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法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梁邱農(nóng)技站 273416)
小菜蛾又名小青蟲、兩頭尖,是鱗翅目菜蛾科的一種世界性遷飛害蟲,主要危害甘藍、紫甘藍、花椰菜、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由于該蟲對多種殺蟲劑的抗性和交互抗性不斷增強,危害日趨嚴重,給田間防治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因此,引進篩選高效低毒、能有效控制小菜蛾的殺蟲劑,是目前生產(chǎn)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選擇山東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開展了防治小菜蛾田間藥效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將試驗結(jié)果報道如下。
供試藥劑為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山東貴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山東省藥檢所提供;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陜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5%氟鈴脲乳油,山東壽光雙星農(nóng)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
試驗設(shè)在臨沂市費縣梁邱,土壤類型為濕潮土,有機質(zhì)含量1.17%,pH值6.8,土壤肥力中等,地勢平坦。供試甘藍品種為墨玉50,每667m2栽4500株左右,每667m2施土雜肥2500kg、復合肥100kg。常年小菜蛾發(fā)生較重,2010年甘藍小菜蛾中等偏重發(fā)生,其它栽培管理條件一致。施藥當天多云,試驗期間有雨日4d,累計降雨量111.4mm。
試驗共設(shè)5個處理 (各處理濃度均為有效成分):(1)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 23.625g/hm2;(2)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31.5g/hm2;(3)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47.25g/hm2;(4)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 3mL/hm2;(5)5%氟鈴脲乳油13.5mL/hm2;(6)清水對照。各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處理重復4次,共20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5m2。
2010年7月14日下午施藥,時值甘藍蓮坐期,小菜蛾1~2齡幼蟲發(fā)生盛期,施藥后24h內(nèi)無降雨。采用WS—16-1型手動背負式噴霧器常規(guī)噴霧。先噴清水,然后是試驗藥劑,依次由低濃度到高濃度,最后噴施對照藥劑,甘藍葉片正反面均勻著藥。藥液量675kg/hm2,工作壓力0.2~0.4MPa,進口圓錐霧噴頭,流速 720mL/min,藥液殘留≤0.02L。試驗期間未防治其他病蟲害。
施藥前 2d(7月 12日),施藥后 2d(7月 16日)、7d(7月21日)各調(diào)查1次,共調(diào)查3次。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掛牌固定2棵甘藍,共計10棵,藥前記錄幼蟲數(shù),藥后記錄殘蟲數(shù)。
蟲口減退率 (%)=[(施藥前蟲數(shù)-施藥后蟲數(shù))/施藥前蟲數(shù)]×100
防治效果(%)=[(藥劑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 ×100
由表1可知,藥后2d,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 23.625g/hm2、31.5g/hm2、47.25g/hm2各處理對甘藍小菜蛾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別為89.85%、94.02%、97.49%,表現(xiàn)出平均防效隨制劑用量增加而提高的趨勢,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3.625g/hm2與31.5g/hm2、47.25g/hm2的平均防效差異極顯著,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31.5g/hm2與47.25g/hm2的平均防效差異顯著,防效最好,達97.49%。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23.625g/hm2、31.5g/hm2、47.25g/hm2各處理與對照藥劑處理5%氟鈴脲乳油13.5mL/hm2、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3mL/hm2差異極顯著。
藥后7d,供試藥劑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 苯甲酸鹽乳油47.25g/hm2處理平均防效達98.33%,明顯高于其它處理,與低劑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與中 劑量差異達顯著水平。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 甲酸鹽乳油 23.625g/hm2、31.5g/hm2、47.25g/hm2各處理 與對照藥劑5%氟鈴脲乳油13.5mL/hm2、1%甲氨基3mL/hm2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 差異極顯著。
表1 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對甘藍小菜蛾的防效
試驗結(jié)果表明,3.5%氟鈴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 甲酸鹽乳油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較好,具有速效 性,持效期長,對甘藍安全。建議每667m2使用商品 劑量為45~90g, 每hm2有效成分為23.625~47.25g, 每hm2用藥液675L,常規(guī)噴霧,于甘藍小菜蛾1~2齡 幼蟲發(fā)生盛期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