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娜 , 羅 佳 ,2**, 吳梅香 ,2, 廖慧東 , 范青海 ,2,3
(1.福建農(nóng)林大學生物農(nóng)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農(nóng)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2;3.Plant Health&Environment Laboratory,MAF Biosecurity New Zealand,Auckland 1072)
我國是世界上主要的食用菌生產(chǎn)國和出口國,平菇、雙孢蘑菇和香菇等的產(chǎn)量均居世界第一[1]。但隨著食用菌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食用菌害蟲發(fā)生的種類和數(shù)量日益增多,其中以雙翅目害蟲種類最多,危害最嚴重。據(jù)報道平菇厲眼蕈蚊可造成食用菌減產(chǎn)30%以上,黑腹果蠅危害木耳嚴重時可造成絕收[2,3]。對于食用菌雙翅目害蟲的防治,在國外,主要集中在化學藥劑防治以及結(jié)合線蟲和捕食螨等進行綜合防治方面的研究應用[4-8];我國雖遵循 “預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的原則,但化學防治以其見效快、殺蟲徹底等優(yōu)點仍是目前防治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國已認證注冊用于防治食用菌害蟲的殺蟲劑較少,且存在殺蟲劑不規(guī)范使用等問題,在食用菌生產(chǎn)和出口上都產(chǎn)生了嚴重的問題。例如,在輸日食用菌產(chǎn)品中甲氰菊酯、聯(lián)苯菊酯和毒死蜱等農(nóng)藥殘留被列為批批檢查對象[9,10]等。吡蟲啉作為一種廣譜、高效殺蟲劑正廣泛應用于食用菌生產(chǎn),但相關(guān)的研究報道較少,且多關(guān)于吡蟲啉對食用菌害蟲的防治效果,而很少涉及其殘留以及對食用菌生長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選用食用菌生產(chǎn)上重要害蟲厲眼蕈蚊和黑腹果蠅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吡蟲啉對它們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對平菇、秀珍菇和雙孢蘑菇菌絲生長的影響,以及在食用菌上的殘留做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研究,以期為吡蟲啉更好地應用于食用菌生產(chǎn)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jù)。
試蟲:黑腹果蠅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和厲眼蕈蚊 (Lycoriella sp.),均于2007年下半年采自福建農(nóng)林大學土地與資源學院食用菌菌物研究中心,并于9月在福建農(nóng)林大學生物農(nóng)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立實驗室品系。
殺蟲劑:由預實驗確定70%吡蟲啉 (Imidacloprid)水分散粒劑 (商品名:艾美樂,德國拜耳公司產(chǎn)品)的實驗稀釋的倍數(shù)分別為黑腹果蠅初孵3齡幼蟲:5 000倍、10 000倍和20 000倍;厲眼蕈蚊3齡幼蟲:200 000倍、300 000倍和400 000倍。
食用菌菌株:平菇 (Pleurotus ostreatus)、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雙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和香菇 (Lentinus edodes)菌株,均由福建農(nóng)林大學菌物研究中心提供。
供試菌袋:平菇和秀珍菇菌袋由福建省古田縣食用菌研發(fā)中心提供。
1.2.1 實驗試蟲的飼養(yǎng)
黑腹果蠅的飼養(yǎng):將麥麩、白糖和酵母按照約6∶2∶1的比例混勻于保鮮盒中并加入適量的水,以不出現(xiàn)明水為宜,蓋上帶孔盒蓋 (供成蟲出入),并將其放入200目紗布制成的養(yǎng)蟲籠中,在室溫為 (25±0.1)℃的條件下飼養(yǎng)。
厲眼蕈蚊的飼養(yǎng):參考王梓清的飼養(yǎng)方法[11]。
1.2.2 吡蟲啉對黑腹果蠅和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
參考慕衛(wèi)等的胃毒觸殺聯(lián)合法[12],略有改動。在6 cm培養(yǎng)皿底部平鋪1張中速定性濾紙 (杭州特種紙業(yè)有限公司),吸取相應濃度的藥液滴加于濾紙表面,使其正好完全潤濕。將大小約2 cm×2 cm×3 mm的蘋果 (山藥)切片在待測藥液中浸漬1 min后,取出置于底部鋪有同濃度藥液處理的濾紙的培養(yǎng)皿內(nèi),用毛筆挑入大小一致的黑腹果蠅 (厲眼蕈蚊)3齡幼蟲。每濃度處理60頭,重復4次,以浸漬清水為對照。處理后置于 (25±0.1)℃、75%RH的無光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藥后24 h檢查記錄試蟲死亡情況,以毛筆輕觸蟲體,蟲體不動者視為死亡。計算其防治效果。
