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導引:當小草從深厚結(jié)實的土地中鉆出頭來時,當竹子從堅硬狹窄的石縫中抽出身來時,當駱駝從廣闊干旱的沙漠中跋涉出來時,我們就會由衷地佩服它們。因為它們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與偉大,它們實現(xiàn)了生命的價值。那么,對我們?nèi)祟悂碚f,怎樣才算實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呢?生命對于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結(jié)果都是死亡,可過程是自己把握的。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只要奮斗就會有收獲。讓我們走進生命,體味生命的況味。
第一站品味名言的哲理
【主持人語】
閱讀名人名言是很有裨益的。在名家哲人的大量著述中,我們可以尋覓到許許多多精辟凝練、富有哲理、耐人尋味、給人啟迪的妙語箴言。這些妙語箴言凝聚著名家大師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以及做人處世的寶貴經(jīng)驗,它們就像種子一樣千古流傳,為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分。
請同學們將下列名人與名言對號入座,并用自己的話對名言作相應的闡釋。
(一)名言
1.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
2.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chuàng)造價值。
3.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4.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5.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
6.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7.生活真像這杯濃酒,不經(jīng)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8.為了生活努力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熱愛人生吧。
9.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10.不要慨嘆生活底痛苦!——慨嘆是弱者……
11.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1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13.志當存高遠。
14.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1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6.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17.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二)名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愛因斯坦奧斯特洛夫斯基歌德羅丹高爾基陶淵明陳涉諸葛亮曹操郭小川李清照陸游司馬遷魯迅
第二站欣賞名人的風采
【主持人語】
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展示自我的過程,是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沒有休止符,我們要時刻往前走,奔往人生的下一座驛站。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看志向是否高遠,看人生是否淡中有奇,看自我人格是否完美。那么,就讓我們心目中的名人來做我們的榜樣吧。
形式: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欄,自由分組,分別講述有關(guān)名人的故事。
三個專欄分別是:
1.中國古代名人:司馬遷(在獄中完成《史記》)文天祥(寧死不投降的氣節(jié))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秋瑾(大無畏的巾幗英雄)
2.中國近現(xiàn)代名人: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魯迅(棄醫(yī)從文挽救中國人的靈魂)鄧稼先(兩彈元勛)劉胡蘭(十七歲犧牲在敵人的鍘刀之下)
3.外國名人:海倫·凱勒(聾啞盲卻獲得了學位)貝多芬(耳聾中創(chuàng)作命運交響曲)霍金(高位截癱研究了黑洞學)諾貝爾(無私奉獻于科學)
第三站發(fā)掘自然的美麗
【主持人語】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溫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值得我們?nèi)ゾ次罚簬r石中的一粒種子,斷崖上的一棵青松,微風中飄飛的蒲公英,這些事物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持久的震撼與感動。今天我們就走進大自然,去尋找一些生命的奇跡,去發(fā)掘一些生命的內(nèi)涵。
活動一:到大自然中采風,觀察各種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觀察各種小動物的生存方式,體悟它們生命的堅忍。觀察各種植物,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觀察它們在困境中怎樣默默地承受,從而有所感悟;尋找小動物們的足跡,小到螞蟻、蝸牛、青蟲,大到小鳥、野兔,發(fā)現(xiàn)之后,認真觀察,將觀察到的小動物的情態(tài)動作等描繪出來,從它們生存的過程中獲得人生的感悟。
活動二:把自己的感悟?qū)懴聛恚⒃谌噙M行交流。
