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成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工程建設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層建筑拔地而起,而現(xiàn)代高層建筑向多功能和綜合用途發(fā)展,在同一豎直線上,頂部樓層布置住宅、旅館,中部樓層作寫字樓,下部樓層作商店、餐館和文化娛樂設施,地下室作為停車場等不同用途的樓層,需要大小不同的開間,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為了滿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結構必須以與常規(guī)方式相反進行布置,上部小空間,布置剛度大的剪力墻,下部大空間,布置剛度小的框架柱。為此,在結構轉換的樓層設置轉換層,稱為結構轉換層?,F(xiàn)以我公司修建的“東方欣苑”商住樓工程C棟轉換層施工過程來談談轉換層施工要點,本人是本工程的現(xiàn)場施工員。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地下二層,地上16層,建筑高度為55.3m,在本工程三層樓面(14.37m)為結構轉換層,轉換層下部有商場2層、地下一層、地下二層。結構層高分別為4.8m、4.5m 、3.9m。
轉換層設在樓層下不同使用功能轉換結合部,轉換結合部設在三層9.57m-14.37m標高段,轉換層大梁設在14.37m板下,體現(xiàn)使用功能的轉換樓層,又作上部結構的“基礎”。轉換層結構高4.8m,轉換層柱、墻、梁、板強度等級為C45,混凝土工程量約為2300m3。
二、施工重點與難點
1、各類構件截面尺寸大,鋼筋密且縱橫交錯,自重大,轉換層層高達4.80m,其支模板架為高支模架。下部支模架搭設難度大,梁模板支模搭設難度更大。
2、轉換層下部裙房框架柱及局部電梯井筒體剪力墻在此層收頭,上部結構轉換及異形短肢墻,所有短肢墻均設置在框支梁上,且軸線有變化,插筋定位難度大,鋼筋綁扎比較困難。轉換層板厚應為180mm。
3、柱、梁內(nèi)主筋直徑(28mm)較大,數(shù)量較多,鋼筋組裝層數(shù)多,用量較大。
4、結構轉換層部分一次性澆筑混凝土量大,加大了澆筑難度。
5、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混凝土的防開裂、養(yǎng)護、監(jiān)測等要求提高。
6、下層樓板梁不能承載轉換層施工荷載,樓板、梁加固難度大。
7、由于轉換層層高較高,梁跨度較大,截面較高、較寬,梁在樓層平面中縱橫交叉比下層梁多,各梁豎向梁底標高不一,梁的寬度高度不一,支模質量要求高,施工難度較大。
三、轉換層重點項目
1、支模體系
(1)轉換層縱橫交叉梁較多(最大跨度梁長8100mm,最大截面為600*1700mm),梁底標高不一,支模前應作好梁坐標定位和標高控制標志。
(2)根據(jù)設計規(guī)定,一至二層為商場樓層,設計使用荷載為3.9N/m2,為此施工時應采取措施如下:
(1)轉換層大梁底增設八字形斜撐,將大梁自重的重力分解傳到鋼筋混凝土柱根部和柱體,八字形斜撐排距與梁寬立桿排距相同,間距同立桿縱距,斜撐與立桿或大橫桿交叉點必須設置橫向小橫桿,小橫桿應設在斜撐之下。
(2)梁底支撐鋼管立桿頂端采用頂托,支撐立桿無對接,梁支撐立桿根部鋪設6米長18#@600分布工字鋼,使結構板受力達到均勻傳遞至下層梁。
(3)由于混凝土的量特別大,為防止由于自重產(chǎn)生下沉,所以主梁、次梁、板在中心位置必須起1%的拱。
(4)模板的支撐系統(tǒng)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由總監(jiān)理工程師審核簽字認可后方能搭設,支撐系統(tǒng)搭設完畢,必須由監(jiān)理公司驗收合格后方能澆注混凝土。
2、鋼筋錨固和連接
(1)轉換層是上部結構的“基礎”,故此,對上部結構的柱、墻立筋必須按設計和規(guī)范規(guī)定錨固長度,才能達到穩(wěn)定。
(2)對梁支座縱向受力鋼筋必須按設計和規(guī)范規(guī)定所要求的錨固長度,且在邊跨端應按規(guī)定彎錨,對板筋應錨入梁內(nèi)或墻內(nèi)≥LaE,對板內(nèi)上部鋼筋邊端應向下彎錨等規(guī)定,滿足設計要求,使其達到整體剛度要求。
(3)根據(jù)設計規(guī)定,梁、柱主筋采用對焊連接,鋼筋接頭在同一截面內(nèi)不允許超過50%,梁跨內(nèi)同一根鋼筋,柱、墻內(nèi)同一層同一根鋼筋不允許有兩個接頭。