1.2.3 吡蟲啉對食用菌菌絲生長的影響
采用平板加藥法。選擇藥劑處理的倍數(shù)分別為5 000倍、10 000倍和20 000倍。無菌條件下,將吡蟲啉用無菌水分別稀釋成500倍、1 000倍和2 000倍,移液槍移取1 mL藥液加入預先融化的99 mLPDA培養(yǎng)基中,搖勻后倒入直徑為9 cm的無菌培養(yǎng)皿中,每皿約20 mL,冷卻,凝固。用內(nèi)徑為7 mm的無菌打孔器在已接種食用菌平板上打取菌餅,并將其接種于含藥培養(yǎng)基平板中央,每處理重復5次,對照加入等量的無菌水。置于25℃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根據(jù)食用菌的生長特性,采用十字垂直交叉法分別于6 d、10 d和15 d后測量平菇、秀珍菇、雙孢蘑菇和香菇的菌落直徑。計算菌絲平均生長速率。
1.2.4 農(nóng)藥殘留測定
配制稀釋倍數(shù)為5 000倍的吡蟲啉藥液備用。待食用菌菌袋長出大小一致的食用菌菌棒時,噴施藥液,每處理菌袋20袋,重復3次。于施藥后4 d采集樣品500 g送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shù)中心,按照GB/T 20769-2008標準方法測定吡蟲啉在平菇和秀珍菇中的殘留。參考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和潘燦平有關(guān)農(nóng)藥殘留限量標準進行分析[10,13]。
1.2.5 數(shù)據(jù)處理
死亡率 (S)公式、防治效果 (P)公式如下:
注:N1為死亡試蟲數(shù);N2為處理試蟲數(shù);S1為處理死亡率;S2為對照死亡率。
平均生長速率的計算:采用 SPSS 15.0 for Windows Evaluation Version統(tǒng)計軟件中的One-way ANOVA進行處理,并選用LSD法分析各處理與對照的差異顯著性。
吡蟲啉對黑腹果蠅和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見表1。
表1 吡蟲啉對黑腹果蠅和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
吡蟲啉對黑腹果蠅幼蟲和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差異較大。當藥劑濃度達到140 μg·mL-1時,對黑腹果蠅幼蟲室內(nèi)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而當藥劑濃度僅為3.5 μg·mL-1時, 對厲眼蕈蚊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就已達到90%以上。
吡蟲啉對4種食用菌菌絲生長速率的影響見表2。
表2 吡蟲啉對4種食用菌菌絲生長速率的影響
在預設(shè)的藥劑濃度下,與對照相比,吡蟲啉基本不影響平菇和秀珍菇菌絲的生長,但顯著影響雙孢蘑菇和香菇菌絲的生長。即使當藥劑濃度降至 35 μg·mL-1時對雙孢蘑菇和香菇菌絲的生長與對照相比仍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吡蟲啉在香菇和秀珍菇上的農(nóng)藥殘留測定結(jié)果見表3。
表3 吡蟲啉在香菇和秀珍菇上的農(nóng)藥殘留測定
70%吡蟲啉在施藥4 d后在平菇和秀珍菇中均檢測到殘留, 分別為 0.04 mg·kg-1和 0.08 mg·kg-1, 但均未超過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的標準。
實驗結(jié)果表明, 當吡蟲啉濃度達到 140 μg·mL-1時,可以很好地控制厲眼蕈蚊和黑腹果蠅的危害,且對平菇和秀珍菇菌絲生長的影響不大;同時有報道,當吡蟲啉濃度為 100 μg·mL-1時, 對另一種食用菌重要害蟲黑糞蚊(Scatopse sp.)的防治效果在80%以上[14],由此可以看出吡蟲啉是一種良好的防治食用菌雙翅目害蟲的殺蟲劑。但當吡蟲啉濃度在35 μg·mL-1以上時,即顯著抑制雙孢蘑菇和香菇菌絲的生長,這可能與食用菌自身的耐藥性等有很大的關(guān)系,因此可以通過降低吡蟲啉的使用濃度研究其對雙孢蘑菇和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找到一個合適的使用濃度,在厲眼蕈蚊發(fā)生為害較為嚴重時,用以控制該蟲的為害,或者當雙孢蘑菇和香菇上蚊蠅類害蟲發(fā)生比較嚴重時,考慮在出菇間歇期使用該藥劑。
