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幸生
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眼下許多的資訊,當你還在咀嚼著它們的“味道”,而作了先期報道的記者們,早已顧不上這道菜了,以孫悟空一般的飛行速度,又去了另一個資訊的可供饕餮之處。東北諺語有比喻,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夾一個,扔一個。媒體人東奔西走,實在是事故頻發(fā),釀造故事的“點”,跑不過來了。
橋的報道,即是一例。
7月報載:當月15日,杭州錢江三橋坍塌,有披露,錢江三橋和2007年垮塌的鳳凰大橋、九江大橋,都是湖南路橋集團建造的,從而冊封其為“塌橋公司”。輿情蜂起。湖南路橋公司董事長即表示,錢江三橋和九江大橋的出事標段,是當?shù)仄髽I(yè)承建,與俺沒有關系,湖南路橋只對湖南鳳凰大橋垮塌負責;即使是“2007年垮塌的湖南鳳凰沱江大橋,湖南路橋最終被國務院事故調(diào)查組認定為第二責任主體”。如是的董事長資訊,想來能夠熱上幾天,可以蹲在“主流”版面的中央地界,可7月23日甬溫線高鐵的追尾撞車,釀成最高級別事件,這“湖南路橋”就被“深埋”到不知哪兒去了。
7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溫州察看“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悼念遇難者,看望受傷人員,對傷亡人員家屬表示深切慰問,并回答中外媒體記者的提問。第二天是“頭七”,民眾祭奠。
才稍稍太平了十天,8月8日下午,海南萬寧市加神公路上正在加固的太陽河大橋發(fā)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傷。媒體跟進的資訊是:剛剛過去的7月份,全國可公開查詢到的大橋垮塌事故有5起之多。更有北青“法晚記者”,從國家安全生產(chǎn)監(jiān)督管理局官網(wǎng)查詢到的大橋垮塌事故中發(fā)現(xiàn),最近5年,全國至少有17座大橋發(fā)生垮塌事故,事故共造成200余人傷亡。在垮塌大橋中,近六成的大橋壽命不到20年,相當一部分通車不過十余年。其中有兩座橋尚未建成就“夭折”。
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作序,已出版的《巨變》叢書,其中一冊是“長江隧橋”。經(jīng)過對十多位專家的錄像、錄音采訪,我這樣作了記錄:為對即將建造的長江橋隧質(zhì)量負責,中國專家們對國內(nèi)近期建造的大型橋梁予以檢測,得出的答案是頗有些遺憾的。在國外,對于橋梁建設的要求壽命是150年到200年。國外越是巨型的工程,跨度越大,長度越大,投資越大,這樣的三大工程都必須延長壽命期。他們不能想象,投資如此巨大的橋梁,過100年就要拆掉重建一次。
中科院以及上海同濟大學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大型橋梁都造得很高,大部分是用泵送混凝土澆灌來施工的。出于政績趕工原因,“后墻不倒”的行政指令,在泵送混凝土的時候,添加了許多摻加劑,暫時是達到了快速凝固的目的,但使混凝土內(nèi)部水分增加,導致日后的收縮量增大,最終加速引起建筑物的裂縫,使得空間水汽滲入,混凝土里面的鋼筋,就會提前生銹。其次,很多混凝土現(xiàn)澆都是由缺乏相應工藝水平的民工做的,認為澆鑄混凝土是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人工拌拌就行了。其實,要拌出高性能耐久的混凝土,需要很高的科技含量。
“有專家斷言:今天我們的有些橋梁,平均壽命期限連30年都不到,更遑論100年到150年了。”這是特指建筑質(zhì)量而言,對超載等原因另論。
上世紀歷時8年建成,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被譽為“橋堅強”,堅強的理由是:匯集全國橋梁專家,嚴把質(zhì)量關。時為南京軍區(qū)司令員的許世友,曾調(diào)來約百輛坦克同時開過橋面,以檢驗大橋質(zhì)量。近年來,大橋經(jīng)歷多次修補,仍發(fā)揮著天塹變通途的作用。對橋本身的安全狀況,相關工程人員認為,按照當初設計建造的預想,該橋應在中年,“再用50年沒問題”。加上已使用43年,南京長江大橋的壽命接近一百年了。
據(jù)新華社電:錢塘江大橋74年來任憑風吹浪打,巋然不動。有網(wǎng)民發(fā)帖問:茅以升修的這座橋,設計壽命50年,每一顆鉚釘都貨真價實;已經(jīng)超期24年,就是不倒,連大修都沒修過,這是神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