3、混凝土施工
(1)轉換層柱子混凝土應先澆筑,澆注高度不能超過主梁鋼筋的彎錨長度,轉換梁混凝土分層下料、分層振搗,每次澆筑厚度500mm左右。混凝土振搗采用趕漿法,上下層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h,以保證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結良好。
(2)轉換梁和梁柱相交的地方鋼筋都非常密集,以至于許多地方都無法插入振動棒,為了保證混凝土進入梁底部,所以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及時進行實地勘察,確定振動棒的插入地點,振搗范圍能否滿足振搗要求等。除采用在鋼筋下料時流出下料和振動棒位置外,還采用在轉換梁和柱相交的地方和轉換梁底部用鋼管卡出插振動棒位置,澆筑混凝土前抽出鋼管,就形成了下料口兼插入口。
(3)轉換梁的混凝土澆注時應適當控制混凝土的澆筑速度,一般單層為5m/小時,前后兩層澆筑的間隙時間適當延長,且澆筑時必須有木工在下部進行模板的檢查,澆筑時候用錘子錘擊四周側模板,促進和檢查下部混凝土的密實度,為檢驗混凝土進入梁底和澆灌密實,在每根轉換梁底部側模開設2個推拉式檢查口兼排氣口。
(4)防止轉換層構件混凝土裂縫措施,混凝土體積較大,混凝土強度等級高,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大,收縮應變大,易產(chǎn)生構件表面微小裂縫,影響觀感,為了防止裂縫生產(chǎn),在混凝土內(nèi)摻MPC聚合物纖維膨脹劑,要求限制膨脹率不小于0.015%。
4、混凝土養(yǎng)護措施
(1)考慮到混凝土前期(3d)水化熱較大,為了保障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控制在25度以內(nèi),混凝土前期的養(yǎng)護主要考慮采用帶模養(yǎng)護,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混凝土表面覆蓋塑料薄膜,然后再在外覆蓋彩條布和麻袋保溫養(yǎng)護,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脫水而產(chǎn)生干縮裂縫,同時可避免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溫性能。
(2)測溫:轉換層各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45。轉換層施工時養(yǎng)護為梁側木模板不予拆除帶模保濕進行養(yǎng)護,混凝土表面覆蓋薄膜,再在其上加蓋麻袋養(yǎng)護,選取一根截面為600*1700的KZL設置測溫點一組(一組三個點),測溫點埋設在梁中央??紤]澆筑高1700mm,埋設深度為梁頂標高以下200mm、1000mm、1500mm深,測溫管的制作用Φ48×3.5的鋼管,底部用鋼板焊實,埋設后的鋼管應高出混凝土澆筑面10cm。
測溫次數(shù):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測溫期為五天,第一至第三天,每2小時一次,第四天至第五天,上午、下午各測一次;若情況有異應加強觀察。測溫時先在鋼管內(nèi)灌滿煤油或其它導熱系數(shù)較高的液體,待數(shù)分鐘以后再將溫度計插入液體內(nèi)測溫,測溫的讀數(shù)必須準確無誤,真實有效的反映混凝土水化熱和強度的及時增長過程。保證混凝土中心與表面溫度差控制在25℃內(nèi),根據(jù)測溫提供的數(shù)據(jù)及時采取措施,做到信息化管理。
(3)指派專人負責、定時澆水養(yǎng)護,每天至少澆水5次,每次澆水必須澆足,澆到位,這樣才能盡量減少混凝土開裂,保證混凝土的強度。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本工程,對工程轉換層施工做了重要的分析。工程實踐中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質量保證,精心組織施工,同時充分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改變不利施工為有利因素,以達到降低施工難度、節(jié)約施工成本、保證工程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