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2011年,是樊陽人文講座的“公元紀年”。
前20年,這位中學語文老師每周末免費開私塾,為學生們講中西方文化思想史及當下社會問題,默默無聞,艱辛備嘗。今年1月,因大學同學長平的一條微博,他一舉成名,幸福而煩惱。
比如,媒體稱他為“孤獨的布道者”“上海版袁騰飛”,他看完后向長平抱怨,媒體寫得太感人了,都不大像我自己了。
最新的“煩惱”還有,慕名而來聽課者有時高達一百多人,樊陽不得不把講座地點從家里搬到了學校教室,原來私塾式促膝而談的溫馨與深度也隨之欠缺。
12月5日,樊陽在微博上問計于眾:“個人實感力不從心,盼有志同道合者,能共擔講座發(fā)展,不失本義又讓更多人受益!求解!”
講座與行走
11月的冬夜,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教學樓空蕩蕩的,只有一間教室亮著溫暖明亮的光。
黑板上的標題是“魏晉風度之兩漢文學”。樊陽向學生拋出問題:“名士們好清談、好辯駁,那么請問,玄談到底有什么意義?”
“玄談并不是閑談,他們通過不斷的磨合和爭論以提升自己?!币晃慌e手回答。
有同學陸續(xù)站起:“玄談不是為了勝負之分,而是追問道的本質?!薄斑@是名士們積極的反叛?!边€有人大膽質疑:“我覺得,玄談沒有任何意義?!比胍沟慕淌遥瑫r而笑聲,時而掌聲。
三個小時里,樊陽援引《論語》《莊子》《古詩十九首》里的詞句,摘錄歷史典籍,從魏晉時代的創(chuàng)痛,講到名士們向儒向道的精神皈依,最后說到文化的自覺。
偶爾,學生聽得入了迷,一動不動。他稍稍停頓,低頭,透過那副發(fā)黃的深度近視眼鏡環(huán)視四周:“要記下來啊,同學們!”這位中年男人身高不過1.65米,頭發(fā)斑白,眼角有深深的皺紋。相比之下,他的聲音則年輕得多,急促且有力量。
他講《法國中尉的女人》,說到“了解靈魂的自由多么重要,而自由根植于愛與約束則更為重要”。他還講喬治桑,孩子們都笑得前仰后合,他卻很嚴肅,引用作家的話說,“她的一生的精神,不在于她給予女性的美,而在于她豐富了男性的美?!?/p>
從“漢字的文化信息”、“從古漢語看古民俗”等中國歷史文化專題,再到詩經、楚辭、魏晉詩、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中國古典文學;從古希臘神話史詩悲劇,再到圣經與基督教文化、現(xiàn)代主義的興起:樊陽將講座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編排,預計三年完成。
在“魏晉風度”講座的這天下午,樊陽還帶著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文化行走”——參觀了上海博物館,尋找雕塑、瓷器、繪畫等館中的魏晉藏品。
之前,他帶學生們去魯迅故居,看魯迅字跡分明的筆畫、藤野先生的細致批改,感受治學的嚴謹和樂趣;他帶孩子們去蘇州河,給他們講四腮鱸魚和八百壯士。他還會把看到的各類社會新聞討論、時評好文放到他名為“我的精神家園”的網(wǎng)站上去,在講座中穿插閱讀、共同討論。
一位女生如此回憶,講座結束時,老師和學生們邊走邊聊,“回家的路燈亮起來了,我覺得自己的心也被照亮了。”
功利與人文
樊陽其實深諳考試之道。他是上海市名師培養(yǎng)基地成員,中學語文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人文講座與文化行走,被他用體制內的語言規(guī)規(guī)矩矩地概括為“探索中學語文可持續(xù)性校外實踐活動途徑之路”。他告訴學生考試時如何分配時間,每個學生都有一本“知識總結本”,歸納每種題型的應對思路。
他寫的課題論文,《一種中考記敘文高效閱讀方法》,被質疑與他本人的“和功利主義教育拔河”觀點矛盾。他回應說:“考試型閱讀是評價其他型閱讀的方式,盡管有些方面難以考查,但應該通過研究,讓它考得更全面,不可因噎廢食?!?/p>
與此同時,他又試圖掙脫應試教育的鐐銬。
他再三向畢業(yè)班同學說,“如果你們認為,我們都是做題機器,我教的只是一個做題方法的話,那我覺得自己很可悲、很可憐、很可笑,我白做語文老師了!”說這話時,他的音調提高了八度。
1991年,他首次舉辦人文講座時,正是感受到中學語文教材與教法的缺陷。那一年,他從四川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回到陜西咸陽一家廠礦子弟中學做老師。
落差是巨大的。語文教材永遠是試用本,前一篇是唐詩,后一篇就成了魯迅,初三文章還可能突然被挪到六年級。
他開始了不那么循規(guī)蹈矩的教學生涯。教參上要求,課文《一件小事》要強調勞動人民的善良,但他將其引申到“五四時期知識分子普遍發(fā)現(xiàn)了勞工神圣”。然而,要想再引申延展,教室時間就裝不下了。
于是,他開辦了“語文小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留下來聽課討論。直到他1996年來到上海,稍停兩年后繼續(xù)開課。而在上海的講座地點,從復旦大學的熙園,搬到他單身宿舍的客廳,再到后來的家,直至如今的學校。
20年來,他的學生不斷被補習班、試卷和各種因素“搶走”。
有家長直言,上這個班不能考試加分,太浪費時間;有媽媽給他打電話,抱歉沒辦法繼續(xù),因為孩子一個周末要做16張試卷;還有的父母,因為聽說樊陽講到“啟蒙運動、自由宣言”,緊張得不行,怕孩子思想偏激而拒絕參加。
很多孩子們沒能遵守聽完三年的“君子協(xié)定”,樊陽常常覺得失望,幾天才能平復。學生最少時,只剩下五六名。有一次,一位家長讓孩子離開后,發(fā)短信說想送些錢過來,作為過去一年的補課費??煞枀s覺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他憤怒地回復短信說:“難道我要吃這種嗟來之食嗎?”
