號“采花大盜”,從傳統(tǒng)字義上解讀,采花已經夠悖離道德,更何況還加上個大盜!這簡直是極端負面的稱呼。問題是,這個稱謂竟是丁雄泉自己取的!按照丁雄泉的理解,在他筆下常常出現的鮮花,是一種極端新鮮的東西,本來就是讓他非常喜愛的,而再將解釋范圍稍作擴大,則可以說凡是新鮮的東西,都十分深受他的喜愛。因此,鮮花美人,成了丁雄泉唯一的,也是最鮮明的標志,盡管傳統(tǒng)中國人把“采花大盜”四字視為下流無恥,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丁雄泉對這個稱呼的看法,他甚至還將這四個字刻成印章,讓作品與這四個字緊密聯系在一起。因為,在他的眼里,采花意味著對生命、對青春、對美好的喜愛與留戀,這份永遠的追求讓他樂于去做一位紙上的“大盜”,一位積極面對生命、享受美好的浪漫主義者。
丁雄泉在晚年常?;氐阶鎳氐郊亦l(xiāng)。每次回來,總是揮金如土,住最好的酒店,吃頂級的食物,享受衣錦還鄉(xiāng)的樂趣。不獨如此,他還常??诔隹裱裕恐袩o人,而打扮得更是另類之至……肆無忌憚的張揚讓很多隨行接待的人員充滿著疑惑與不解。事實上,這與丁雄泉本人的經歷有關。58歲那年,他的妻子逝世,不久之后丁雄泉遇到了年僅25歲的荷蘭女朋友,兩人隨即投入熱戀。可當他64歲那年,由于健康的原因,丁雄泉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威脅,這種轉瞬即失的可怕感覺與恐怖心理是天真了一輩子的他從來不曾感覺到的,為此,丁雄泉一直感到不安。這也正是他每每回到故鄉(xiāng),就更加變本加厲地享受人生的直接原因——年邁的他體會到了青春不再的恐懼,對于自然規(guī)律,有一種無力感。這一切,都是他所不愿意面對的事實。與此同時,生性爛漫的他只有靠享受生活與畫越發(fā)絢爛的畫才能平衡這種巨大的落差與心理陰影。
2000年,73歲的丁雄泉在街上不小心跌傷肩膀及手臂,一直到2001年4月底還讓他心有余悸,極度擔心自己再也無法畫畫?;蛟S藝術家的感覺是敏銳的,2002年3月25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家里,丁雄泉在晚間就寢時突然昏迷倒地,兩個多月過去了,連荷蘭醫(yī)生都已經宣告放棄,因為中風而深度昏迷的黃金救援72小時都已經過了不知多久,根本不可能再有奇跡出現。可沒想到就在大家都決定放棄的那一刻,丁雄泉卻奇跡般地醒了過來!每每說起丁雄泉在這短短半年中過山車般的奇特遭遇,總會令人不勝唏噓?;蛟S,這位“采花大盜”死里逃生的人生經歷,正如同他那充滿感官愉悅的畫作那般,散發(fā)出來的氣息永遠是一種豐厚富足感,因其熱愛生活,故而具有格外強大的生命力。正如他曾寫的那樣:“一點中國的音樂、一碗餛飩湯、一張宣紙、一瓶墨水、一只筆刷和一杯茶,我如春風拂過般開始畫中國女人。”那般風神瀟灑,那般特立獨行,只能屬于丁雄泉。
并不寂寞身后事
在近年交易熱絡的華人藝術拍賣市場中,趙無極和朱德群無疑是其中兩位指標性的人物,他們的海外市場比起其他華人大師更具國際性,除了受到兩岸三地、東南亞收藏家的喜愛,兩位畫家的收藏家或代理畫廊在歐美等地皆有。殊不知,除此二人之外,丁雄泉堪稱又一位海外華人大師的重量級代表。
長久以來,丁雄泉的畫作一直受到西方人士喜愛。據說當年丁雄泉到紐約的第二年,就有人開始收藏他的畫作,甚至當時的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老板,一口氣買下他的10幅畫作 (每張500美元),一時傳為佳話。之后的40多年里,丁雄泉一直活躍于歐洲和美國,并在日本、臺北、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都有畫廊展出他的作品,收藏家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幾年前有一則趣聞稱他的一幅畫價值抵過一輛名車,原來有一次在英國,一位收藏家開了一輛保時捷到畫廊門口,想用那部車換他的畫,結果畫家估算開名車的稅賦太重,于是作罷。雖然是一則趣聞,但多少也驗證了丁雄泉的藝術魅力。
