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揚
眼下,“破格提拔”的故事頻繁上演,令人眼花繚亂。最近發(fā)生在遼寧的這一起,其“破格”過程,堪稱神速?!缎驴靾蟆?月16日的報道稱,1986年出生的女孩王圣淇,2008年畢業(yè)參加工作,2009年入黨,2010年初調(diào)入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當年7月便被提拔為該校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該校宣傳部負責人稱王圣淇工作出色,系破格提拔。但有言論稱,王的提拔與其父是遼寧省某市市長不無關系。
有關這類提拔故事,其實已形成一種老套的版本,大致的模式就是:被提拔人過于年輕——相關部門解釋說系“破格”——輿論懷疑當事人有背景——相關部門“澄清”當事人的父母是農(nóng)民或其他普通小百姓。由于信息不透明,加之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官方那兒,所以,縱然“破格提拔”疑點重重,但最后基本都是不了了之。
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被“破格”,按說是一件好事,符合干部年輕化精神以及國人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樸素愿望。但現(xiàn)實中,如此破格提拔,在非公企業(yè)發(fā)展良好,而在機關事業(yè)單位,則好像是個傳說。一旦這事兒在機關事業(yè)單位發(fā)生,往往被質(zhì)疑為并非真正的“不拘一格用人才”,而是“權力世襲”的新手法。這顯然說明,公共機構陷入了信任危機。
這不能責怪老百姓厚私企,薄公權。在干部選拔過程中,程序失范、信息不透明,在許多地方都是常有的事。遼寧這位二十四歲的女副院長,其選拔程序中,多處語焉不詳。譬如,說她工作出色,但公示欄中并沒有說她具體出色在哪里——其實說不具體也不奇怪,一個剛調(diào)進來的女孩,工作才半年,在學者如云的高校里想脫穎而出,不容易。又譬如她的碩士學歷,如果她是六歲上學,那么到其2008年參加工作,在十六年的時間里,順利的話也只能是本科畢業(yè)。除非她在獲取學歷方面也“破”了“格”,否則我會認為她是一個神童或有神助。
其實,很多時候,“神助”的現(xiàn)象是很常見的。這事想來不必說得太細。不管怎么說,在我們的體制下,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就從一個平民躍升為副處級干部,是有點接近于神話了,那些習慣了論資排輩,在體制內(nèi)混了大半輩子的人,估計不太能接受這樣的事。雖然高校不是一個權力機構,但行政級別卻是個好東西,一個副處級的副院長要是轉入政府工作,起碼是個副縣長級的干部,要是再“破格”一下,便是正縣級干部了。
老百姓其實從來就沒有反對過“破格”,而只是想知道被“破格”的人到底“破”的是什么“格”??刹灰窈夏辰逃止賳T說的那樣:“這事與你們老百姓有什么關系!”不管是“80后局長”,還是“85后副院長”,可都是老百姓供養(yǎng)的人。大家其實都希望被“破格”的干部是個好干部,并不想接受暗箱操作的現(xiàn)象。但鑒于誠信問題,人們也搞不清楚這種事最后的調(diào)查結果是否可信——如果還能有調(diào)查結果的話。
【原載2011年2月18日《信息
時報·云山論見》標題有
改動】
題圖 / 自造高度 / 郝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