20年中,他深感不同年代學生的熱情與知識面正慢慢減退。初中還踴躍舉手發(fā)言的孩子,到了高中就逃避他的目光。說到“陳寅恪”“世界閱讀日”,初中生竟茫然不知。
“這并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有媒體稱他為“一位孤獨的布道者”,樊陽想了想,還是說:“雖然我可能讓人覺得 ‘異類,但我其實想表達的是,這并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p>
他的快樂來源于教學相長的智慧火花。有一次討論《年輕人,到體制內去》時,一位學生即興發(fā)言:“循規(guī)蹈矩的一大批,有了生活的火柴,可就熄了理想的火焰?!?/p>
一位高二男生評價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小說里面,起義軍首領對彼得很寬容,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更加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p>
如今已在中央電視臺工作的、他的第一屆學生任志剛還記得,同班女生曾寫過一篇名為《嘗試死亡》的作文。這篇在傳統(tǒng)意義上“思想消極、立場不端正”的文章,樊陽卻給了滿分。
“其實他就是一個書生,他在享受教學這個過程。”熟悉他的同事這樣說。在學校里,樊陽的外號就是“小夫子”。
這位“當代小夫子”卻公開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公民,獨立思考,真誠表達。
“我總之不希望學生們過一種精神割裂的生活,希望他們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一個推進提升的過程。”樊陽說。
2006屆的學生汪一泓,后來成了一名獨立歌手。他在給樊陽的信中寫道:“我一直感受到環(huán)境為我們安排了單調的所謂功成名就的生活方式,但這個課堂卻讓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希望自己能追求更加靠近生命本質的東西”。
還有的學生,從美國高中回國探親期間到陜西山區(qū)支教;有的學生,帶上帳篷,一路從保定騎自行車回到北京;還有在美術館做志愿者、學習瓷器制造的他的愿景,正在學生們身上慢慢實現(xiàn)。
被媒體廣泛報道后,樊陽也得到了更多的支援。有茶社老板愿意義務提供講座場地,有翻譯家從北京寄來諾貝爾文學獎文選。
今年4月,珠海一位年輕教師張若楠,特地來到上海拜會樊陽,回去后,她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人文講座。12月初,江蘇淮安的一位歷史老師朱正標也與他取得聯(lián)系,希望在當?shù)亻_始嘗試。
他以“樊陽人文講座”的名字開通了微博,和社會密切互動。他在網(wǎng)上的求解有了回應,接下來,他可能將學生分為普及班和提高班,共同授課。
他所在的學校也成立了以樊陽為主、五位年輕老師為成員的“人文閱讀工作室”,在10周年校慶之際作為課程建設亮點隆重推出。這意味著,他的人文講座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學校的拓展課程,由更多的老師共同參與。
2011年11月22日傍晚,樊陽意外收到一位學生的電話。這位讀書時調皮貪玩、從不投入的男生告訴他,自己正在研讀《易經》,還能夠背誦《論語》和《孟子》。
這位已人到中年、頭發(fā)斑白的學生對他說:“老師你知道嗎?我現(xiàn)在才是真正落實你原來的想法?!?/p>
樊陽感到釋然。“教育的影響是緩慢的,但是會很深遠。也許你覺得沒有影響幾個人,但對一個人來說,就是很有價值的、很寶貴的;也許你當時覺得他沒有堅持到底,但是,年輕時代種下的種子,很可能什么時候就真正發(fā)芽了?!?/p>
(實習生薛雨萌對本文亦有貢獻)
提名理由★
一位中學語文老師,20年來義務為初開心智的青少年們進行人文哺育。他尊重獨立思想、自由人格,力圖在應試教育的洪流之外,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公民。
簡介:
樊陽,上海市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科研室主任,上海市高級教師。1969年出生于四川廣元,1991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中文系。先后在陜西咸陽彩虹高級中學、上海育鷹中學及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任教。
言論:
“現(xiàn)代公民能夠獨立思考,有責任感,有對生活的熱情,將來能夠把個人和社會聯(lián)系起來。我不希望學生們過一種精神割裂的生活,希望他們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都有一個推進提升的過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