丁雄泉之所以能夠享譽國際,除了獨具風格的精彩藝術之外,廣結善緣結交好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歐美各地高端畫廊的代理展覽,以及香港、臺灣藝術機構的不斷追捧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在香港,丁雄泉的頭號粉絲就是第一任特首董建華的妹妹。而文學大家金庸也對丁雄泉的作品贊不絕口,美食作家蔡瀾甚至還向他拜師學畫,以收藏丁雄泉的女人繪畫為豪。據說香港壹傳媒總裁黎智英也是收藏最多丁雄泉畫作的藏家之一,2001年時兩人還合著一本《笑吧!別忘了感恩》的小書,書中收錄了多幅丁雄泉的畫作,以證明兩人的深厚交誼。
而在臺灣,“龍門雅集”的創(chuàng)辦者李亞俐或許是較早代理和傳播丁雄泉藝術的經理人了。直至今日,李亞俐仍是丁雄泉作品管理會國際代表,主要負責其在亞洲地區(qū)的藝術品流通?!?984年,丁雄泉在一群畫家朋友簇擁下,從紐約來到臺北,參加我為他舉辦的第一次畫展。記得第一次見到他時,我的直覺反應是有些不適應的,因為他雖個頭高大但舉止十分斯文風雅,帶著上海腔的普通話說起來卻是輕聲細語,微笑時甚至有些靦腆,怎么是‘采花大盜呢?”回憶起與丁雄泉幾十年的交往,李亞俐用這段話概括了她眼中的丁雄泉——“喜歡朋友、美食,花錢如流水,不說話時像只安靜的貓,談到高更、馬蒂斯、畢加索、波洛克時,滔滔不絕,就像愛唱歌的鳥,而談到自己藝術時,最像個張揚、霸氣的巨人?!?/p>
自那次愉快的合作之后,李亞俐與丁雄泉有著許許多多的交往,留下了不少珍貴而美好的回憶?!白铍y忘的一次在上海,我永遠記得他穿著蝴蝶般的花色西裝襯衫,在老城廂的大街上閑逛。不一會兒帶來一只蛐蛐,沒多久又給我們看新買的油葫蘆,哈哈笑起來像個孩子……這個一輩子風花雪月的藝術家,此刻是多么熱愛生活??!”
不幸的是,自2002年的那次中風之后,丁雄泉雖然大難不死,卻再也沒有重新拿起過畫筆。愛生活,愛藝術的他,不得不在晚年孤單地躺在荷蘭住所里,因腦溢血而處于植物人的狀態(tài)。沒有美食,沒有藝術,沒有女友,與世隔絕地生活,一切是那么落寞孤寂?!八郧俺Uf,如果哪天不能作畫了,也就不愿意再活下去了,然而他這個樣子卻有整整8年之久!”李亞俐對此感嘆良多。
2010年11月下旬,丁雄泉辭世半年之后,在李亞俐和丁氏子女等人的努力下,臺灣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了他的大型回顧展,“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所有關心丁雄泉藝術發(fā)展的人,第一次可以那么全面地看到許多從未在亞洲發(fā)表過的作品。讓許多熱愛丁雄泉藝術的朋友都覺得,他好像沒有離開過。”
如今,隨著上海畫展的成功舉辦,丁雄泉這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將更多地為其家鄉(xiāng)人所了解、認識、喜歡,“我曾經認為90%的人并不了解丁雄泉的藝術,可當我看到每天有那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來這里看他的畫展,我真的很遺憾于丁先生本人沒能看到這一幕。要知道,他是多么熱愛自己的祖國,多么在乎上海這片故土?。 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