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應(yīng)大學(xué)期間的英國留學(xué)生瑪麗之邀,我到倫敦度假。時值8月購物高峰,瑪麗拉著我一起逛街。各種商品琳瑯滿目,大打折扣,惹得我在各家商店間疾步穿梭。正要走進一家商店時,我不慎摔倒在地,擦破了膝蓋和手,滲出了血。
這洋相可出大了。我急忙爬起身,用紙巾慌亂處理。瑪麗見狀,趕緊制止:“這樣不行,會感染的,必須馬上到醫(yī)院包扎?!闭f完,她卻站在街頭犯了難。附近沒有醫(yī)院,交通擁堵,不方便打車去醫(yī)院。情急之下,瑪麗撥通了999急救電話。
我坐在街邊,焦急地等待那聲“福音”般的急救警報時,一個頭戴頭盔,身著黑色制服、熒光背心,運動員模樣的小伙子,騎著自行車來到我面前?,旣愙s忙招呼他,并簡單介紹了我的傷情。只見小伙子熟練地打開自行車后座上的箱包,取出消毒藥水和紗布,蹲下來要給我包扎。
我愣了?,旣悎缶蟛挪坏?分鐘,從哪里冒出這么一位“冒牌醫(yī)生”?我下意識地往后縮了縮。
“冒牌醫(yī)生”聳了聳肩,停了手?,旣愊蛭医忉屨f:“這就是急救人員,放心?!?/p>
我半信半疑地接受了這個小伙子的救護。他嫻熟的包扎動作和熱情,讓我徹底打消了疑慮。包扎完畢,小伙子忙著收拾東西。我問他:“你怎么騎著自行車急救呀,救護車呢?”小伙子樂了,拍了拍車后座上的箱包,笑著說:“別看這只是一輛自行車,卻裝備精良,也算得上是‘救護車了。”
見我滿臉寫著問號,小伙子打開自行車后座和前輪上掛著的箱包,一一介紹:“這是心臟除顫器,這是氧氣袋、面罩、血壓計,這是傷口包扎材料、氧氣瓶、止痛藥……還有簡單的接生設(shè)備呢!”
我大吃一驚。這輛小小的自行車,竟配備了如此齊全的急救設(shè)備。
見我一直關(guān)注這輛神奇的自行車,小伙子似乎來了興致,繼續(xù)說:“這輛急救自行車價值不菲。自行車1000英鎊,醫(yī)療設(shè)備、藥品2500英鎊。為急救員提供培訓(xùn)和制服,還要再花費1700英鎊。要想成為一名自行車急救員,不僅要接受急救培訓(xùn),還必須完成‘國際刑警山地自行車課程,定期接受體檢,以保證能在各種氣象條件下完成使命,所以我們這些急救隊員都有著特種兵般的身體素質(zhì)。”說完,小伙子拍拍胸膛,滿是自豪。我微笑著向他伸出了大拇指。
此時,別在小伙子胸前的手機響了。接完電話,他笑著說:“又有新任務(wù)了,祝你早日恢復(fù)健康,再見?!闭f完,他騎上自行車,消失在人流中。
瑪麗拍了拍行“注目禮”的我,笑著說:“怎么樣,英國的自行車急救員帥吧?”瑪麗告訴我,這支自行車醫(yī)療救護隊平時就在倫敦街區(qū)巡視,接到報警后,可以迅速趕到患者身邊。自行車輕巧靈便,不怕堵車,車輛不便到達之處,自行車醫(yī)療救護隊便可大顯身手。此外,自行車救護更省油,更低碳,據(jù)說已為倫敦的國民醫(yī)療系統(tǒng)省下了30萬英鎊的燃油費……
這次小小的意外傷害讓我大開了眼界。如此迅捷、高效、低碳、環(huán)保的自行車醫(yī)療救護隊,要是出現(xiàn)在中國街頭,活躍在我們身邊,該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