每個人都談觀察感悟,把所觀察到的內(nèi)容詳細寫出來,并說出自己這次的采風所得,分析我們是否能從大自然中獲取的生命信息中尋找到生命的真諦。
第四站總結(jié)生命的蘊意
【主持人語】
一聲響亮的啼哭,喚起我們塵封已久的記憶,十幾年前的那一天,我們的媽媽在經(jīng)受了一番撕心裂肺的苦痛之后,迎來了我們鮮活的生命。那一聲聲啼哭好似一串串跳躍的音符,匯集成一支最動人的旋律,媽媽說那是她聽到的最美的音樂。孩子的出生成了媽媽生命中的一件盛事。從此,我們加入了生活的行列,用生命演繹人間的真情,體味人世的況味,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今天讓我們用自己的心來感悟生命的意蘊,講述我們心中的那份對生命價值的理解。
形式:運用演講的形式,把生命的追求,生命的價值講述出來。
■
送你春天
□張楠
朋友,請允許我叫你一聲朋友,也許在人生的旅途中你遇到了挫折,也許在求學的道路上你受到了打擊。不管我們是否相識,我都要把心中這最美的春天送給你,朋友。
一顆年輕的心像一枝生活在溫室中的百合花,芬芳、美麗,卻經(jīng)不起風雨的打擊——長期的安逸,美麗的花朵不曾想過什么暴風雨,也沒有關(guān)于季節(jié)的概念,因為在花朵的生活里,永遠都是春天。
然而,生活卻不總是那么一帆風順。終于,暴風雨來了,烏云黑壓壓的,豆大的雨點打在花朵嬌嫩的臉上,好疼?;ǘ涫懿涣肆耍胩娱_這可惡的暴風雨,可是逃不掉。從此,夏日暴風雨的殘忍便深深地刻在了花朵的心里。
暴風雨過了,花朵的日子依然不平靜,秋風正在前面不遠處向她招手。她想避開秋風,但不能。面對秋風,她恐懼了,她畏縮了,可這絲毫沒有引起秋風的同情與憐憫,秋風反而來得更快了,更猛了。秋風吹著花朵那多情的臉,嬌柔的花瓣受不了秋風的打擊,一片片凋零了。花朵的心碎了,自己已沒有了美麗,失去了青春,更失去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下雪了,冬天來了,花朵的心也死在了這茫茫雪海中。此時此刻,花朵的花瓣沒了,花枝也枯萎了,就連她自己也忘了自己曾是一朵漂亮的百合花。從此,花朵的生命葬送在大雪冰冷的覆蓋下,再也不見了曾經(jīng)的美麗與輝煌。
那枝百合花,她是生活中的弱者。她的眼睛看不到即將來臨的春天。是恐懼是失望是無奈讓她走上了不歸路?
但我相信,朋友,你不是生活中的弱者。你所擁有的是父母的呵護,社會的保護。但隨著你年齡的增長,當你發(fā)現(xiàn)沒人為你遮擋風雨的時候,當你發(fā)現(xiàn)凡事得自己去處理去完善的時候,你得學會保護自己。在搏擊中,你受到了驚嚇,但是只要你有信心,只要你對生活充滿希望,你依然會是一朵美麗芬芳的百合花。請不要懼怕并逃避殘忍的暴風雨、無情的秋風與冷酷的大雪。其實,這些又何嘗不是與生活戰(zhàn)斗的歡樂??!要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就不會遠了。
朋友,打破你心中的沉寂與愁苦,走出你心中那個狹小的世界,在春的陽光下萌芽綻放吧!相信你的春天是美麗的。
朋友,送你春天。
點評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狂風暴雨,礁石險灘,但是怎樣才能走出困境?在綜合實踐活動室的最后一站中,張楠同學把人生的內(nèi)涵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出來。是啊,百合花要經(jīng)受大雨的洗禮、陽光的暴曬,還有大雪的殘忍傷害,它沉睡了,枯萎了,再也沒有了美麗與輝煌,這是何等的悲涼。然而,作為人類的我們,怎能在困難面前輕易放棄呢?打破心中的沉寂與愁苦,走出那個狹小的世界,體味一下戰(zhàn)斗的快樂,這是多么讓人愜意的事情??!作者飽含激情的演講,打動了我們每個人的心,讓我們內(nèi)心不禁生出一種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
青春年少的我們滿懷理想,渴望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班里正準備開展以“生命·追求·價值”為主題的班會,請你參與。
1.假如你是這次活動的主持人,你能設(shè)計一段精彩的開場白嗎?
我的設(shè)計:
2.在“唱一曲生命的贊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全班合唱“學習雷鋒好榜樣”之后是小明獨唱“我的未來不是夢”,請你為連接這兩個節(jié)目寫幾句串詞。
3.長江大學3名“90后”大學生救人溺亡事件引發(fā)救人“值不值得”的爭論。探究下面的材料,你能從中得出什么結(jié)論?
材料一:網(wǎng)易網(wǎng)友“挑戰(zhàn)天涯”說:“救出兩名少年,犧牲3位大學生,是否值得?大學生們精神可嘉,但做法不可取。自己不會游泳就不要貿(mào)然下水!救人要講方法,不能盲目,否則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價。”
材料二:網(wǎng)友“余人月”則認為,面對危險,為了救人,從來就沒有值不值的問題。生命的真正可貴在于無私奉獻,在于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一切皆有可能的奇跡——任何事先考慮值不值的做法,都不是他們的選項。
材料三:13歲的少年項宇霖說“生命不容討論”。拯救生命,從來就不該問“值不值”的問題。
4.成長于改革開放時期的“90后”一代,曾經(jīng)飽受各方的質(zhì)疑,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垮掉的一代”“崩潰的一代”。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5.填寫卡片。
(1)請寫出這些詩句的作者。
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B.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
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
(2)“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是現(xiàn)代作家
的名句,用自己的話對其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樂之父貝多芬的鋼琴曲《________________ 》最能詮釋生命的意義。