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12月2日,北京迎來了2011年冬季第一場雪。北京西北郊一所由倉庫改造成的小學里,燕兆時和他的學生們也迎來了冬天。
“打開了接受個人捐款這扇門之后,就意味著學校的生死進入倒計時了?!?2歲的燕兆時搓著兩手,一副勝敗在此一舉的表情。
六里屯村已經(jīng)有部分村民和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簽了合同,這意味著這里的拆遷工作很快就會啟動。2010年8月25開始,燕京小天鵝公益學校(以下簡稱燕京學校)一直“蝸居”在這個村子的一個廢舊倉庫里。
下一個家在哪里?燕兆時說他也不知道。
說完這句話,屋子里剩下長時間的安靜。
選擇,只用了一分鐘
純屬偶然,燕兆時的人生在2010年發(fā)生了轉(zhuǎn)變,由一名工程師變成了燕校長。
燕兆時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75厘米的身高,眼睛不大,總讓人覺得他在笑。只是剛剛年過不惑,卻已兩鬢斑白。他說話直接,與人溝通從不費力,他會很直接地告訴你需要你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甚至在求人幫忙的時候,都不會說太多的客套話。
在朋友們的印象中,燕兆時性格溫和,即便遇見最棘手的問題,也只是撓撓頭。平時走路很快,與他一起在學校做志愿者的魏老師說,自己從來都跟不上他的腳步。
1992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è)后,燕兆時進入原航空工業(yè)部下屬的一家科研部門,從事航天飛行器結(jié)構(gòu)的疲勞試驗研究。單位在繁華的二環(huán)邊上,年收入十幾萬,這樣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
身為工程師,“教書”卻一直是燕兆時心中的情結(jié)。燕兆時的母親是中學教師,從小學開始,燕兆時就喜歡給同學們講題。大學畢業(yè)工作后,他仍時不時給同事、朋友的孩子義務輔導。
2010年上半年,燕兆時開始利用業(yè)余時間到燕京學校支教?!澳菚r候?qū)W校還在唐家?guī)X,我只是在周末或閑暇時候,給孩子們講一些數(shù)學或科學方面的知識”。
那時候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要去經(jīng)營這家學校,“唯一想法是給這些城市邊緣的孩子好一點的教育”。
一周只上一兩次課,燕兆時仍會精心備課,給每一個知識點設計測試題,想方設法補充課外知識。他會結(jié)合科幻電影給學生們講速度的相加,光速絕對的原理。五年級的小玉特別喜歡聽燕兆時講課,“每次上課都像走進一個奇幻而精彩的世界”。
課余,燕兆時也經(jīng)常聽到校長講“太困難了,不想干了”,但他一直都沒有當真。直到7月下旬的一天,燕兆時看到學校院子里面停了一輛廂式貨車,工人正在把校長的物品裝車,半個多小時后,校長押車回河南了。
校長真的走了。
燕兆時沒想到這些,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不看著這些學生散了,要不做點實際的事情。
沒有計劃,沒有思考。只一分鐘的時間,燕兆時和他的朋友決定接手這個學校。他說,最壞的結(jié)果就是兩個月以后關掉,但是我能再好好地教兩個月。
“每一個孩子都是小天鵝”
在今天很多人看來,燕兆時的決定“很沖動”。但他有自己的看法,他說,“這件事總要有人去做,也許在我前面有很多人都應該去做,但最后攤到我頭上了?!?/p>
長期從事實驗工作,燕兆時并不害怕“失敗”,也不懼怕承擔責任。在原來的單位,每當開會討論到關鍵時刻無人發(fā)言,燕兆時都會站出來拍板定案。
但現(xiàn)在卻有很大不同。之前,他可以對項目風險及可操作性全面評估后,決定做與不做。而這一次決定有些不容考慮。燕兆時坦言,他曾事后認真分析,結(jié)論是這個事不可做,可感性又把它推翻了。
2010年8月,燕兆時正式辭職,開始了打工子弟學校全職志愿校長的生涯。他自掏腰包租房、改造、粉刷教室,承擔整個學校的運營。半個月后,2010年8月25日,燕京學校的孩子準時報到,“一天都沒耽誤”。
燕兆時說,他接手學校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重新?lián)Q一批老師,給孩子們更現(xiàn)代更豐富的教學。接手學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漲工資、換老師。他將老師的平均收入從950元漲到2000元。
“當前打工子弟學校聘請的老師很多都是非師范專業(yè),沒有人談論奧數(shù),也沒有人談論上大學,談論最多的都是職業(yè)教育,生存技能。這樣的教育下,孩子未來仍然只能是打工者?!毖嗾讜r說。
“不能有計劃地制造第三代農(nóng)民工。”燕兆時告訴他的學生,“你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都是小天鵝。只要別把自己當小鴨子,你們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有出息?!?/p>
