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毅 李文信 李天艷 洪日新 覃斯華 黃金艷 樊學軍
(廣西農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7)
1989年從所收集的西瓜種質資源中獲得雜合體GY3,1990~1995年經過連續(xù)11代自交分離和篩選,于1995年10月獲得遺傳性狀穩(wěn)定的中果型二倍體高世代自交系GY3-a。果實圓形,皮色墨綠,披蠟粉,有光澤,果面光滑,皮厚1.0~1.2 cm,較硬韌,極耐貯運,瓤色紅,肉質細嫩多汁,不空心,口感清甜爽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11.0 %,單果質量3.5~4.5 kg,早熟,全生育期85 d(天),果實發(fā)育期28~30 d(天),植株生長勢中強,抗逆性強,耐濕、耐熱。1999年從新疆交換獲得 SF1材料,經過連續(xù)9代嚴格套袋自交分離,于 2003年6月獲得遺傳穩(wěn)定、綜合性狀突出的優(yōu)良自交系 SF1-e。果實圓形,果皮綠色覆墨綠色條帶,有光澤,披蠟粉,果面光滑,單果質量4.5~5.5 kg,皮厚1.0 cm,韌性強,剖面均勻,果肉大紅色,肉質清甜脆口,纖維少,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 %~12.0 %,植株生長勢中強,分枝力強,極易坐果,綜合性狀突出,早中熟,全生育期90 d(天),果實發(fā)育期約30 d(天)。
2006年春選用的多個穩(wěn)定、高世代自交系配制雜合組合,2006年秋進行田間性狀比較和室內測定,組合 GY3-a×SF1-e生長勢、抗性、豐產性、果形、外觀品質等綜合性狀符合育種目標和生產需要,定名為興桂5號。2011年3月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7~2008年春、秋在武鳴清江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0年參加廣西種子管理總站組織的西瓜新品種區(qū)域試驗,均采用當前中果型主栽品種臺灣農友公司生產的黑美人作對照。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25 m2,長10.0 m,寬2.5 m(包溝),單行種植,株距0.4 m,每小區(qū)種植25株,采取露地地膜覆蓋、雙蔓留單瓜栽培模式。
品種比較試驗中,興桂5號平均單瓜質量4.11 kg,對照黑美人為3.01 kg;產量為2273.7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27.8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 %,比對照低5.1 %(表1)。
區(qū)域試驗中,興桂5號平均單瓜質量為3.75 kg,對照黑美人為2.68 kg;產量為2004.6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38.9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1 %,比對照低5.1 %(表 2)。
表1 興桂5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表2 興桂5號區(qū)域試驗結果
2008~2010年分別在廣西武鳴、賓陽、崇左、南寧進行生產試驗,以黑美人作對照,除了2009~2010年南寧長塘是間套種在甘蔗地外,其余均是露地地膜覆蓋栽培,每667 m2種植630株,畦寬(包溝)3.5 m,雙行對爬,株距60 cm,采取雙蔓留單瓜整枝方式;間套種甘蔗地栽培,每667 m2種植130株,株距2.5 m,行距2.0 m,生長后期不整枝,不疏瓜,采用放任生長栽培方式。試驗結果表明(表3):興桂5號每667 m2產量2249.7~2518.9 kg,比對照黑美人增產20.7 %~34.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6 %~11.4 %,比對照低4.3 %~6.8 %。其中2009~2010年南寧長塘間套種甘蔗地栽培示范點興桂5號平均產量為2409.6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23.5 %;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1.2 %,比對照低5.1 %。
表3 興桂5號生產試驗結果
2010年在崇左馱盧、武鳴清江、南寧長塘3個試驗點的田間調查表明,興桂5號與對照黑美人均發(fā)現有零星枯萎病發(fā)生,白粉病、蔓枯病、病毒病未見發(fā)生,果實成熟期葉子衰老、抗性下降;兩個品種均有炭疽病發(fā)生,但對產量與品質沒有影響;興桂 5號對炭疽病的抗性強于對照,在間套種栽培中其生長勢及商品率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
興桂5號為早熟品種,全生育期春茬85~90 d(天),秋茬60~70 d(天),果實發(fā)育期28~30 d(天),第1雌花始于第8節(jié),植株生長勢中強,分枝性強,極易坐果,果實大小整齊一致,不畸形,商品率高。果實圓形,果形指數1.02,果皮深綠色覆墨綠色隱條帶,有光澤,披蠟粉,皮厚1.0~1.2 cm,皮質堅韌,極耐貯運,果肉大紅色,剖面均勻光滑,汁多,纖維少,肉質清甜爽口,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 %~11.5 %,單瓜質量3.5~4.5 kg,一般每667 m2產量2250~2500 kg,適合全國各地西瓜種植區(qū)栽培,也適宜與甘蔗、木薯、玉米和初植果樹間套種,重茬瓜地需要嫁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