本研究測定70%吡蟲啉5 000倍液在平菇中4 d后的殘留為 0.04 mg·kg-1, 而李怡萍等測定了 10%吡蟲啉稀釋1 500 倍在平菇中 5 d 后的殘留為 0.041 mg·kg-1[14],胡清秀等測定10%吡蟲啉稀釋2 000倍液在平菇上的殘留結(jié)果為未檢出[15],這些結(jié)果雖不矛盾,但可以看出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可能與殘留檢測的時間、檢測方法、藥劑殘留動態(tài)和藥劑來源等存在較大的關(guān)系,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本實驗于室內(nèi)條件下進行,與自然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可能導致害蟲防治效果與實際生產(chǎn)應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本研究僅針對食用菌菌絲生長的影響做了相關(guān)研究,其對子實體分化以及產(chǎn)量等方面的影響有待更進一步的探究。
[1]張素霞,魏秋紅,趙美琳.我國食用菌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研究[J].漯河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9,8(2):91-92.
[2]劉傳會,馬偉華,王沫.幾種藥劑對平菇生長的影響及防治厲眼蕈蚊的效果[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06, 45(3): 327-328.
[3]羅佳,莊秋林.福建食用菌雙翅目害蟲的種類、為害及防治[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07, 36(3): 237-240.
[4]White PF.Chemical control of the mushroom sciarid Lycoriella auripila (Winn.)[J].Mushroom Sciences,1981(6):265-273.
[5]Kim GH,Yoo JS,Koo CD,et al.Selection of insecticides for controlling Lycoriella mali in Letinula edodes sawdust cultivation[J].Korean Journal of Pesticide Sciences, 2001(5):62-66.
[6]Shamshad A,Clift AD,Mansfield S.Effect of compost and casing treatmentsofinsecticidesagainstthesciarid Bradysia ocellaris(Diptera:Sciaridae)and on the total yield of cultivated mushrooms,Agaricus bisporus[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9,65(4):375-380.
[7]Ali O,Dunne R,Brennan P.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atory mite Hypoaspis miles(Acari:Mesostigmata:Hypoaspidae)in conjunction with pesticides for control of the mushroom fly Lycoriella solani(Diptera:Sciaridae)[J].Experimental&Applied Acarology,1999,23(1):65-77.
[8]Richardson PN,Grewal PS.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biological(Nematoda:Steinernema feltiae)and chemical methods of control for the mushroom fly Lycoriella auripila(Diptera:Sciaridae)[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1,1(3):217-228.
[9]傅碧忠.我國食用菌出口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浙江食用菌,2009,17(3): 14-16.
[10]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研究和實用指南[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1]王梓清,羅佳,王伯明,等.厲眼蕈蚊簡易大量飼養(yǎng)方法[J].中國食用菌, 2008, 27(5): 52-53.
[12]慕衛(wèi),劉峰,賈忠明,等.殺蟲劑對韭菜遲眼蕈蚊毒力與藥效相關(guān)性研究[J].農(nóng)藥學學報, 2004, 6(3): 53-55.
[13]潘燦平.最新農(nóng)藥殘留限量標準手冊[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 2006.
[14]李怡萍,孫立娟,劉亞娟,等.八種殺蟲劑對黑糞蚊的防治效果及殘留分析[J].植物保護學報, 2009, 36(3): 261-267.
[15]胡清秀,宋金俤,謝艷麗.食用菌農(nóng)藥殘留控制研究[J].中國食用菌, 2009, 28(1): 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