給老師漲工資意味著學校的運營成本將翻番。燕京學校12個全職老師一年工資是28.8萬元,還不包括房租、水電以及取暖費等其他支出。而作為全校唯一的收入來源,燕京學校一年的學費也只有28萬元。
可燕兆時堅持要把教師的平均工資提高到2000元。他的理由很簡單,只有多花錢才能請到好老師,而好的老師才能教出好學生。他不止一次面對媒體說,“孩子沒有書包,拿個塑料袋也能上學。他們更需要的是好老師,需要的是別失學。”
除了12名專職老師,燕兆時還引入大批支教志愿者,有的教美術(shù),有的教英語,陸續(xù)有400多人參與。
燕兆時說,引入志愿者支教是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由于家庭相對貧困,家長們知識水平不高,很多打工子弟無法得到更多的課外知識“補養(yǎng)”。
大幅提高工資之后,燕京學校的經(jīng)營則直線虧損,2010年7月至今,燕兆時自己從個人積蓄中至少拿出了15萬。具體是多少,他已經(jīng)懶得算細賬了,因為就算記了賬,“這錢也是自己出”。
即使如此,燕兆時還給約20%的家庭困難的學生減收或免收了學費。他的理由很簡單,“絕不能因為交不上學費而將學生拒之門外?!?/p>
燕兆時還設立了兩萬多元的“燕京小天鵝獎學金”,用這種方式,把貧困孩子的學費體面地“還”給他們。
除了金錢,燕兆時把全部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學校里。他喜歡看電影,接手學校前,一般電影大片他都不會錯過,可現(xiàn)在已一年多沒進過電影院?!拔覀兙褪且蝗簯阎硐氲娜?,去執(zhí)著地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p>
理想主義的苦惱
單靠理想和執(zhí)著,并不足以支撐學校的生存,想讓學校不散伙,最重要的還是錢。
燕兆時想過各種各樣辦法“弄錢”。他找過基金支持,但沒有項目對口。他想找企業(yè)捐助,換來的多數(shù)是同情。他參加各種評獎,希望可以贏得獎金。他甚至想聯(lián)系報社寫稿,賺點稿費。內(nèi)向的燕兆時說,“我前40年加起來都沒說過今年這么多話?!睘榱藢W校的生存,他主動找媒體、基金機構(gòu)、企業(yè),“就像一個推銷員?!?/p>
雖然接觸過燕京學校的人多少都會伸出援手,比如給學生捐贈課外書、新書包,也有少數(shù)捐款,但這些援助對于學校的運轉(zhuǎn)仍是杯水車薪。燕兆時認為,僅靠零散的捐款不能從長遠上解決問題,打工子弟學校需要一種長久的可以復制的助學模式。
燕兆時的理想方案,最好由一家基金會或企業(yè)成立打工子弟學校助學基金,依靠基金來負擔學校的日常運營成本,例如教師工資、租房。具體賬目由第三方的財務公司負責,一切公開。這樣老師們就可以專心教書,學校也能長遠保留并良性循環(huán)。他說,“如果這種模式能被認可,會有更多的打工子弟受益?!?/p>
但建立這一模式并非易事,自去年至今,燕兆時始終沒能找到合適的基金會或企業(yè)。很多人甚至提出,打工子弟的義務教育應該是由政府來承擔的,你為何要一個人去堅持。燕兆時說,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資格去爭取政府的支持。
今年10月15日,近乎“山窮水盡”的燕兆時終于打開了接受個人捐助的大門,他說:“這是最后沒有辦法的辦法?!?/p>
為了推行這一模式,燕兆時常常夜不能眠,“有時候,我的腦子里會冒出一個悲觀的情景:兩百多個孩子,和一幫志愿者,一起上完最后一節(jié)課,然后陸續(xù)走出教室。我最后一個出來,關上學校的大門,蹲在地上,痛哭一場?!?/p>
燕兆時不敢多想這樣的情況,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堅持多久。每一次學校搬遷,他都形容為“事關生死”,因為要租下新校舍,還有十幾萬元的經(jīng)濟缺口。但他一次次對自己說,無論如何,先把眼前這道關過了再說。他特意在名片后印上八個字: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雖然有些宿命,但他一直把這當作自己的“精神力量”。
獲獎理由★
一個有行動力的理想主義者是我們這個時代應該珍視的。他在社會的縫隙之中,雖身單力薄,卻堅強執(zhí)著,勉力為200多名打工子弟支撐起一小片教育公平的天空。作為基礎教育的民間力量,他試圖彌補的正是一個龐大的青少年群體在城市與鄉(xiāng)村的雙重缺失。
簡介:
燕兆時,生于北京,42歲。燕京小天鵝公益學校校長。1992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yè)后在原航天工業(yè)部下屬科研部門工作。業(yè)余時間于打工子弟學校支教,2010年7月,因為支教學校校長離開,燕兆時辭去工作,接手經(jīng)營學校,成為全職志愿校長。
言論:
“我想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和城里的孩子一樣,都是小天鵝。只要別把自己當成小鴨子,他們一定能跟城里孩子一樣有出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